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胡岸峰教師回答: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社會實踐中積淀下來的文明成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光輝燦爛、源遠流長,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國優秀兒女,至今仍蘊含著勃勃生機,煥發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近幾年來,新余一中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為推動學校全面發展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現將中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學的具體措施簡介如下。
一、重視地理教材內容的挖掘
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陣地,地理教材則是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載體和媒介。因此,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內容,在合適的地理知識點之中引入合適的傳統文化,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做到知識點和文化點的對接和呼應,講究因果關系的承接,自然而流暢,同時重視對新余鄉土地理內容的發掘,以更好地實施華夏傳統文化的研究。鄉土地理是學生身邊的地理,具有十分鮮活的親切感和真實感,是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熟悉家鄉,逐步形成熱愛祖國情感的良好教材,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新余、建設新余的志向,這無疑是實施華夏傳統文化教育的優良資源。
1.地理教材中的直接內容
地理課程標準在“高中階段課程內容與要求”中,有許多具體的內容與要求,是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地球上的水”中的海洋資源、海洋權益保護,“人口的變化”中的人口、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空間的變化等內容。可以讓學生得到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的“四觀”教育,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樹立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的責任感,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其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
2.地理教材中的間接內容
利用《地理景觀》光盤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人手一盤的《地理景觀》光盤教材,包含著許多自然與人文地理景觀圖片和視頻資料。自然景觀圖片中有宇宙、地形、河湖、天氣、植被、動物、災害等;人文景觀有旅游、城市、鄉村、能源、交通、農業、工業、環保等。教師應充分發掘其中的教育內容,如針對宇宙、災害、城市、人口、環保等圖片,在教學中進行有機摘編、整合,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資料,使學生逐步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生動、形象、直觀。
二、采用多種形式實施傳統文化教育
當今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多,眼界開闊,同時思維活躍,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吸引注意力、引發學習興趣的目的。針對這種現狀,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綜合運用多媒體講授型、探究型、活動型、故事型、教材內容重組、作業設計等綜合手段以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1.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它能克服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同時也加深了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例如,在介紹“城市與城市化”一課的課前2分鐘里,可以播放深圳或上海發展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其了解到我國重要城市和城市化的進程等,激發愛國熱情。介紹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時,可以先放一段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影視,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使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躍于言表,更增強其治理環境的決心。又如,講“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時,放一段長江中下游平原季風水田農業和我國東北的商品谷物農業的影視,使學生身臨其境并產生愛國熱情。多媒體技術使媒體轉換更方便迅速,可輔助教師現場的講解、板書和演示。這種新穎教學方式的引用,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教學指導,使一節普通的地理課得到了很大提升。
2.利用家鄉傳統文化資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古詩詞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很多學生雖然生在新余、長在新余,但是對家鄉的很多文化資源并不真正了解,引導學生對家鄉文化資源進行專題性實踐和研究,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3.利用地理小組合作探究,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根據高一《地理》(下)中的教材內容,學生成立了6個探究小組,分別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市區與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家鄉有農業園區會是什么樣”、“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綠色食品知多少”。學生以自由組合的方式成立了研究組,推選出組長,小組內每個成員進行了分工。研究組還論述了研究的由來及研究的現狀。研究的每一個問題都作了詳細的探討。通過這些研究活動,學生了解了我國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國情,激發了民族自豪感,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實踐證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講授型、實踐型、探究型、活動型、作業設計型等教學方法,挖掘地理學科知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不僅可改進課堂教學和學習方式,而且可滲透和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