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但由于學校教育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受到社會、家庭以及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及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迅猛發展,社會生活越來越復雜,學校教育的難度也在逐步上升,在教育教學過程由于種種因素,必然會導致一定數量的后進生產生。這些后進生,學習成績低,紀律性差,調皮搗蛋,常常使老師們感到頭痛。為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需要正確引導、教育、轉化這部分學生走上正道,跟上其他學生,共同進步,使之成為有用之材。這無疑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緊迫的工作,筆者認為,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中要有“四顆心”,才能把工作做得更透更好。
一、第一顆心——愛心
后進生轉化工作,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昵的溫存和睿智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如果這樣做了,就能使教師的教育像油一樣浸潤到學生的心田,使師生間能夠產生心與心的相契,情與情的交融這樣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確,有了這一顆愛心,教師就會主動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就不會有討厭的神情,挖苦諷刺的語言,粗暴的手段,就能建立起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對他們施行的教育,才能使他們愉快地自覺地接受,從而收到積極的教育效應。
二、第二顆心——誠心
對于多數后進生來說,都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和行為習慣難以矯正的特點。因而,要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教師就必須在愛的基礎上,真誠地理解他們,真誠地對待他們。當他們有了缺點且屢犯錯誤時,教師要有滿腔熱忱,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轉變和進步,和風細雨地和他們平等交談,即使是批評也要擺事實,講道理,使其口服心服。有時個別學生想不通,也要允許他們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千萬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寬容、理解,再通過多次關心幫助,慢慢改變他們原來的思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三、第三顆心——耐心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者都會知道,后進生在前進的道路上反復性是很大的,有時候后進生們之間還會相互感染。教師在進行后進生轉化工作過程中常會發現他們忽好忽壞,進進退退,反復無常,這是后進生在前進中的正常現象。這時,教師切忌急躁,要耐心地不斷地變換方式,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切忌對他們點名批評或指責教訓,對屢教屢犯的不能大發脾氣或嚴厲懲訓,更不能喪失信心,而應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勵、少指責。應不厭其煩地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表揚,以激勵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進而增強他們的上進心。只要有耐心,鐵桿也能磨成繡花針。
四、第四顆心——苦心
長期以來對后進生轉化工作的苦和累,只有身在第一線者才嘗到其滋味。有時候一個后進生屢教屢犯,要轉化他,除了對其做教育工作外,還要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支持。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學生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上一些人價值取向低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后進生更易“中毒”,他們從厭學到逃學,從上網吧到夜不歸宿,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他們的種種不良行為,教師應費盡苦心,幫助這些后進生分析為什么會犯這樣或那樣錯誤,是心理問題、性格因素,還是家庭、學校、社會因素所造成的。針對不同情況再采取不同方式加以疏導,對癥下藥地教育轉化他們。如經常家訪,了解他們在家的活動情況,與家長交換意見,共商教育方法;召開主題班會,師生平等討論,各抒己見,為后進生轉化指點迷津;和個別后進生一對一促膝談心,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情感溝通,以求良策。與此同時還應爭取社會的大力支持,經常與村委、居委會和派出所等基層組織取得聯系,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密切配合的教育體系。
總之,對后進生如果輕蔑、排斥、冷漠,只能使他們產生畏懼、對立、逆反。對后進生轉化工作,我們一定要有“四顆心”,即施以愛心,持以誠心,期以耐心,費以苦心,對他們尊重、公正、寬容、認同,使得師生之間的感情友好、親近、融洽,只有這樣,教師所做的一切才會得到后進生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進行的后進生轉化工作才能達到目的,并且取得最佳的效果。
責任編輯 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