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旺
(河南省濮陽縣畜牧局,河南 濮陽 457100)
1.1 對環境空氣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的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病原微生物等融入大氣后,隨大氣擴散,這些物質的排出量超過大氣環境的承受力(自凈能力)時,將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據測算,一個年出欄1萬頭的豬場,每小時可排出近14.8千克氨氣 (NH3),1.35 千克硫化氫(H2S),2.4千克粉塵和 1.4億個菌體,這些物質的污染半徑可達5千米。
1.2 對水質的污染 畜禽養殖場、屠宰場和加工企業對糞便、污水、廢水未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處理不當,糞便、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江河、湖泊,使地下、地表水質量下降,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甚至變黑、變臭。
1.3 病原微生物污染 畜禽糞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進入水體后,以水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傳播與擴散,如豬瘟、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雞新城疫等疫病此起彼伏,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不勝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特別是當對病死畜禽處理不當時,更加重了病原微生物的擴散和對環境的污染。
1.4 重金屬等有害物污染 有些養殖場戶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在飼料中亂用濫用抗生素、違禁藥物、重金屬、促生長劑等,部分殘留物質隨糞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
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事關生態環境質量和農業、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是預防重大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環節。各級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和養殖生產加工企業都要充分認識畜牧業污染對生態環境及人類生存帶來的嚴重危害,提高對畜牧業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同時,又要充分認識到畜禽糞便經生物等無害化技術處理后可以變廢為寶,造福于人類,有利于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農業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要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創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要求,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把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業務主管領導部門、養殖生產加工企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責任,明確分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2.1 政府、業務主管領導部門應承擔的責任和任務
2.1.1 健全法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國家環??偩忠杨C發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各省市自治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應的畜牧業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并積極探索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要把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與“和諧社會”和生態家園建設結合起來,與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結合起來。使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1.2 確定目標,明確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任務。各級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都要根據當地畜牧業環境污染現狀和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立“以人為本”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確定治理目標和具體任務,采取綜合治理措施,要分輕重緩急,先易后難的原則進行全面整治。
2.1.3 嚴格畜禽養殖場建設審批制度,實行高度區域化生產。各地要根據不同的區域,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設置畜禽場的規模、數量、品種,嚴格畜禽養殖場審批制度,實行高度區域化生產。使畜禽養殖場的規模、數量,在本區域內科學、合理、均勻地布置。使其廢棄物盡可能地在本區域內加以利用。
2.1.4 加大資金扶持,確保治理工作落到實處。各級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要繼續將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工程、畜禽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工程以及畜禽生態、環保養殖建設等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專款專用。
2.1.5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努力實現規模養殖場糞尿零排放。一是積極引進和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提升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的科技水平。二是進一步完善糞便發酵干燥處理技術。三是引導和鼓勵種植農戶多用有機肥。把畜禽糞尿和沼液作為重要的有機肥施入農田就地利用。
2.1.6 加大防控畜禽重大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各級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要認真加大對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監督和執行力度。嚴格實行動物防疫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畜禽防疫體系,建立“以監促防、以檢促防,防檢監相結合”的運行管理機制。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防控工作指導方針,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同時,要加快推進畜禽定點屠宰和集中檢疫制度。病死畜禽及廢棄產品,須依法到指定地點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消滅疫源,防止疫病傳播與擴散。
2.2 畜牧養殖、加工企業應承擔的責任和任務
2.2.1 改善場區環境,采用合理生產工藝。場區環境必須按照無公害產地環境標準要求,符合《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和《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畜禽產地環境要求》等。場內布局規范、設置合理,生產區、生產管理區、生活區、隔離區應嚴格分開,完全符合畜禽防疫要求。在場區內多植樹、種草。盡量減少裸露地面。控制適度的生產規模,采用合理的生產工藝流程,及時清除糞尿、污水并做好生物處理,加強和控制舍內小環境。積極探索推廣生態型飼養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
2.2.2 有法必依,嚴格執法。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執行防疫和消毒措施,盡量做到不發生疫情,不濫用藥物。對一些重大疫病要定期檢測,徹底凈化。嚴格執行重大疫病申報制度。
2.2.3 選用優質飼料原料和飼料添加劑。飼料原料要確保質量,無雜質、發芽、氧化、霉變、蟲害鼠害等,有害物質及微生物允許量符合《飼料衛生標準》要求。飼料添加劑要選用新型無公害飼料添加劑及高效、低毒、低殘留獸藥。使用獸藥或藥物飼料添加劑時,還必須嚴格遵守休藥期、停藥期及配伍禁忌等有關規定。
2.2.4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達到“治本治標,標本兼治”。采取生態綜合防治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如開發應用環保飼料,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降低畜禽糞便中氮對環境的污染;利用除臭劑來吸附、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通過綜合手段凈化畜禽糞便及其污水等措施。既可節約資源,又可化害為利,減少和降低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畜牧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展望未來,我國畜牧業和全國各行業一樣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但也同時面臨著國家現代化和世界經濟低迷的嚴峻挑戰。各級政府及畜牧業務主管部門,以及畜牧科研、教學、生產工作者及養殖生產加工企業要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強抓機遇,知難而進,努力實現畜牧業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實現畜牧業與環境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構建節約型、環保型社會,實現畜牧業與環境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既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畜牧業持續、健康、快速、高效發展的選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要我們始終如一,不斷努力,實現畜牧業與環境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目標就不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