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詞匯教學中,不少教師沿用“帶讀、講解詞義、舉例句或者造句”模式,使詞匯教學過程成了講解字典的過程,這抑制了學生學習自主性,違背了新課標關于詞匯教學的精神。筆者通過帶情景的課文教學,引導學生聽說讀寫,在具體的語境中領悟詞匯的詞義和用法,有效地提高詞匯記憶的教學效果。
一、通過讀和聽,在語境中準確理解詞匯
語境制約著語言單位的選擇、意義的表達和理解。詞匯在不同語境中有著不同的詞性和意義,詞匯意義只有通過上下文的聯系才能確切而具體。教學中要根椐具體語境,引導學生理解詞匯的意義和用法,而不是讓學生孤立去記憶單詞和詞義。只有這樣,才能使枯燥無味的詞匯學習變得活潑生動,學生才能記得牢固,用得恰當。
讀是語言輸入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多讀語言材料,在材料的語境中自行推敲、理解詞匯,逐步正確把握詞義及用法。如在教學deliver時,先讓學生讀How often does the postman deliver letters every week?和There was story after story of how Lin Qiaozhi,tired after a day’s work, went late at night to deliver a baby for apoor family who could not pay her兩個句子,再總結deliver在句子中“遞送”和“接生”的意思,兩者同一詞性。教學中,本人要求學生熟讀或背誦教材中精讀部分或經典句子,讓生詞、詞塊、習語、俗語等不斷重現,較好地培養了語感。
此外,聽也是語言輸入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Reading Passage及Listening material所提供的原聲帶,以及一些難度適中的課外聽力練習,有選擇地、定時地訓練學生聽力,讓學生聽懂關鍵詞和關鍵句。
二、通過說和寫,在運用中掌握詞匯
教學中,可以選用具有實用性、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感的句子,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詞匯做口譯練習。在教學Earthquakes、The Olympic Games等詞匯之后,本人要求學生運用剛輸入的詞匯,根據之前發生在我國南方的雪災和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兩件大事,展開討論。因為里面不僅有他們熟悉的很多細節,而且不少是他們感興趣的topic,討論起來氣氛活躍。這樣,學生們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在說的過程中掌握了詞匯。
同樣,寫這個環節,不是要求學生機械地抄寫課文或詞塊,而應該圍繞之前輸入的詞匯做一些簡單語言輸出。
三、通過構詞法的知識,拓展學習詞匯的途徑
客觀事物都有一定的構成規律,如果找到它的規律,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讓學生掌握構詞法,可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詞匯,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ment、-tion、-y是名詞的后綴;-ive、-able、-ial是形容詞的后綴;un-、in-、dis-是反義詞的前綴;-ful和-less是一對反義形容詞的后綴;而構成動詞的詞綴則是-en、en-、-ize等等。另外,在教學中,學生可能會碰到含多重詞綴、較為復雜的詞匯,如independence、disability、evaluation等;還可能接觸到一些新的縮略詞,如smog(smoke+fog)、telecast(television+broadcast)等。對此,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詞根、詞綴,研究構詞法,鼓勵他們大膽分析、猜測、掌握規律,逐步探索出一條學好詞匯的捷徑。
四、通過生活化的英語,培養學習詞匯的意識
只有把教學融入生活中,教學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通過生活化的英語培養學生學習詞匯的意識和興趣。
1. 將詞匯教學融入生活的聯想
聯想能使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能讓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孤立地記憶詞匯,枯燥乏味、容易疲勞。一旦將詞匯融入帶有生活情景的詞組、短語或句子中來記憶,效果全然不同。如在教學習語black and blue時,先問學生是否滑過冰,要求他們講述初學時的情況,學生反應特別熱烈,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接著呈現句子:He went skating yesterday, but as a new learner, he made himself black and blue. 他們一下子就猜出習語black and blue的意義。
2. 將詞匯教學融入常見的商品名稱和傳媒中
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英語詞匯也隨之進入廣告牌、商品、電視、網絡和普通書籍。教學中遇到這些詞匯時,可以及時地引導學生下意識進行聯系。如Choose喬士襯衫, Legend聯想電腦等。網絡、電視上常說的“小貼士”是哪個單詞?這個單詞還有什么其它意義?課堂上引導學生前后聯系,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興趣會更加高漲。
五、通過反復演練,鞏固詞匯記憶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都不能急于求成。例如,在開展每個單元的閱讀教學時,先讓學生帶著生詞開始課文的閱讀,讓學生在文章中根據語境去猜測生詞的詞義;接著,讓學生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中加深對生詞的理解;然后,通過聽錄音材料,校正生詞的發音,完成生詞呈現的第一道工序。緊接著,再讓學生提出在理解或發音方面有困難的生匯,作出詞義的解釋、舉例句,讓學生模仿造句,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生詞;最后,讓學生完成課本里的詞匯練習、翻譯練習。通過一道道工序引導學生把新學到的詞匯運用于日常的聽、說、讀、寫中,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就不再困難,運用也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