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地形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是湘教版必修Ⅰ第四章的第一節,在內容上比較獨立,前后聯系不大,涉及到了部分初中知識。本節包括兩大部分內容:一是地形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二是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兩部分有一定的關聯性,講授時必須分析透徹。新教材的特點是條款式、結論性的語言很少,地理圖片、小問題、活動很多,這就要求打破以往的授課模式,形成以課堂活動為主線,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手段,以培養學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地形條件對聚落類型、分布、規模和發展的影響;了解地形條件對交通線路密度、布局、形態和走向的影響;通過分析地形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進一步鞏固閱讀地理圖文資料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地形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和“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相關案例的剖析,提高從圖文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地理思維,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通過對“鐵路選線方案”的評價,發展學生的地理理性思維;在案例剖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表達、交流、反思個人的見解,發展學生學會合作、與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態度;通過對歷史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難”原因的分析,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高尚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地形對聚落類型、分布、規模的影響;地形對交通布局、形態的影響。
難點:地形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影響交通的因素。
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
五、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比較探究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