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必須體現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命題指導思想。縱觀歷年的高考試題,每年都有一批創新題。由于試題新穎,無模式可套,高考創新題的得分率相對較低。為此,筆者對近年來的高考創新題的命題特點進行了剖析,供讀者參考。
1. 特設新定義,創設新背景
特設新定義,創設新背景,是創新題命題的重要思路之一。為了更好地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新思維能力,命題的選材往往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往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或即時給出新定義,或以高等數學為背景。
例1(09北京文14)設A是整數集的一個非空子集,對于k∈A,如果k-1A,且k+1A,那么稱k是A的一個“孤立元”.給定S={1,2,3,4,5,6,7,8},由S的3個元素構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個
分析先弄懂新定義“孤立元”具備的條件,再在給定S中列舉滿足由3個元素構成的真子集,后對照定義進行排除篩選.
解析由新定義可知,從S中選取3個元素構成的集合有56個,其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有:{1,2,3},{2,3,4},{3,4,5}{4,5,6},{5,6,7}{6,7,8}共有6個元素.
點評解題關鍵是通過給出的信息正確理解“孤立元”的定義,主要考查了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地,解答新定義題目的主要步驟為:第一,從題目的條件中提取求解過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第二,將提取的有關信息進行分析與整理,尋找信息與相關的知識銜接點,找到最恰當方法.
2. 聯系生活,融合科技時代
為了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設計創新題往往密切聯系生活,融合時代科技, 這是高考命題的一個熱點,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例2(07廣東理7)如下圖是某汽車維修公司的維修點環形分布圖,公司在年初分配給A、 B、C、D四個維修點某種配件各50件.在使用前發現需將A、B、C、D四個維修點的這批配件分別調整為40、45、54、61件, 但調整只能在相鄰維修點之間進行.那么要完成上述調整,最少的調動件次(n件配件從一個維修點調整到相鄰維修點的調動件次為n)為()
A. 18 B. 17 C. 16D. 15
分析這是一道生活中的物流資源調配問題,是對生活中最優化模型的研究,需借用函數的最值知識來解決.
解析設A?邛B的件數為x1(規定:當x1<0時,則B調整了|x1|件給A,下同),B?邛C的件數為x2,C?邛D的件數為x3,D?邛A的件數為x4,依題意可得x4+50-x1=40,x1+50-x2=45,x2+50-x3=54,x3+50-x4=61,從而x2=x1+5,x3=x1+1,x4=x1-10故調動件次f(x1)=|x1|+|x1+5|+|x1+1|+|x1+10|,畫出圖像(或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可得最小值為16,故選(C).
點評本題設計背景新穎,無現成公式可套,需要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要將文字語言轉換成數學問題,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解決,主要是考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 直擊知識交匯處,再現創新
考試大綱考查要求 “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設計試題,使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察達到必要的深度”,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在設計試題時達到常見常新、穩中求新的境界,是創新題的一大亮點.
例3(08江蘇理7)某地區為了解70~80歲老人的日平均睡眠時間(單位:h),現隨機地選擇50位老人做調查,下表是50位老人日睡眠時間頻率分布表:
在上述統計數據的分析中,一部分計算見算法流程圖,則輸出的S的值為.
分析 首先讀懂程序框圖及頻率分布表是解題關鍵,然后根據框圖進行運算。
解析由程序框圖可知:
i =1時,S=4.5×0.12=0.54, i =2時,S=0.54+5.5×0.20=1.64, i =3時,S=1.64+6.5×0.4=4.24, i =4時,S=4.24+7.5×0.2=5.74, i =5時,S=5.74+8.5×0.08=6.24 .所以填為6.24.
點評本題在統計(頻率分布表)與算法(程序框圖)知識的交匯處設計試題,考查學生對圖表閱讀能力,程序框圖中循環結構的運行及數據處理能力.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