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過的教育之路,往事如風起落。找不到靈山秀水間的世外桃源,但我可以葆有一畝心靈的田地——在那里,我種下夢想,澆灌,經營,耕耘,一年年,用自己的努力與認真,收獲真情的花朵,溫暖的片斷,那么美,那么幸福……
守護童年
一直很喜歡“童年”這個詞語,它讓我每每觸及,便有溫暖潤濕的感覺。
上《冬陽·童年·駱駝隊》時,學習“學駱駝咀嚼”那段文字,我問:“我也看見過駱駝咀嚼,為什么我不會像作者林海音那樣也跟著咀嚼呢?”
孩子們的回答很多,有說因為我看得不夠專心的,有說我不喜歡駱駝的,有說我喜歡程度不夠的。宇說:“因為你是大人,不會像小孩子那樣覺得有趣,也就不會跟著學了?!?/p>
接下來,學習“駝鈴的作用”一段,理解文中爸爸那句“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和“我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我努力引導孩子們去體會爸爸那現實的答案和作者詩意的看法之間的不同,最后我告訴他們:
“做一個以詩意眼光看待生活的人,將會是最幸福的人?!?/p>
我讓他們寫下學習后的感受,大都寫得不錯。就連調皮的科都說:“童年,我真的不想失去你,雖然我還得面對現實,長大走進社會,但我真的想說我不愿意長大?!?/p>
聽著他稚嫩的聲音,我突然覺得心里很空——他們終究會像很多人一樣,走過漫漫長長的路,遇到林林總總的人,經歷許許多多的事。長大了,成熟了,他們也許就只會關心人生字典里那些所謂“重要”的東西,變成遵守“規律”的忙碌者,追求“成功”的奮斗者,逐漸喪失一些靈敏的感受,體會不到那些微小而真實的快樂,甚至丟掉自我。
正因如此,我更愿意和他們一起,盡可能多地守護著他們那清澈的眼眸,單純的笑容,無憂的心境,盡可能久地守護著他們的——美好童年。
等待花開
課文《烏塔》,講14歲的小姑娘烏塔一個人游歐洲的故事。
上課時,我設問導入:“假期里你愿意和大人一起出去玩嗎?”回答驚人的一致:“不愿意!”我問:“為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總括起來,原因大致有:覺得和大人一起出去約束太多;大人感興趣的自己不感興趣,自己感興趣的大人又可能不允許玩;大人在一路都比較嘮叨,玩起來不盡興等等。
我又接著問:“既然都不喜歡和大人一起去玩,那么大人會同意你自己單獨出去玩嗎?”
孩子們的回答大多也是否定的,而大人不同意的原因,孩子都覺得是大人擔心自己遇到危險或者壞人,不會處理意外情況等。
這樣的提問,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孩子的心,教室里熱鬧極了。再讓他們讀課文,了解同齡人的經歷。孩子們都對烏塔羨慕不已——既羨慕她小小年紀就去了那么多國家,更羨慕她小小年紀就能單獨旅游。
“那烏塔能夠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呢?”根據課文內容我追問道。
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到了烏塔花了3年時間所做的充分準備,也懂得了烏塔的行為并非一時心血來潮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周密計劃的,大家由此感受到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學習目標順利完成。
我緊接著問:“難道烏塔的父母就不像我們的父母那樣擔心孩子的安全嗎?”
孩子們暢所欲言,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實際說了很多。還有孩子回憶起以前所學的課文《自己去吧》——小鴨媽媽和小鷹媽媽都是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情,最后小鴨學會了游泳,小鷹學會了飛翔,大家都認識到自立能力的重要。
最后我讓孩子們回家,再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看看父母會說些什么,自己又想對父母說些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又怎么能經歷風雨呢?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和拓展、延伸,我希望這個外國同齡人的故事,能夠引起孩子們,還有家長們的深思——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增強他們獨立自主的信心,讓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們得到鍛煉,孩子才能成為勇敢自信的人。
一朵花要粲然開放,一定得有適合它開放的環境和條件。我們為什么不讓這些“花朵們”在陽光下,在雨露中去自由成長,然后靜心等待每朵花兒的怒放呢?
天堂的孩子
告訴孩子們下午要看電影時,他們很高興。但一聽說是外國的片子,有人的高興就顯得勉強了,因為他們覺得外國電影不好看。我說:“不要急著下結論,看了以后再評價吧?!?/p>
我讓他們看的是伊朗電影《天堂的孩子》。網上下載的,原聲,中文字幕,很想找中文配音的,可惜沒找到。但我想,電影中對話并不多,也不復雜,他們應該能看得懂。何況,真是很不錯、很童真的電影呢。影片中的兄妹倆,和班上孩子差不多大,哥哥阿里為了給妹妹賠償一雙新鞋,一直在做艱辛的努力。
長跑比賽是影片的高潮,季軍可以得到一雙新的球鞋。阿里一次次跑到最前面,又一次次放慢腳步故意讓兩個人超越他。班上的孩子都焦急不安。
忻干脆把眼睛捂上了,說:“我不敢看了,你們待會告訴我最后的結果吧?!蔽抑浪菗陌⒗锊荒艿玫郊拒?,不能送給妹妹新球鞋。和她一樣心情和做法的,還有好幾個女生。
“哎呀!”教室里一片大叫——是阿里被人推倒了?!凹佑桶。s快站起來啊!阿里,加油!”孩子們好像在運動會上,站在跑道邊,一起為阿里吶喊。
在前三名實在難以分清的情況下,阿里閉上眼睛,第一個沖過終點。孩子們一片歡呼,如同他們自己取得了好成績。還有一些小家伙,居然在不斷擦拭眼睛,激動?還是感動?或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投入了,有所觸動了。
那時,我的心也被揪得緊緊的——為電影里那兩個淳樸的孩子,也為我這群有著易感心靈的孩子——我一直覺得,善良的人,才會有善感的心靈。
孩子們六年級了,馬上要畢業了。漸漸長大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慢慢沉溺于人世浮華,專注于利益法則,漸漸喪失敏感的心思,而這一切,是我不愿意看見的。我希望他們能夠始終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生活得更干凈些、簡單些、本質些,知道和懂得這世上還有很多純美動人的東西。
這樣,我的孩子們或許也會覺得,他們就生活在美好的天堂里。
她還只是孩子
和家長溝通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我最愛說一句話“他還只是個孩子”。我的意思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年齡小,能力有限,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 犯錯是他們成長的權利。如果我們不能容忍,就相當于剝奪了他們的成長機會。
那次,小菱的媽媽來找我,說孩子在家里拿了100元錢,是班上幾個學生強迫她拿的,若不聽從就要打她。我立刻感覺到事態的嚴重——1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我立刻展開調查,果真是班上3個學生做的。問她們,說是跟電視劇里學的,就決定嘗試一下,于是找到了新轉學來的小菱。再問,她們說已把錢全部花掉了。
下午放學,我送3個孩子回家——事情必須和家長通氣,用了別人的錢也應補上,不能讓她們覺得錢用了就用了。有兩個孩子的家長通情達理,事情很快解決。但另外一個,小菁,父母當時不在家,我便給她奶奶介紹了情況,請她轉告家長及時和我聯系。
第二天,小菁的父親來找我,卻鬧了一場軒然大波。他在辦公室大聲嚷嚷,說孩子沒有參與,說我是誣蔑。他還把小菁找來,和我對質,而在父親的呵斥下,小菁果然不承認自己的錯事。當時我目瞪口呆,因為昨天她自己承認了的,另外兩個孩子也說有她,包括她們去買零食的學校小賣部也說有她,可現在……我瞠目結舌,不知道可以說什么,因為是下課時間,辦公室圍了很多人看熱鬧,我委屈極了,淚在眼眶里不斷地打轉。
事情過去,有老師建議我,如此可惡的家長,才不要再管他的孩子!但每每看見小菁,我都有說不出的感覺——孩子看我的目光,總是躲閃著,怯怯的樣子,讓人心疼。她只是一個孩子,我何必要因為她父親的過錯來怨責她?所以,我對她依然和其他孩子一樣:“六一”的時候,依然讓她代表班級表演節目;下課的時候,依然讓她幫我收發作業本;跟大家做游戲時,她取得勝利,我也依然抱著她在半空旋轉一番……
一切,只因為我知道,她還只是個孩子。
畢業那年暑假,孩子們都跑來給我過生日,而小菁,是最熱心的——蛋糕是她準備的,生日歌是她領唱的,在我臉上涂奶油,也是她帶頭干的,大家的眼淚也由她開始引發……我不清楚,小菁是否還記得當年那不愉快的事,但我知道,她還只是個孩子,本心不壞,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再面對那樣的事,我想她會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濱江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