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課程關于寫字教學“低年級要會寫;中年級要寫好;高年級要寫出風格”的分級要求,筆者在三年級的寫字教學上做法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觀察前,要告訴學生觀察的目的。各年級學生觀察側重點不一樣,一、二年級時主要觀察書寫筆順、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字的整體布局。踏入三年級時,讓學生觀察本課生字里哪個最容易錯,觀察最容易錯的部分。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一課的生字“坪,壩,戴,招,蝴,蝶,孔,雀,舞,銅,粗,尾”中,讓學生觀察說出最容易錯的有“孔”,容易多一撇;“舞”容易寫成少一豎;“粗”容易寫成三橫;“雀”容易寫成三橫……每節課的“易錯字”尋找活動,使學生的敏感度提高了,思想上不再松懈,對漢字的嚴謹性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觀察時,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鞏固效果。因為觀察是為了記憶,而多種感官并用是增強記憶的有效方法。如在教“舞”字的時候,請四名學生出來跳舞,讓學生記住四個人在跳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刻地記住了“舞”字有四豎;在教“游”字的時候,讓學生邊寫邊說“小鴨子在游呀游”;在教“低”字時,讓學生邊寫邊說“低頭看見一塊石”……這幾個易錯字讓學生“經典記住”了。
在觀察后,要幫助學生總結方法,總結出了易錯字的類別:
1. 多橫少橫易錯——粗、植、雀、準、拜、推……
2. 多撇少撇易錯——武、絨、線、威、試……
3. 多點少點易錯——初、神、滋、賞、烈……
4.“兄弟姐妹”難分——辮辯、揀練、推堆……
系統的梳理使學生有針對性地觀察生字,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生字。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和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只要我們教師引導得法,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正確率高的字。
二、做好鉛筆到圓珠筆寫字的過渡教學
二年級的學生使用鉛筆寫字,到了三年級學生開始轉用圓珠筆寫字。先入為主,平穩過渡也是三年級的一個重要教學措施。
在形式上,利用學生都喜歡、急切的心理,教師可以和學生約法三章,分批加入。
第一章:不錯字。第二章:有力度有速度。第三章:不涂改。
教師在每節寫字課時可設立競爭機制,對那些筆畫力度適中,速度又快的學生加分,錯字減分。一段時間后總評出前十名的學生可以率先使用圓珠筆。一直比賽到最后一批。實踐證明,這樣效果很不錯,它使學生懂得通過努力爭取才能學有收獲的道理,從而珍惜使用圓珠筆寫字的機會,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等學生都用上圓珠筆后,告訴學生圓珠筆和鉛筆不同的地方就是不能擦、不易改,幫助學生養成想好才下筆,過后不涂改的好習慣。約法的第三章內容為不用涂改液,不用涂改紙。錯的數量少的話,可輕輕擦掉,錯的數量多的用直線劃掉,還可以用修改符號。如果違反第三章,作業本經常涂改的,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小學生們誰也不愿被“拒之門外”,所以都“小心翼翼”,很快走上軌道。
三、面向全體,共同進步
當班上的學生的寫字水平都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時,筆者留意到了一些“游離子”。記起一位前輩說過,優秀的學生并不用我們太操心,往往那些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待進生更需要我們的關愛,所以,我們教師要“偏愛差生”。對待寫字很馬虎的學生,需要“對癥下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寫字也是一樣:一千個人寫字,就有一千種字。每個學生的不足都是帶著個性的。例如班上的小基,他的字不好看,是因為他的字的特點是橫長豎短,針對這種情況,我幫他分析他的長處與不足,同時,當場看他寫字,進一步指導他寫好橫要短一點,豎要長一點;小賢的字筆畫拖泥帶水,通過仔細地觀察,我發現造成他字寫得不好的原因是他握筆的姿勢不好,用力方向不對;小權和小強寫字速度都慢,為了提高他們的速度,我讓他們成為“競爭對手”,經過每天的“蛇爭鼠斗”,他們的寫字速度大有提高。
對于班上一些寫字上存在的共性問題,我在教室里當全班學生的面進行點評,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哪些字寫得好,哪些地方有問題,怎樣解決問題等,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增強自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對于一些個性的問題,“有心無力”的,肯定其認真的態度,教會他們改正的方法;“有力無心”的,肯定其寫字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高度。還要經常指導學生比較作業,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