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紅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設有限公司,上海 201901)
新《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淺析
楊 紅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設有限公司,上海 201901)
原《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實行五年多來,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要,在工程建設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原《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在使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新《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認真總結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改革成果,相比原《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有了許多亮點,這些亮點會對施工企業投標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亮點; 施工企業; 影響
原《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實行五年多來,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要,清單計價方法已經深入工程建設有關企業、人員心中,在工程建設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原《規范》在使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清單計價適用階段的局限性,其中的條款大多規范了招投標階段如何使用清單計價,而適用于施工階段、工程價款結算等階段的條款很少;清單計價的責任義務劃分不夠詳細,可操作性受到限制;有些條款的規定與其他法規、規范有矛盾的地方;有些條款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容易產生糾紛等等。影響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和行業健康發展、企業公平有序競爭和自主報價的需要,因此適時調整成為必要。新《規范》認真總結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改革成果,充分吸收了近年來工程建設管理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修訂了原《規范》中不盡合理、操作性不強的條款,相比原《規范》有了許多亮點,這些亮點會對施工企業投標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1)擴大了清單計價的適用階段。新《規范》規定:本規范適用于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活動。實際上是把清單計價活動擴展到了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在規范中有多處條款其實質是針對工程造價的計價具有動態性和階段性(多次性)的特點,對工程造價計價的共性問題進行了規范,同時針對不同階段的工程計價特點對招標控制價、投標價、合同價、竣工結算價等作了專門性的規定,并使共性和個性有機結合。具體表現為各條文之間按照工程施工建設的順序是承前啟后、相互貫通的,使整個條文形成一個規范工程造價計價行為的有機整體。同時反映了不同的計價主體對工程造價的逐步深化、逐步細化、逐步接近和最終確定工程造價的過程。并且增加了大量的與合同價款的約定、工程結算、索賠、工程價款的調整,工程竣工后竣工結算的辦理以及對工程計價爭議的處理等相關的內容。
(2)在應對物價波動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上,新《規范》規定: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應在招標文件或合同中明確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不得采用無限風險、所有風險或類似語句規定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較為公平的提出了承發包雙方共擔風險的規定。避免了招標人憑借工程發包中的有利地位無限制地轉嫁風險的做法,同時遏制了施工企業以犧牲職工切身利益為代價作為市場競爭中降價的利益驅動。
(3)新《規范》首次把 “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應按附錄中規定的項目特征,結合擬建工程項目的實際予以描述。”作為了規范的強制性條文列出,是在工程量清單編制中必須嚴格執行的,從而把項目特征的描述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清單項目特征描述的重要意義在于:其一,它是用來表述分部分項清單項目實質內容的,沒有項目特征的準確描述,就無從區分相同或相近的清單項目。其二,它的描述決定了工程實體的實質內容,就必然直接決定了工程實體的自身價值,所以其描述的準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工程量清單項目綜合單價的準確程度。其三,它還是履行合同義務的基礎,如果由于項目特征描述的不準確不到位,甚至出現漏項和錯誤,就必然導致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變更,從而有可能引起工程結算時的分歧或紛爭,使合同義務不能得到順利履行。可以說離開了項目特征的準確描述,工程量清單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準確地描述項目特征對工程量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新規范把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描述提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步,使我們對這一工作必須切實認真對待了。
(4)綜合單價構成的變化。新《規范》綜合單價:完成一個規定計量單位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項目或措施清單項目所需的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企業管理費與利潤,以及一定范圍內的風險費用。把原《規范》中“并考慮風險因素”改為“一定范圍內的風險費用”。看似簡單,其實意義重大,它是從政策層面上要求把市場要素價格波動等風險按照公平合理分擔的原則由雙方共擔。
(5)合同形式的要求,新《規范》條規定: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宜采用單價合同。采用單價合同時,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及其內容等才具有相應的法律約束力,才能體現清單計價的優點。但是同時對施工企業投標報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新《規范》中的諸多亮點給參與采用清單計價的工程建設單位提供了依據和保障,同時規范了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活動。
施工企業在投標報價時需要考慮的方面、因素很多,在這里僅針對新《規范》對其投標報價的影響進行分析。
2.1.1 項目特征所提供的信息
項目特征不僅是區分清單項目的依據而且體現清單項目的實質內容,是確定綜合單價的前提,也是履行合同義務的基礎。因此,項目特征不同意味著不同的清單項目,意味著施工企業需要完成不同的工程內容和工作內容,也就意味著需要確定不同的綜合單價。所以分析項目特征,直接關系到工程量清單項目綜合單價的準確確定。
2.1.2 綜合單價中“一定范圍內的風險費用”的合理確定
4.3.4條之“綜合單價中應考慮招標文件中要求投標人承擔的風險費用”,根據我國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投標人應完全承擔的風險是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如管理費和利潤;應有限度承擔的是市場風險,如材料價格、施工機械使用費等的風險;應完全不承擔的是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變化的風險。因此企業投標報價時需要主要招標文件中明示或暗示的有關風險分擔的范圍和幅度,如果招標文件中沒有規定,可按本規范規定(4.4.4條)處理,材料價格的風險宜控制在 5%以內,施工機械使用費的風險可控制在 10%以內,超過者予以調整。另外 4.3.4條中還有“招標文件中提供了暫估單價的材料,按暫估的單價計入綜合單價”。
2.1.3 明確措施項目綜合單價確定的重要依據
措施項目清單和企業投標時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本規范 4.3.5規定:投標人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結合施工組織設計,對招標人所列的措施項目清單進行增補。措施項目清單費應根據招標文件中的措施項目清單及投標時擬定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按本規范 4.1.4條的規定,自主確定。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費應按照本規范 4.1.5條的規定確定。
2.1.4 做好綜合單價分析表
綜合單價分析表不僅將綜合單價的內容分別列出,而且表明綜合單價的合理性,是評標時企業進行澄清、說明的依據,也是企業中標后進行索賠的依據。因企業一旦中標該資料也將形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之一,所以施工企業在投標時不僅要編制合理的單價,也要使單價的組成符合企業的管理目標要求。
2.2.1 工程造價人員的管理
從以上探討可以看出,新規范不僅要求工程造價人員懂造價編制程序,而且還要懂技術(施工組織或施工方案)、懂經濟(方案選擇、市場風險預測等)、懂合同管理、懂決策等。因此施工企業要給他們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使他們盡快適應新規范的計價要求。
2.2.2 風險管理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施工合同要求簽署合同的承發包雙方當事人,注意合同條款的嚴密性,特別是專項合同條款的制定,因為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要求盡量減少變更項目。作為施工單位,在利潤空間相對減少的情況下,要明確:①允許變更的幅度;②變更對工期的影響;③變更相應增加的費用;④變更引起索賠的有效期;⑤變更確認的程序。
2.2.2.1 工程量變更風險的防范
工程量變更一定要在合同中約定工程竣工后是否可以根據實際數量調整,若可以調整,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準備好完整的資料,請現場監理或甲方工程師簽證。若不能調整,則在投標報價時應認真審核工程量,及時請招標人或招標代理機構給予確認、修改。
2.2.2.2 工程量綜合單價變更風險防范
工程量綜合單價一定要在合同中約定調整幅度,否則甲方會參照已有的相同或類似的綜合單價結算,因為綜合單價會因工程量的大小而不同,工程量發生很大變更,會引起綜合單價的變更,施工單位要認真做好綜合單價的變更編制工作,主動提出綜合單價的組成依據,請現場監理或工程師簽證。
2.2.2.3 措施項目風險防范
措施項目費用有幾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根據工程量的大小而定的措施費,一部分是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和特點而定的措施費,根據工程量的大小而定的措施費,投標報價時必須重視工程量的準確性。一部分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和特點而定的措施費,投標報價時要全面理解招標文件,熟悉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和具體工程的特點。
2.2.2.4 材料漲價風險和其他風險
企業應建立材料采購招標制度,選擇可靠的材料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材料供應商風險共擔。平時在工作中要注意積累材料價格信息和進行數據分析,了解價格動態,把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
2.2.3 合同管理
工程量清單的合同,工程價款一般依據項目綜合單價與實際完成的工程量的乘積確定。工程價款是建設工程合同中重要的條款,施工合同生效后,除非經協商一致或依據合同調整外,任一方不得擅自改變。這就意味著施工單位不僅在投標報價時充分考慮各種因素,而且在簽定施工合同,更要面面俱到,防范風險的意識更要加強。面對這樣的環境,首先對外要加強對建設單位的約束力度,加強合同的嚴密性和技巧性。其次對內要在施工過程中追求每個細節的利潤空間。
2.2.4 信息管理
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目的之一就是由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留給企業自主報價,參與市場競爭的空間,將屬于企業性質的施工方法、施工措施和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水平、各項費用由企業 來確定,給企業充分的選擇權利,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換言之,這就要求施工企業不斷積累施工經驗數據,迅速建立本企業的施工定額,反映施工企業的實際平均先進水平,同時施工企業也要了解社會平均水平,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敗之地。那么,要做到以上幾點,就要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作用。
結合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局域網,利用共享資源信息庫,建立企業工程造價信息網,按總公司、分公司(專業公司)及重點項目部三級設置。對已完工的工程按不同類別、結構、專業、使用功能要求,分別根據“計價規范”四個統一的要求采集企業定額信息。對在建工程項目也按此方法派員駐點采集信息,經匯集、整理、分析后形成企業的消耗量定額和綜合單價表,以供投標報價決策。
到目前為止,可以說很少,甚至沒有施工企業能建立完整的本企業的施工定額,能準確反映本企業的施工水平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以往受管理制度的規定,施工單位的大量的有價值的成本信息掌握在項目經理部,項目部由于利益的問題,一般是不會把真實成本公布與眾的,每個項目經理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小量尺。公司對已竣工的工程沒有形成有價值的分析,更談不上資源共享。
但是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改變,要求施工企業不得不改變管理模式,要求項目經理參與投標報價,制定詳細準確的施工方案,因為這將直接關系到項目部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的長遠發展。這就必須建立整個企業的工程信息庫,把項目部的個別經濟效益擴展、綜合為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把項目部的個別數據綜合成整個企業的經過分析總結的有價值的數據,同時把項目部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成熟而成功的經驗加以分析和總結,還可以向整個企業推廣。從典型的工程入手,總結本企業有優勢的施工方法和工藝,分析造價的組成,盡快建立企業定額。
新《規范》的頒布執行無疑為工程建設參與各方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但是施工企業能否把握機遇使自身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發展壯大,眼下緊迫的任務就是認真研討、學習、掌握、熟練應用新《規范》,從而贏得未來。
F284
A
2010-03-24
楊紅(1968~),女,經濟師,從事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