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在城市及區域規劃中的應用已有很長的歷史,有不少文獻曾論述過它們之間的關系。彼得·霍爾甚至認為城市及區域規劃就是應用地理學。這些討論雖然主要是反映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等地的情況,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其它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
地理學與城市及區域規劃的關系主要有下列幾種形式。第一,城市規劃是大多數大學地理專業畢業生從事非教育性行業的主要就業出路。很多地理畢業生在城市規劃的機構中工作,并且也常被稱為“規劃師”。后來,這種現象隨著城市規劃日益專業化而有所改變。近年來,只有受過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訓練的人士才被認可為“規劃師”。第二,地理學者經常被公共機構或私人企業邀請做有關規劃工作的顧問,他們將地理學的技術與知識應用到城市及區域規劃工作中去。第三,因為地理學與城市及區域規劃學比較接近,所以,很多地理畢業生到大學或理工學院的研究院進修城市及區域規劃的專業課程,繼而取得“規劃師”的專業資格。近年來,在城市及區域規劃課程所擁有的學生中,地理畢業生的比例有顯著的增加,漸漸成為城市及區域規劃課程的學生的主要來源。第四,在城市及區域規劃的課程內,雖然很少有專門的地理科目,但地理學的研究技術、方法、理論及知識經常融匯于城市及區域規劃的課程之中。第五,在學術研究方面,地理學與城市及區域規劃常常相互交錯、滲透,以致在實際中很難把地理研究與城市及區域規劃研究分別開來。有些地理研究的出發點是為了解或解決某些規劃上的問題,而有些城市及區域規劃的研究則需要借助于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為什么地理學與城市及區域規劃有這樣密切的關系?這主要是因為它們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最明顯的是其都以空間分布及組織為學習和研究的基礎。地理學著重于事物在空間的分布及組織形態,用理論、實地調查及統計模式去分析它們的成因,而在城市及區域內的現在和未來的人口、社會與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及其結構是城市及區域規劃的主要工作對象。很多規劃的決策是依靠一些住戶及經濟活動的位置選擇因素的假設及理論而決定的。可以從地理學角度出發了解人文、社會及經濟活動的位置選擇過程與因素來幫助城市及區域規劃。位置選擇的理論對實體規劃最為重要。
地理學與城市及區域規劃不僅在空間分布方面有共同之處,而且它們在系統分析方面亦有相似之點。系統分析在城市及區域規劃方面有兩種用途。第一種用途是指城市及區域規劃的程序是一種循環系統,與社會及經濟環境密切相關,要經常考慮社會及經濟環境的要求,適當修改原定的規劃方案。第二種用途是指城市或區域空間內的社會、經濟活動及生態系統。這種系統觀念主要強調城市或區域內各種自然及人文因子之緊密聯系,而系統的觀念與研究方法亦是地理學近年研究趨勢之一。
地理學與城市及區域規劃都是綜合性學科。地理學引用多門學科的研究方法及理論,在人文地理方面有經濟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等,而在自然地理方面有化學、物理學及生態學等。城市及區域規劃亦應用多種學科的觀念與方法,除地理學外還有經濟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及法律學等學科。因此,地理學畢業生比其它學科的畢業生更容易適應城市及區域規劃的工作及研究。(節選自2009年《國際城市規劃》)
葉嘉安院士,地理信息科學、城市規劃、城市地理學家。1952年生于香港。1974年畢業于香港大學地理及地質系,1976年獲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78和1980年分別獲美國紐約州錫拉丘茲大學區域規劃碩士及城市規劃博士學位。現任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暨系主任、研究學院院長、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和香港注冊規劃師。于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科院地學部首位香港院士,2010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