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中的函數應用——解直角三角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測高(如旗桿、房屋、山高、樹木等的高度)、測寬(如河流的寬度)、定點施工等一系列距離測量與計算的有效平臺.本文著重對這一問題的幾種常見題型作一簡短歸納.
1. 單直角三角形類型.這是指問題的解決,可以歸納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數求得三角形的邊長.這是測距問題中最簡單的模型.通過對這一類型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直角三角形中邊角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這些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例1 如圖1,某飛機于空中A處探測到目標C,此時飛行高度AC=1200m,從飛機上看地平面指揮臺B的俯角α= 16°31′.求飛機A到指揮臺B的距離.
分析 :這里只有一個直角三角形,求解十分簡單,只要利用∠B=α= 16°31′,再運用銳角三角函數sin∠B=■,代入數據得sin16°31′=■,即可求出AB,雖然它不是測量高度,但也可理解為測高(測距)類型題.
2. 單直角三角形加矩形類型.這是最簡單的測高模型,利用簡單的工具(如量角器),依靠目測,可大致測得仰角.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測量活動,不但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能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學以致用的能力與習慣.
例2 身高1.5米的小剛想測量學校旗桿AB有多高,為此他在離B點10米遠的地方C用量角器測得A點的仰角為60°(如圖2),你能否幫他算算旗桿AB的高度.
分析:這是一道簡單的測高模型問題,它由一個Rt△ADE和一個矩形BCDE組成,我們只要在Rt△ADE中利用三角函數tan60°=■=■,求出AE,再把AE與身高EB=1.5相加即可得旗桿AB的高.
3. 雙直角三角形類型.這是指問題的解決不能單純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而是在兩個直角三角形中,兩次運用三角函數求得三角形的邊長,必要時需添加輔助線.通過對這一類型的學習,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和想象能力,在解決測量問題時,能因地制宜設計出測量的方案,能將一些較復雜的動態問題,轉化成靜止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例3 建筑物BC上有一旗桿AB,由距BC 40m的D處觀察頂部A的仰角為50°,觀察旗桿底部B的仰角為45°.求旗桿的高度(圖3).
分析:這里存在Rt△ADC和Rt△BDC,分別利用tan50°=■和tan45°=■,求得AC、BC,再用AB=AC-BC即得旗桿的高度.
4. 雙直角三角形加矩形類型.這是一個常見的測高模型,里面含有兩個直角三角形與矩形(當然,根據具體問題的不同,不一定需要矩形).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如測量物體高度、測距、航海、攔水壩、人字架等問題的解決,都可以轉化為這一類型.
例4 如圖4,為測量河對岸某建筑物AB的高度,在平地C處測得建筑物頂端A的仰角α為30°,沿CB方向前進n=12米到達D處,在D處測得建筑物頂端A的仰角β為60°,設測角儀高度為1.5米.求建筑物的高度.
分析:這是一個常見的測高模型,里面含有兩個直角三角形與矩形,它有一定的解題方法:一般地,我們可以在“里面”的Rt△ABD中“設”(設未知數):也就是利用tanβ=■,代入數據得 tan60°=■=■,故設AB=■x,DB=x,從而CB=CD+DB=n+x=12+x;而在“外面”Rt△ABC中“列”(列方程):即利用tanα=■,代入數據得 tan30°=■=■,解方程求得x,進而代入可求出AB=■x,最后加上測角儀的高度BB′即可求得建筑物的高度.
5. 定點施工問題.實際上也是測距問題,是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中考熱點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實際應用.此類題列式和求解過程一般比較簡單.關鍵是理解應用性試題所描述的實際含義,掌握已測與所求之間的關系,要能根據題意正確畫圖或識圖.
例5 如圖5,沿AC方向開山修路,為了加快施工進度,要在小山的另一邊同時施工,從AC方向上的一點B取∠ABD=140°,BD=520m,∠D=50°,那么開挖點E離D多遠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線.
分析:這是定點施工問題,設計上也是測距問題.這里∠E=∠ABD-∠D=140°-50°=90°,所以利用三角函數的cos50°=■,即可求出DE,從而可以定出施工點E的位置,使A、B、C、E在同一直線上.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