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創辦于1902年。百年來,學校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創造了卓越的辦學業績,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進入新世紀,我校更加重視特色建設,著力培養“志存高遠、德才兼備、身心和諧、善于創新的現代文明人”,努力實現學校的快速優質發展。
用學校文化引領特色發展
我校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其中最寶貴的是,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和為國效命、勇擔重任的獻身精神。“傳承光榮,追求卓越”理應成為我校文化傳承的主旋律,融進師生的精神世界,融進學校的課程文化,引領學校特色發展。百年校慶之際,著名詩人趙愷創作了長詩《光榮之門》,我們把它鐫刻出來,豎起一座詩碑,激勵淮中人見賢思齊,追求卓越。新的時期,我們賦予校訓“進德修業,弘毅篤行”更豐富的內涵,勉勵學生“入則進德修業,出則任重道遠”。
打造“三精”,推動特色發展
“三精”,即以歷史積淀和現代文化有機融合的精品校園、以“終身受益”為目標追求的精品德育、以“有效教學”為核心的精品課堂。
——打造精品校園
我校利用建設新校區契機,傾心打造精品校園,努力讓校園成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隱性教育課程。建筑以磚紅和灰白為主色調。古樸凝重,折射百年辦學積淀,激發師生的榮譽感。校園內灌木叢集,綠樹成蔭,鮮花飄香,引領學生感受自然,陶冶情操。我們在涌泉圓石上鐫刻“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激勵師生的光榮之心。我們建造“一品梅”廣場,豎立周總理塑像,配上雪山臘梅,使偉人精神始終銘刻在學生心里。我們努力讓每一個角落都發揮育人功能,教室墻壁上張貼著學生的“愿景”和發展規劃,路邊和樓道布置著格言警句。通過精品校園建設,我們努力引領學生認識到,跨進淮陰中學這座光榮之門,就要增長智慧;走出這座光榮之門,就要續寫光榮,就要擔當建設社會、振興祖國的重任。
——打造精品德育
通過多年探索,我校形成了學科德育、人生指導、德育實踐、家校聯動、愛心助學等五項德育丁二程。每一項工程、每一次活動都以“終身受益”為目標追求、以“理想”“責任”“愛心”“勵志”等為主題,精心策劃,精心組織,打造“精品”。例如,每年的“弘毅之旅”,學生徒步往返28公里,瞻仰周恩來紀念館,鍛煉意志品質,體驗刻苦和堅持對于成功的意義,領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價值。我們經常邀請俞敏洪、鄒越、洪戰輝、侯晶晶和專家學者、企業家等來校發表演講、開設講座,讓學生經常聆聽窗外的聲音,了解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從成功人士的成長歷程中得到啟迪,激發主動發展的內在動力,激發放眼世界、放眼未來、報效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爭做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社會棟梁。
——打造精品課堂
“十五”期間,我校申報了國家級課題“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和省級課題“中學生有效學習策略研究”,教師全員參與。五年的研究,形成了“基于指導的學生促進、基于反思的教師促進、基于學案的學習促進和基于調研的管理促進”四大策略,成為精品課堂的重要保證。同時,開發、遴選、開設了“高中生活指導課”等近百門精品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課程超市”,滿足學生選擇性和多樣性的需求,促進學生敦品礪學,修身養性,勤奮進取。
精品課堂建設,提高了效益,減輕了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時間去發展個性特長。
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保障特色發展
我校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并申報成為省級重點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努力通過這一“評價制度”改革,建設“結構合理、博學嚴謹、教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師隊伍,為學校的特色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學校特色發展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淮陰中學作為百年名校,更需發揮優勢,優質發展,創造出更加鮮明的學校特色。
(作者系江蘇省淮陰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