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軼
伴隨城市交通快速發(fā)展,地面交通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生活、生產的需要。為有效解決地面交通擁堵問題,城市地鐵、隧道建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深基坑支護技術也得到廣泛的運用,特別是地下連續(xù)墻、SMW工法樁+鋼支撐、灌注樁+鋼支撐等技術運用也日趨成熟。然而,在確保深基坑施工安全的同時,也要考慮方案的經濟可行,基坑支護對后續(xù)施工的影響。本文將介紹一種新型的無內支撐的支護方式,即預應力錨樁支護技術在東湖隧道工程中應用情況。
東湖隧道為武漢市二環(huán)線洪山側路~東湖路段道路改擴建工程中的一部分,工程全長1 735 m,其中隧道段長度1 585 m;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開挖深度10 m~14 m。
隧道土建工程投資約3.67億元;2009年1月開工,計劃2010年年底完成土建工程。東湖隧道工程為武漢市標志性工程,為二環(huán)線控制性工程,其受市民關注度高,工期緊,且受汛期影響,東湖隧道湖中段K4+297~K4+918,全長621 m。
湖中段施工地質條件較差,特別是②-1,②-2,③-3a地層,為淤泥或淤泥質土。
受茶港箱涵及水果湖通水影響,湖中岸邊段土方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只能在2009年10月~2010年4月的枯水季節(jié)施工。
1)工期分析:若采取原SMW工法樁+鋼支撐支護技術,湖中段26節(jié)主體結構,采取兩個班組平行流水作業(yè),平均每節(jié)施工工期僅為 14 d。工期緊迫,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在鋼支撐內挖土,效率較低,且支撐拆除也需要占用時間。原方案從工期上無法保證。2)場地分析:因鋼支撐需要重型吊裝設備,對道路場地要求高,而原圍堰內施工便道難以滿足鋼支撐安拆需要,原設計方案難以實現(xiàn)。3)質量分析:原設計方案,在鋼支撐處主體結構鋼筋制安較麻煩,鋼筋接頭增多,混凝土水平方向施工縫增多,不利于主體結構質量,且防水施工也難以保證預鋪卷材的平整度。而采取預應力錨樁施工技術,由于沒有內支撐障礙,土方施工和主體結構施工將大大加快,結構質量也比鋼支撐方案更好控制,現(xiàn)場道路條件也滿足新方案需要。
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
1)測量定位。待基坑邊坡開挖至錨索設計位置后,根據錨索設計標高在錨索樁上用紅油漆做出標記并編號。
2)鉆孔。a.鉆機就位后,根據標記位置對好開孔孔位,用地質羅盤測好鉆機角度,開孔角度為下傾 20°,鉆孔深度在設計孔深的基礎上加深0.5 m。b.水循環(huán)鉆孔時利用水循環(huán)結合地層自造漿循環(huán)鉆進成孔,起到護壁及攜帶巖粉作用,同時應控制好循環(huán)泵量,以避免沖擊孔壁、塌孔等。當遇到松散破碎、易塌孔地層較難成孔時,應采取跟管護壁法鉆進施工。鉆孔結束后,應進行清孔。
3)錨索編制及下錨。a.在錨索作業(yè)區(qū)附近選一區(qū)域作為加工車間,搭建一錨索編制平臺,進行集中編制錨索。b.錨索鋼絞線采用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直徑為 15.2 mm,極限強度 1 860 MPa。編索前對進場鋼絞線進行極限強度、屈服強度和伸長率力學試驗,分別隨機抽取三圈鋼絞線各取一根,每根長1 m。c.根據錨索設計長度另加長1.0 m(預留張拉段)下料,用切割機切斷鋼絞線,禁止電弧切割。把切割下來的鋼絞線均勻排列在加工平臺上,要求平直、不扭不叉并需要除銹、除油污,對有死彎、機械損傷及銹坑處應整根剔出。d.編制時,錨固段每隔1 m設置一個隔離架,使錨索居中,兩隔離架之間用箍緊環(huán)箍緊,以形成燈籠形(或梭形),達到較大受力效果。自由段先刷防銹漆,再涂滿黃油,然后再每根套上波紋套管(波紋管宜用兩種顏色的,以區(qū)別第一和第二張拉單元,避免張拉混淆)。錨索體中間穿入注漿管,注漿管前端用膠布封住,以免雜物堵塞管口,影響注漿。錨索編制好后要進行編號掛牌,并做好防護,避免雨淋生銹等。e.鉆孔結束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對號安放錨索入孔,入孔時防止錨索扭曲。下錨結束后,應進行洗孔,待循環(huán)水基本清澈后進行注漿。

4)注漿。a.選用擠壓式注漿泵,采用從孔底返漿法一次式壓力注漿。b.施工前應做兩種漿液的配合比試驗,以選擇最佳的漿液類型及配合比。水泥選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為滿足現(xiàn)場施工泵送砂漿對漿體流動性的要求,漿液中外加FDN高效減水劑,加量0.5%。考慮漿液凝結時產生的收縮變形,同時也為了改善防裂及抗?jié)B性,漿液中加入UEA型膨脹劑,加量0.1%。c.施工中用高速機械攪拌機均勻攪拌,固結體強度的質量是錨索施工成功的關鍵,要嚴格控制好施工配合比。注漿以孔口返漿為止,對孔內注漿一次不飽滿的,應進行補漿。d.根據土質情況確定水泥摻量為15%~20%。
5)制作腰梁。按照設計,提前加工鋼筋,注漿結束后即開始綁扎鋼筋;然后關模澆筑C30混凝土,要求腰梁的外端斜面必須與錨索軸線垂直,并進行養(yǎng)護。
6)張拉鎖定。a.待孔內漿體、腰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即可進行張拉。b.張拉錨具采用具有多次張拉工藝的OHM15-G錨具,張拉前隨機抽取錨具總量的5%對工程錨具、夾片做洛氏硬度試驗,對張拉千斤頂、對應壓力表(精度不低于1.5級)進行標定,取得荷載與壓力值關系計算公式。以上試驗均須在有一定資質的試驗室進行。c.張拉鎖定結束后,用砂片切割機切除預留張拉段,用C30素混凝土封閉錨頭。
1)湖中段深基坑采用SMW工法樁+預應力錨樁支護結構經受了堆土、長臂挖機、履帶吊等施工荷載和降雨等各種不利因素的考驗。2)基坑位移觀測結果表明:采用無內支撐預應力錨樁支護的基坑的最大位移為13 mm,小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40 mm要求。
1)2010年4月10日完成湖中及岸邊段主體結構施工,確保汛期到來之前,湖中段施工場地滿足過水條件。2)采用新方案圍護結構及主體結構施工便利,工期比原方案節(jié)約48 d。
采用預應力錨樁技術較鋼支撐施工造價進行對比,按照施工長度每延米進行換算,造價比較見表1。

表1 工程造價分析對比表
預應力錨樁支護技術成功應用于東湖隧道湖中段圍護結構工程,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其安全性、經濟性、便捷性較為突出。該技術適用于各種土層,可推廣應用至城市地鐵、房屋建筑等深基坑工程。
[1] CECS 147:2004,加筋水泥土樁錨支護技術規(guī)程[S].
[2] 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4.
[3] GBJ 7-8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
[4] 楊 恒,牛治亮,朱文武.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在邊坡加固工程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8,34(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