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2.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中醫稱為“蛇丹”“纏腰火丹”“蛇串瘡”。累及感覺神經及相應皮區集簇性皮疹和神經痛,易留后遺神經痛。筆者采用針罐結合穴位注射中藥治療,取得良好療效。
1.1 一般資料 120例均為吉林省人民醫院門診病人,男45例,女75例;年齡36~71歲;病發部位:頭面部7例,胸背部62例,腰肋部51例。隨機分為治療和對照兩組各60例,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發部位經檢驗,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病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帶狀皰疹診斷標準。(1)皮損多為綠豆大小的水泡,簇集成群,呈帶狀。嚴重者皮損為出血性、壞疽性損害;(2)出皮疹前有皮膚刺痛或灼熱感;(3)有劇痛或皮疹消退后遺痛。
1.3 排除標準 合并有惡性腫瘤、艾滋病、血液病以及特殊性炎癥者;患處伴有其他皮膚病者;治療過程中不能堅持治療者等。
2.1 治療組
2.1.1 針刺治療 取穴:合谷、曲池、支溝、血海、三陰交、太沖。頭面部加下關、風池、太陽;胸腹部加病變節段華佗夾脊穴。操作:取適當體位,進針深1~1.5寸,夾脊穴斜刺,采用瀉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結束休息2 d。
2.1.2 穴位注射 取穴:足三里、曲池,病變節段夾脊穴。每次選擇2~3個穴位,每穴注射柴胡注射液2 mL。操作:取適當體位,常規消毒,以齒科5號針垂直進針,深1~1.5寸,待局部有酸、麻、脹感,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液。隔日1次,5次(10 d)為1療程,療程結束休息2 d。
2.1.3 火罐療法 皰疹分布區碘伏消毒后,用梅花針叩刺以皰疹破損微出血為度,再用火罐拔于叩刺區域,留罐5~10 min,吸出適量瘀血。起罐后局部消毒。隔日1次,5次為1療程,療程結束休息2 d。
2.2 對照組 采用針刺治療(取穴與操作及療程同治療組),口服阿昔洛韋0.2 g,每日4次,肌肉注射維生素B1100 mg、維生素B120.5 mg,每日1次,10 d為1療程,療程結束休息2 d。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療1療程后治愈:皮疹及神經痛消失;有效:癥狀減輕,部分皮疹消退或結痂,神經痛減輕;無效:連續治療2療程后,皮疹及神經痛無改變。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例(%)
帶狀皰疹外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氣稽留體內,與氣血搏結阻于經絡,而發疼痛;內因是肝郁化火或脾濕蘊結致毒邪化火、血瘀氣滯,引發疼痛。西醫治療以止痛、抗病毒、預防繼發感染為原則;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止痛為原則。
筆者采用遠近取穴相結合的方法。遠道取穴:太沖、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支溝和血海,可通經調腑,祛瘀止痛,達治本之功;近端取穴:華佗夾脊、風池、太陽,以通局部氣血,引邪發散,為治標之法。遠近同取,可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穴位注射可增強針刺效能和發揮藥物作用。柴胡具有清肝火、祛熱毒之效,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療效顯著。梅花針叩刺將熱毒之邪由表而解,直泄于外,拔罐將局部瘀滯邪毒隨血盡出,促使皮疹干涸,消除神經痛。結果顯示:治療組水泡結痂和疼痛緩解時間及后遺神經痛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無不良反應。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