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山東省榮成市畜牧獸醫站,山東 榮成 264300)
寄生于家兔體內的豆狀囊尾蚴是豆狀帶絳蟲的中絳期,其主要危害仔兔,患兔死亡率可達100%。兔焦蟲病是由巴貝斯焦蟲、卵圓形焦蟲等焦蟲引起的一種血液寄生蟲病,其通過吸血昆蟲或母體傳播,本病以貧血和機體免疫力下降為特點。
1月齡以上幼兔被毛無光澤,可視黏膜蒼白,貧血,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進行性消瘦,腹部膨脹,擊打腹部時發拍水音,消化不良或消化紊亂,有的腹瀉,嚴重的后肢癱瘓。成年兔逐漸消瘦。發病5 d后幼兔出現死亡,隨后死亡率增加。
剖檢新鮮病兔,胃脾間網膜及腹腔可見大量成串的黃豆大小的囊泡,囊內充滿白色透明的液體,囊膜是一層薄膜,壁上有一圓形粟粒大的乳白色小結;肝臟腫大,肝表面和切面有黑紋、黃白色條紋,有的肝硬化,有的肝臟貧血嚴重,血液凝固不良;嚴重的胃腸黏膜脫落,胃腸壁有出血點。
3.1 血液涂片檢查 耳尖取血涂片,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紅細胞內有月牙狀、圓點狀、逗點狀等各形的焦蟲寄生。
3.2 組織壓片檢查 取一囊泡置于載玻片,用另一載玻片壓扁后放上蓋玻片,置顯微鏡下暗視野觀察,可見有一個內翻的頭節,根據內部構造確診為豆狀帶絳蟲。
根據臨床癥狀、解剖病變和實驗室診斷結果,確診為絳蟲和焦蟲混合感染。
5.1 治療 治療絳蟲可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體重10~20mg,一次口服;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 50~60 mg,一次口服;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 80~100mg,一次口服。治療焦蟲病可注射咪唑苯脲,預防可用強力焦蟲片(磷酸伯氨喹)。治療的同時應添加抗菌素,防止繼發感染。
5.2 隔離與消毒 隔離病兔,無害化處理糞便。場地和籠舍每天用百毒殺消毒一次。及時清除死兔并焚燒掩埋。
6.1 兔豆狀囊尾蚴病是由寄生于犬、貓及其他肉食動物小腸內的豆狀帶絳蟲的幼蟲——豆狀囊尾蚴引起的。因此,養殖場內應禁養犬貓等動物,同時兔舍及飼料間要做好防鼠工作,防止野貓污染飼料。
6.2 飼草飼料應清潔衛生。禁用病兔內臟喂犬貓。
6.3 炎熱季節注意驅殺蚊蠅等吸血昆蟲,防止其傳播血液寄生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