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活動背景
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分析、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自己身邊“息息相關”的商業網點布局情況。一方面,本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學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對自己生活環境作出策略性研究,并能把設計方案或想法,向有關部門反映,積極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長大為建設家鄉、發展家鄉不斷努力的信心和決心。
二、活動內容
發動學生進行調查、訪問,了解本市主要商業網點的布局及發展和經營情況,測定某一區域或路段商業網點的布局情況,并能針對探究性地理學習調查,作出自己的研究策略,在班內交流匯報,收集整理出一批積極有效的方案并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活動步驟
(1)組建本課題的研究性學習小組,明確任務和分工。圖片制作組:制作商業網點的發展變革歷史圖片展覽;動畫制作組:用動畫或幻燈片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研究性學習成果;文字整理組:把課題研究成果以研究性報告的形式向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為地方經濟發展獻計獻策;成果審計組:本著科學、合理、真實、嚴謹的態度,認真審計各項材料,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科學性、真實性、嚴謹性、可持續性;協調機動組:在指導教師的協助下,請學校出具外出調查的證明、介紹信以及聯系外出車輛等。
(2)將主要的商場、超市、商業街或農貿市場填注在丹陽市城區平面圖上, 簡要分析其布局與交通線路、居民區分布的關系。同時調查主要商店的經營項目、特色商品、商品產地、銷售對象等內容。
(3)通過網絡或當地歷史資料,查閱該地市場的歷史狀況以及現在的新發展,以體現商業經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四、調查成果
(1)調查車站路、中山東路段眼鏡城市場商業網點布局情況(見表1、表2)。
(2)調查車站路、中山東路路段商業網點分布情況(見表3)。
五、結論與建議
(1)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地區,可為商業提供龐大的市場。顧客對商業網點的區位選擇,首先是接近停車場、居住區、上下班必經之路、汽車站等。
(2)商業網點布局合理,利于顧客購買商品時“貨比三家”;利于商品快速流通;利于商品的地區性輻射等集群綜合效益;利于丹陽市形成為全國最大的眼鏡市場和皮革市場、金屬模具市場。但商業網點布局過于密集,會造成交通擁擠、環境質量差以及一些社會性問題的產生等。
(3)商業網點密集區域,綠地面積不足容易形成“城市熱島效應”、“峽谷效應”,不利于城市空氣質量的凈化和美化。
(4)個別傳統商業網點呈現衰落趨勢。傳統商業區的衰落說明商業網點的經營思路必須緊緊圍繞人們消費結構的改變而改變,目前總的情況是教育消費呈高速增長勢頭,旅游、娛樂、體育、保健等已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為此,建議對現有市場和網點的經營現狀進行調查摸底,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利用現有條件,在商旅結合、商服結合上力求突破,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的一條龍服務項目,積極發展各種便民服務產業,如家政服務、家庭裝潢、家庭保潔、送菜上門等;扶持代理、拍賣、咨詢、廣告、展覽、租賃、運輸、信息等中介組織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啟動閑置資產?!?/p>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第五中學高二(4)班(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