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芳
某師范學院學生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工程,由江蘇省教育設計研究院設計,其中四層觀眾看臺5根折線形預應力梁設置見表1。預應力筋采用1 860級φj15.2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控制應力σcon=0.70×1 860=1 302 N/mm2,采用一端張拉,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YKL-401配筋圖見圖 1。

表1 有粘結預應力梁設置
張拉端采用YM15-5,YM15-7,YM15-9錨具。孔道采用金屬波紋管留孔,管壁厚0.3 mm,管徑為90,70,60。接管采用大一號的波紋管。位于張拉端錨具采用凹入式布置,張拉后端部錨具凹洞用C40細石混凝土封實。

1)總則。a.采購物資時,須在確定合格的分供方廠家中進行采購,所采購的材料、設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和使用說明書,材料進貨要對材料質量、規格、性能、服務及價格進行多方面的考察或試驗后確定。b.加強質量檢測,采購物資要根據國家、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規定、標準、規范及合同規定要求,按經批準的質量計劃要求進行抽樣和試驗,并做好標記,當對其質量有懷疑時應加倍抽樣或全數檢驗,嚴把質量關。
2)對各材料的具體要求。a.有粘結預應力鋼絞線。采用1 860級低松弛高強鋼絞線,使用時應有生產廠家的質量保證書,鋼絞線的質量驗收參照國家標準。b.預應力錨具。錨具采用夾片錨,錨具進場時應有生產廠家質保書。c.金屬波紋管。金屬波紋管現場堆放時下部應墊木枋,上有遮掩設施以防雨淋銹蝕,波紋管直徑應滿足要求且級配準確、外觀清潔、無孔洞、咬口緊密、無脫扣等現象,波紋管進場時參照有關標準進行驗收。
3)材料及設備的進場驗收。預應力鋼絞線按GB 5224-1995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標準規定的要求,其抗拉強度:fptk≥1 860 N/mm2,延伸率:δ600≥3.5%。錨具按 JGJ 85-92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的要求,采用Ⅰ類錨具。錨具效率系數ηa≥0.95,試件破斷時的總應變 εu≥2.0%。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制定了具體的施工方案。這些方案是保障本工程預應力施工得以順利進行的航標,它從技術上保證了預應力施工的質量。
針對工程的需要配備了足夠的施工機具及設備,所有的機具設備均有專人負責維護和保養,使之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同時所有的機具設備均由計量員負責其計量的管理。張拉設備在使用前進行標定,并在施工中定期校正。

1)孔道留設。a.波紋管坐標位置必須正確。孔道波紋管整體目測,曲線順暢,無明顯折點,見圖2。b.焊接固定架時應防止燒傷波紋管,一旦發生必須用膠帶紙包裹。c.波紋管接頭處封裹應嚴密、牢固、不得漏漿。2)下料與穿束。a.下料前應現場檢查孔道的實際長度以校核下料長度,從而保證下料長度的準確。b.鋼絞線用砂輪切割機切斷,任何場合嚴禁用電弧焊熔斷。3)預應力張拉。a.張拉前應確定混凝土強度是否已滿足設計要求、框架梁混凝土外觀檢查合格、表面無裂紋。b.張拉前應確認端部混凝土密實、預埋錨墊板平整,并且應與孔道中心線垂直。c.千斤頂和壓力表應配套校驗、配套使用,有效期為半年。d.張拉時錨具回縮值宜控制在6 mm~8 mm。e.預應力筋張拉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誤差應控制在-6%~+6%以內。4)孔道灌漿。a.預應力孔道、灌漿孔(泌水孔)均須通順。b.灌漿時水平孔道應從端部錨具灌漿孔內一次灌滿整根孔道,盡量避免中途停灌,對孔道灌漿要嚴格控制水灰比,保證灌漿質量。c.灌漿后應及時檢查泌水情況并及時進行二次補漿。
本工程中配備了技術熟練程度很高的現場施工人員,他們在長期從事預應力專項施工的實踐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較強的操作技能,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孤立的,工程施工中的鋼筋、模板、混凝土分項的施工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本工程的預應力施工,因此要同時加強對鋼筋、模板、混凝土分項施工的質量管理;同時應積極做好預應力分項施工與它們間的互相協調配合。
在布設預應力筋期間要加強定位點的保護以確保預應力筋的位置準確;同時還要注意保護波紋管及預應力端部的孔洞,以確保預應力筋的順利張拉。
張拉完畢后應及時將錨頭封死,防止撞擊損壞。
保證資金正常運轉,確保施工資源的正常供應。同時為了更進一步搞好工程質量,引進競爭機制,建立獎罰制度,對施工質量優秀的班組、管理人員給予適當的經濟獎勵,激勵他們在工作中始終把質量放在首位,扎扎實實把工程質量干好,對施工質量低劣者予以經濟處罰,嚴重者予以除名。
本工程折線形預應力梁施工通過一系列的質量保證措施,嚴把質量關,在預應力梁施工過程中,做到全面質量控制,得到了業主的好評,施工質量優良。
[1] 楊宗放,方先和.現代預應力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 馮大斌,欒貴臣.后張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 劉效堯,朱新實.預應力技術及材料設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4] 曹光中.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08,34(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