若干年前,某市一位副市長上任伊始,就宣稱教師進修學校可以不辦了(大意)。領導一句話就是一個命令,這個市的進修學校并的并、撤的撤,即使辦得再有業績、再輝煌的,也都堅持不下去了。進修學校的同志們是欲哭無淚,欲告無門。對于這樣的官員、首長,不作深入調查研究,看了一星半點,聽了片言只語,就這么輕率地下斷語、作指示,我們當然是不敢恭維、不能茍同的。
誰都知道,“文革”期間,中小學師資隊伍受到嚴重摧殘,正是廣大進修學校的同志們,通過抓教材教法進修,抓專業合格證書考核,抓高師中師函授,抓教師自學考試,抓各類骨干教師培訓,為當地建設一支合格師資隊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同志就曾在江陰教師進修學校留下足跡,作過貢獻。
省教育廳老廳長羅明同志曾一再大聲疾呼,江蘇省教育廳某種意義上就是師范教育廳,教育部門最主要的任務是抓師資,是造就一支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原教育部副部長、江蘇省副省長王湛同志在江蘇省教委主任任上,也明確強調江蘇省教委首先是師資工作委員會,要把各地教育局長重視不重視、抓不抓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考核的一票否決內容。正是他們的高瞻遠矚,深諳教育規律,才使江蘇的師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出現了一個黃金時期,36所中師36朵花,全省80所教師進修學校業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備案,基地學校的建設業績,讓兄弟省市同行刮目相看。
這里就不能不說到我們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如何深入調查研究,如何貫徹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如何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的問題,對共產黨人來說,仍然是個突出的問題。
“存在即合理”。幾年來,縣級教師進修學校雖然無人過問,備受冷落,但她還是頑強地生存在那里,戰斗在那里。教師進修學校一些同志告訴我,他們仍然有滋有味地在做他們的老本行——師訓、干訓工作,有的還成了當地教育現代化的窗口。為什么?因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歡迎他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肯定他們,從根本上說是事業發展需要他們。師資素質的提高。教師隊伍的建設,與整個教育事業一樣,周期是很長的,成敗得失不是一朝一夕顯現出來的。就好比張謇先生一百多年前興辦師范,一百年后的今天,后人(首先是南通地區)仍然在享受著他的恩澤和成果。此時此刻,不禁想起李瑞環同志對黨政干部講過的一席話,大意是,今天我們都在書寫歷史,明天歷史將會評說我們。
為了實施素質教育,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我們多么期待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學識豐厚、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為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來抓好師范教育,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這也可以說是我提筆寫這篇拙文的本意吧。
(作者為原江蘇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處長、江蘇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