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顯峰 劉新春 滿宇輝
依蘭縣是農業大縣,水土流失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防治水土流失,保護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是改變山區、丘陵、風沙區面貌,治理江河,減少水、旱、風、沙災害,建立良好生態環境,全面發展農、林、牧、副各業生產的一項根本措施,是縣水土整治的一項重要內容?,F根據多年積累經驗,就采用谷坊修筑方法治理水土流失做簡要經驗總結。
谷坊按建筑材料不同,分為土谷坊、干砌石谷坊、梢樹谷坊、柳谷坊、漿砌石谷坊、竹籠裝石谷坊、混凝土谷坊、鋼筑混凝土谷坊等。但多以土谷坊、石谷坊為普遍。
(一)清基
首先清好基礎及清除兩端溝幫的浮土、草皮、樹根和亂石等一切雜物。清基的深度以清到實土層和巖石為好,然后沿壩的中線挖0.5~1.0m深,寬0.5m左右的結合槽,使壩體與基礎緊密結合,確保壩體穩定。
(二)填土筑壩
清基后,將基礎堅實的土層疏松深約5cm,然后填入新土夯實,每填20~30cm厚夯實1次,層填層夯,使之土壤接觸緊密。黏土心墻壩要筑黏土墻。壩筑好后,最好把背水坡用草皮護好或種草,以防雨水沖刷,壩腳用石塊護好,防止沖淘。上游要植樹、種草,最好是速生、耐旱、耐脊薄,而且又耐水濕和水沖的灌木樹種,以其迅速增加溝內植被,固定溝底。也可采取在修谷坊過程中進行壓柳、壓楊,效果很好。土谷坊工程斷面形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均質土壩谷坊,另一種是黏土心墻壩谷坊。
(三)溢洪口
為了避免壩頂過水,防止沖毀壩身,要在兩岸選一堅實地方修溢洪口。
(一)在多柳地區,用直徑5~10cm,長1.5~2.0m的柳木或楊木樁,在已選好的位置打入或埋插在土中,露出地面50~80cm。每座谷坊可插3~5排,但最少不得少于3排,排與排的間距40~50cm,樁與樁的間距20~30cm。在柳樁底部編柳30~50cm。
(二)為了保證柳樁成活,發揮攔蓄泥沙的作用,施工時一定要用新的柳樁,在春天樹木萌發前或秋天樹落葉后進行。
(三)單排樁編柳谷坊。修筑前先清理基礎,在原溝底挖深30~50cm,寬100~150cm基槽,然后在基槽中,橫跨溝深打一排直徑10~15cm的柳樁,樁間距20~30cm,這時用嫩柳條在木樁上編結到所需高度,但不能高于1m。
(四)為了保證堅固和防止水流沖刷,在編結好柳枝后,于迎水面培成坡度1∶1,高度400cm的土堤,夯打結實。背水面橫置數捆柳枝,防止跌水沖淘,影響谷坊安全。
(五)雙排樁編柳填石谷坊。適用于多石地區的中小沖溝的治理。先在選好位置挖深30~50cm,寬80~100cm的基槽,然后打兩排直徑10~15cm的柳樁,排距80~100 cm,樁距20~30cm充滿,在樁上編接柳枝,底部順水流方向鋪20~40cm厚的柳枝,上面填滿由小到大的石頭。為了防止水的沖淘,谷坊兩端要伸入兩岸30~40cm,背水坡要用柳枝和石塊做好護底。
(六)柳樁縱梢式壓土谷坊。這種谷坊有單排樁和雙排兩種,宜于林區梢料較多的地方。
(七)單排樁縱梢式壓土谷坊,一般高0.5~1.0m。先在溝底打柳樁一排,樁間置柳梢,柳梢粗頭向上游,并在柳梢下端打柳橛2~3排,各排木樁用鐵絲系好,以固定柳樁、柳橛和柳梢,每鋪一層柳梢,要壓土夯實,最后在柳壩前端培土。
(八)雙排樁縱梢式土谷坊,一般高1m左右。先在溝底打樁2排,樁間下鋪柳梢,再與梢中下部打柳橛,然后用鐵絲把樁、橛和柳梢系好,每鋪1層,要壓1層土,踏實,最后在柳壩前端培土。
(一)清基
修谷坊一定要清好基礎,它是關系到壩體穩定的重要因素。溝床為土質時,谷坊基礎應清至堅實的母質土層;如淤積沙礫溝床,應清至硬底盤上,石質溝床可清除表面風化層。
(二)砌筑
壩應與水流方向垂直。筑壩石料應用大塊石,最好是石條,從下向上分層壘砌,按邊坡逐漸往里縮。上、下層石料應首尾相壓,最少為石料長的1/3左右,并應錯開石縫,避免單排浮擱。溝床好為土質或沙礫層,壩下應作護底,其長度為壩高的2~3倍。溝岸如為土質,壩端應插入溝岸50~60cm,溢洪口應設在壩身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