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曹 磊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現代學習理論要求學習的目標之一是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或同類課題。為此,心理學家們十分重視學習的遷移問題,并提出口號:為遷移而教學。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很多領域的學習之中都存在著遷移現象,而動作技能的遷移是其中之一。
在動作技能的形成中,新的技能會受到已有技能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積極的影響,叫技能的遷移,或稱正遷移,即在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舊的技術動作可以起到幫助掌握新技術的作用,使新動作的學習速度加快,這是一種遷移現象;有些新動作的學習受到舊動作的干擾,使新的技能學習速度減緩,這是舊技能對新技能的干擾現象,也稱之為負遷移現象。
在體育教學中,動作技能間的相互遷移與干擾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它影響到動作技能的形成和結合技術的臨場應用,對于這一規律倘若掌握得好,就能促其遷移、排除干擾、縮短單項技術與結合技術的教學訓練過程,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造成動作技能間的遷移與干擾產生的原因,牽涉到生理、心理兩門學科。它既與運動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有關,也由于對人的心理特征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表現。一般說來,遷移是在兩種技能之間其基本環節相同而細節部分不同的情況下實現的,譬如,學習與原有的動作結構相似的新動作,大腦皮質內原已形成的運動條件反射中的基本環結可作為新的運動動力定型的基礎,只需補充一些附屬環節的運動條件反射,新的運動動力定型即可形成。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干擾,例如,短跑與長跑,兩者動作結構雖然相同,可是在動作的反應速度上,對于神經系統的要求完全兩樣,這時,不僅不能遷移,反而干擾。由此可見,對不同技能具有相同的因素時,也還要考慮到刺激物與反映方面的不同成分,否則,適得其反。另一方面,在不同技能間,主要動作環節不同而細節部分相同時,彼此間往往也產生干擾,例如,兩套不同的技術動力定型,在開始部分相同則總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在教學進度上,同時安排學習兩種新技術時,如乒乓球近臺攻球與扣殺安排在一起,則扣殺技術(上臂發力為主)常干擾近臺攻球(前臂發力為主),使上臂發力代替前臂發力。在學習結合技術時,如果一種刺激物能引起不同的技術反應時,也會出現干擾,例如,乒乓球回擊臺內下旋球時,運用拉球還是采取突擊,練習者往往猶豫不決,造成技術紊亂。
在教學中,遷移是我們所需要而務必努力實現的。把動作結構相同的技術編成一組進行學習,就能起到加速運動技能形成的效果。在選擇誘導學習和輔助練習時,亦應使動作的基本部分接近,或核心學習的動機相一致,才能達到遷移的目的。
制定學年或學期計劃時,除了貫徹教學大綱的統一要求外,還要注意教材分布的縱橫關系,在教材的縱橫關系中,就要考慮到技能遷移的問題。縱的教材關系如:進行鉛球教學時,先教原地推鉛球,再教滑步推鉛球,因為滑步推鉛球的握球、持球、到最后用力、到出手,這些動作的基本環節和原地推鉛球相同,所以教滑步推鉛球時,只要把滑步與原地推鉛球的技術連貫起來就可以了。橫的教材關系如:教了短跑后教跳遠等,是因為它們之間的動作附屬環節相同(跳遠的踏跳、騰空、落地和跑的起跑),在學習與原有動作結構相似的新動作時,大腦皮質內原已形成的基本環節或附屬環節的運動條件反射即可作為新的動力定型的基礎,只需補充一些附屬環節或基本環節的運動條件反射,新的運動動力定型即可形成。
在課的準備部分,應多采用專門性準備活動和基本教材的徒手模仿練習,因為他們和基本部分的教材內容在動作的基本環節上是一致的,對于基本部分教材的技術掌握可產生積極的遷移。如排球的扣球教學,徒手模仿扣球、扣固定位置的球和實際扣球的基本環節(助跑、起跳、騰空、擊球)是一樣的,不同的細節是實際扣球時要選擇好起跳點,掌握好起跳時間及擊球點和擊球部位。教學中,先讓學生把這些基本環節相同的動作學會,在大腦皮質內形成這些基本環節的條件反射,然后再補充起跳點時間及擊球點等細節的條件反射,學生的扣球技術的動力定型便可形成。
在教學過程中,干擾是我們所忌諱而應力求避免的。對于技能間主要環節不同而細節部分相同時,要在教學進度表上給予公開的安排,借以防止干擾。但是在練習結合技術時,如果發現兩種技術確實存在干擾的因素,可在戰術上又要做到兩者相結合時,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1)要了解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彼此干擾,如果是主要環節不同,細節部分相同,象近臺攻球與扣殺之間的干擾,那麼教學順序上應先掌握好近臺攻球,使之形成牢固的技術動力定型,然后再練習扣殺技術。如果是在一種刺激物能引起兩種以上動作反應而造成干擾時,則可應用“條件抑制”的原理,即在刺激物出現時加上一個附加刺激,如回擊乒乓球臺內下旋球時可提出:來球低于網的高度,用拉球;高于網的高度時,用突擊,或者在時間上把刺激物區別開,如在來球高點時用突擊;在下降時用拉球回擊,這樣,就可以排除干擾。
(2)加強對練習者思維能力的培養,教會他們在練習結合技術時對客觀情況的觀察與判斷,著重于意識對自己動作的控制,養成臨場有選擇性地應用技術。
(3)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訓練,排除在應用某一技術上的心理障礙。在練習方法上應充分發揮“復雜反應”的作用,即在無規律地出現條件反射刺激物時,要求練習者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為了克服技能間的相互干擾現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動作進行對比、分析、區別,并加強技術動作的熟練程度,就可以減少干擾,增長遷移的可能性。
教學實踐證明,合理運用動作技能遷移,能使學生在學習新動作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