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如何創新政治教學觀念,真正把創新教育落到實處,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問題。筆者試從常規教學環節中的備課、上課、作業之創新談幾點看法。
一、創新備課觀念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而創新備課觀念就是要堅持學生為本觀,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實際、社會實際和時代要求去選擇備課的思路,探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增長點,尋求開發學生創新潛能的有效方法,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知識點。
例如,在備“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內容(高一《經濟生活》第五課)時,我考慮到青年學生最終是要走上社會參加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因此設計了兩個開放性的問題:一是如何看待當前的就業形勢;二是假如你是一市之長,你將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二、創新上課觀念
上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陣地。新編思想政治課教材的“可讀性強”和“可教性強”的特點,要求廣大政治教師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政治教師要如何創新課堂教法呢?
1. 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要求思想政治課應當以社會為大課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印證課本的理論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我在講“影響價格因素”(高一《經濟生活》第二課)時,布置學生到附近市場進行實地調查并做好調查筆記。通過調查,同學們在認識到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同時還發現,商品的價格還受到供求關系、國家宏觀調控、購物環境、消費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必須做到:⑴不“唯書”,即既不離課本,又注重實際;既講過去,又講現在和將來;既講國內的,又講國際的。⑵不“唯序”,即教學計劃根據形勢的需要和學生實際作適時的調整。不一定按照教材編定的課、節、框題順序進行教學,可根據教學對象、環境、條件的變化而靈活變通。⑶不“唯師”,即不搞“一言堂”,讓學生在討論、辯論中,澄清模糊認識,實現自我教育。⑷不“唯一”,即改變單調劃一、“一支粉筆走天下,一塊黑板寫春秋,一張嘴巴論短長”的傳統教學方式,盡可能使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2. 變“重教法”為“重學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更要“授人以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課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一環,老師要重視和加強學法指導。
從形式看,學法指導包括指導學生掌握聽課的方法、閱讀自學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比較的方法、調查的方法、圖表整理知識的方法、運用語文、英語、數學等其它學科知識理解政治觀點的方法等。只要老師運用得好、指導得好,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在講“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高一《經濟生活》第七課)時,其中就有運用語文詩歌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政治觀點的嘗試。在講到“實現社會公平的政策措施”時,我自編順口溜:講分配,制度化;初分配,合理化;再分配,防分化;記不住,“想不化”。學生對此很感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從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新作業觀念
給學生布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發展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而政治科的作業觀念也應加以創新。
從作業的形式看,作業既有課內的,又有課外的;既有課前的,也有課后的;既有筆答,也有口答;既可答內容,也可答思路;既有必答題,也有選答題等等。這樣做,既克服了傳統作業的單一性,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不但體現了學生的共性,也突出了其個性。如,我在講完“多變的價格”(高一《經濟生活》第二課)后,布置學生到市場調查“中秋節前后,月餅價格變化的情況”,并于下節課上課時交流調查情況。實踐證明,這種作業的實行,增加了學生交流思想的機會,可以使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得到充分發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從作業的答案看,不要固定單一的標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只要言之成理,均應認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激發他們學習政治課的熱情。同時,布置作業還應改變“單向布置”即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的做法,可實行“雙向”布置,既可以是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向老師布置作業,還可以是學生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