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表示夏至日四地晝長時數和正午太陽高度。讀圖回答1~3題。
1.圖中標注有明顯錯誤的一地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當北京時間為8時45分時,①地正好日出,則①地的地理坐標是:
A.60°N,30°E B.45°S,30°W
C.60°N,75°E D.13°S,75°W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兩地緯度相同,經度不同
B.除標注錯誤的一地外,其余三地一年之中均有太陽直射的機會
C.除圖所示外,其余時間②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均大于①地
D.每年大約有9個月時間③地晝長大于夜長
圖2中,橫坐標為地球自轉線速度,縱坐標為不同緯度四地點某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據此回答4~6題。
4.圖中四個地點按緯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
A.a—b—c—d B.a—b—d—c
C.d—c—a—b D.c—d—b—a
5.圖中四個地點按晝長時間由長到短的排列順序是:
A.a—b—c—d B.a—d—c—b
C.b—a—d—c D.d—a—b—c
6.若d地此時正值炎熱干燥的季節,則d地不可能在:
A.阿拉伯半島 B.北非 C.美國 D.智利
圖3是某觀測站在一天中兩個不同時刻觀測到的旗桿影長和太陽高度。讀圖完成7~9題。
7.該觀測站的緯度位置為
A.60°N B.70°N C.80°N D.80°S
8.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
A.0° B.15°N C.20°S D.20°N
9.該觀測站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陽高度日變化是:
圖4中的①②③為地球上某時刻太陽高度等值線,分析回答10~12題。
10.該日,地球上晝長達最大值的地區是:
A.北半球 B.北回歸線
C.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D.北寒帶
11.P點正當:
A.日出時刻 B.日落時刻 C.6點鐘 D.18點鐘
12.②線的太陽高度值是:
A.23°26′ B.43°8′ C.46°52′ D.66°34′
參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C 8.D 9.A 10.A 11.A 12.B
●王永民/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222300)
13.讀圖5,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說明引起一、七月風向變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澳大利亞盛行一月風向時,圖中a、b、c、d氣候具有炎熱干燥特征的氣候區及其原因。
(3)分析澳大利亞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的原因。
14.閱讀圖表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圖表資料,指出圖示區域氣候類型和農業生產地域類型及主要生產方式。
(2)簡析a、b、c、d四區域地表組成物具有顆粒大小分明特征的地貌及其原因。
(3)分析圖示區域在發展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限制因素。
15.讀圖7,結合圖中信息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板塊構造理論上分析圖中a、b海區的發展變化趨勢。
(2)概括指出c區域水溫和鹽度的一般分布規律。
(3)d市是人類社會早期城市誕生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
13.(1)氣壓帶風帶位置南北移動和地轉偏向力(2)炎熱干燥的氣候區:a、b原因: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受干燥信風的影響(3)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殖民開發較早,農耕發達,工業生產基礎好。
14.(1)溫帶季風氣候谷物種植業(或糧食種植業)旱作農業(或旱田)(2)b、d地區顆粒大小分明原因:流水搬運堆積作用而成(3)水旱災害問題:受夏季風強弱的影響,春旱夏澇等氣象災害頻發;土地鹽堿化問題:受水鹽運動規律和農田水利灌溉過程中灌溉排水設施不完善的影響,土地鹽堿化嚴重;風沙危害問題:受冬春偏北季風和干旱少雨氣候及較低植被覆蓋率的影響,冬春季節風沙危害嚴重。
15.(1)亞歐板塊與阿拉伯半島、非洲板塊相碰撞擠壓,海區會不斷變小、變淺,甚至消失(2)水溫: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因為南部比北部緯度低,獲得的太陽輻射熱量多。鹽度: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因為北部有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等徑流注入(3)位于兩河流域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引水灌溉便利;農副產品供應充足。
●丁樹榮/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學(064200)
1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氣象學中,霾是一種天氣現象,是指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混濁。霾日數的變化與氣溫成正比,與降水、風速也有著密切關系。
材料2:“山東省1961-2005年各月平均霾日分布”(圖8)。
材料3:“山東省1961-2005年歷年霾日數的變化曲線”(圖9)。
(1)請說明霾天氣日數與降水和風速的相關性,并闡述理由。
(2)說明霾天氣的季節變化,并從降水和風速兩方面說明原因。
(3)說明霾天氣的年際變化,并說明理由。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營造防風固沙林對于遏制沙漠的前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面對整個生態的惡化,局部性的防治作用是有限的,流沙仍然以3~4米/年的速度向綠洲推進。要想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嚴格遵循自然規律,立足流域內的水資源基礎,通過一系列革命性措施,將用水量大幅度降下來。
石羊河流域的生態問題,實質上是由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突破了平衡點,出現了嚴重的不協調,其要害是水的問題。
(1)石羊河的主要補給水源是____________,簡述該河汛期出現的季節及原因。
(2)石羊河流量逐漸減少,請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簡述其原因。
(3)威武市用水結構中比重最高的A代表哪種用水方式?
(4)正是由于武威市用水方式的不當,才導致沙漠不斷南移,當地政府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應對?
18.讀兩島嶼及附近海峽圖,完成下列問題。
(1)請回答甲島及經過B點的洋流名稱。
(2)說明兩島嶼各分布的兩種氣候類型,并闡述其分布差異。
(3)簡述圖中兩島嶼東側降水的季節差異,并闡述理由。
參考答案:
16.(1)霾天氣日數與降水和風速成反相關。降水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使空氣中的懸浮干塵減少,從而使灰霾天氣減少。大風天氣空氣流動速度快,空氣中的干塵能迅速擴散,從而減少灰霾天氣(2)春、夏季節灰霾天氣少,秋、冬季節灰霾天氣多。春、夏季節降水多,夏季風影響大,風速大,灰霾天氣少。秋、冬季節山東經常受冷高壓控制,降水少,風速小,大氣中污染物難以擴散,灰霾天氣多(3)20世紀80年代以前灰霾天氣較少,80年代以后灰霾天氣顯著增加。21世紀以后灰霾天氣有所減少。20世紀80年代,山東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工業、交通導致大氣污染嚴重,增加了灰霾天氣日數。21世紀以后,山東省加大了大氣污染的治理,灰霾天氣逐漸減少。
17.(1)冰雪融水夏季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2)自然原因: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祁連山的雪線不斷上升。人為原因:人類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超過了生態環境可承載的限度(工農業生活用水逐年增加)(3)農業灌溉用水(4)大面積壓縮農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大力發展節水高效農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多管齊下,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18.(1)臺灣島厄加勒斯暖流(2)甲島:熱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乙島: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甲島氣候南北更替,乙島氣候東西更替 (3)甲島東側降水集中于夏季;乙島東側降水全年均勻,季節變化小甲島東側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多地形雨。乙島東側常年受東南信風影響,多地形雨,降水均勻。
●周愛民/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學(314200)
19.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世界某區域略圖(圖14)。
材料2:氣候變化是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深遠的挑戰之一。當地時間2009年12月7日10時40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圖中A城市開幕。此次大會持續11天,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參加了峰會。全球變暖是此次大會關注的焦點,科學家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到本世紀末全球升溫范圍將在1.1~6.4℃之間。
材料3:A城市1961-1990年氣候資料統計表(表2)。
(1)從北京到A市飛行時間為14個小時,從A市機場到全球氣候大會會議地點需要1小時,為節省時間,北京某參會記者適宜選擇的航班時間(北京時間)為:
A.12月6日19時 B.12月7日19時
C.12月7日2時D.12月6日2時
(2)分析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人為原因。
(3)據資料3概括A城市氣候特征,并分析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4)近年來A國大力發展風電,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9.(1)C (2)人類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CO2等多種溫室氣體;毀林,特別是對熱帶雨林的破壞,使森林對CO2的吸收作用減少(3)特征: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年較差?。唤邓諗递^多,降水季節分配均勻成因:常年受來自大西洋的濕潤西風控制;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四周是海洋,受海洋影響大(4)位于西風帶,風力豐富;經濟發達,資金雄厚;技術發達;出于對環鏡的保護。
●朱長勝/山東省壽光一中(262700)
20.圖15中甲、乙兩圖表示世界兩個區域,讀圖回答相關問題。
(1)甲圖中山脈東西兩側氣候有什么明顯差異?試簡析其原因。
(2)甲、乙兩區域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共同特點?簡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圖中A、B兩地都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試比較兩地農業地域類型和生產對象的差異,簡要分析兩地發展農業的共同區位優勢條件有哪些。
(4)圖中A區域年降水量大約為200~500毫米,在20世紀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試簡要說明當地主要的生態問題和形成原因。
21.讀“金沙江下游區域圖”(圖16)及“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開發規劃剖面圖”(圖17),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圖16中兩條鐵路干線及文化遺產的名稱。
(2)“河道落差大小”是水能資源開發規劃的重要依據。試分析“河道落差大”的利與弊?
(3)為提高對河流落差的開發利用率,充分利用水能資源,往往采取_________開發模式。據圖17分析,為充分利用該河段的水能資源,白鶴灘與溪洛渡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分別是_________米,_________米。
(4)讀圖18分析判斷,若三峽水庫累積淤積量極限值為120億米3,則不建溪洛渡水庫時,三峽水庫可運行______________年;建溪洛渡水庫時,三峽水庫可運行_________年。
(5)試分析溪洛渡水電站工程建設的環境效率。
22.讀圖19,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示信息簡述甲、乙兩地太平洋沿岸降水量地區分布的異同點,并分析兩地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原因。
(2)一般而言,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B地沿岸降水量將較常年_________(增多/減少),C地區沿岸降水量將較常年_________(增多/減少)。簡述B地附近海域多霧的原因。
(3)A國利用最多的常規能源是_________,2009年11月10日晚,該國最大的兩個城市——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以及周邊地區突然遭遇大停電,導致數千萬居民受到影響,對這次大停電的直接原因,多數居民最易想到的是位于該國南部_________(電站)突發故障。簡述該國這種常規能源豐富的原因。
(4)“能源農業”是近年新興的產業概念,主要指以開發生物能為目的的種植業。目前,A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酒精生產國和出口國。請簡述A國種植生物能源作物的優勢區位條件。
(5)C附近省區農村大力開發沼氣,簡述其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
參考答案:
20.(1)差異:山脈西側是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旱;山脈東側是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形成原因:山脈西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明顯,降水稀少;山脈東側,受到來自太平洋的東南信風影響,迎風坡降水多,且山脈東側受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降水多(2)特點:兩地區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原因:這里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沿海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經濟發達(3)差異:A地(墨累—達令盆地)為混合農業區,種植小麥和養羊;B地(潘帕斯草原)為大牧場放牧業,以牧牛為主優勢:地勢平坦、草場廣闊、地廣人稀、交通便利、市場廣闊(4)土壤次生鹽漬化原因:降水較少,農業生產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
21.(1)成昆鐵路貴昆鐵路麗江古城(2)利:河道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相同庫容,水庫面積小,淹沒耕地少,移民數量少弊:相同庫容,壩體高,工程量大,投資大;水庫庫容受限制(3)流域梯級開發模式600820(4)4570(5)有效調蓄洪水,減少下游川江洪澇災害的發生;有效減少三峽庫區及重慶港的泥沙淤積;為下游地區提供優質能源,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解決庫區能源問題,有利于水土保持和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
22.(1)相同點:都從沿海向陸地遞增不同點:甲地沿海年降水量大,多在1 200~1 600mm之間;乙地沿海年降水量少,多在500mm以下原因:甲地沿海受夏季風(東南季風)和山地迎風坡影響,水汽充沛;乙地沿海受副高和離岸風的影響,位于安第斯山脈背風坡,干燥少雨,加之受秘魯寒流影響,降溫減濕,加劇干旱(2)增多、增多B地附近海域有勢力較強的秘魯寒流,海水溫度較低,靠近海水的大氣遇冷容易凝結成小水滴而成霧(3)水能伊泰普水電站該國氣候濕熱,降水量豐富,河流流域面積廣,水量大,且河流無結冰期,不少地區河流落差較大(4)水熱充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生物能源的原料作物(如甘蔗、大豆等)產量高;市場廣大;政策支持;勞動力廉價(5)減輕大氣污染,緩解水土流失。
●吳 波/四川省南江中學新校區(636600)
23.甲、乙兩國歷史淵源悠久,閱讀圖20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簡析甲國A地區沙漠廣布成因。
(2)①、②兩城市分別為甲、乙兩國的首都,對比分析其不同的區位條件。
(3)乙國B平原水災頻繁。從地形、氣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當地洪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4)甲、乙兩國都屬本地區重要的人口大國。分析其共同面臨的人口問題及應采取的對策。
參考答案:
23.(1)位于南亞內陸地區,西南季風難以到達,故干燥少雨。另外,歷史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壞,也加重干燥程度(2)①城市位于高原地區,氣候涼爽,交通便利;②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雨熱同期等(3)位于西南季風的上風地帶,降水較多;地勢低平;多條大江大河交匯下游地帶,河流汛期集中夏季,徑流量大等(4)人口數量大,增長快,人口壓力大;人口文化素質低??刂迫丝跀盗浚岣呷丝谒刭|等?!?/p>
●林志勝/福建省南安市華僑中學(36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