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點一:全球氣候變化的基本概念
★氣候變化
指一個特定的地點、區域或全球長時間的氣候改變,是以某些與平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征,如溫度、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衡量的。氣候變化包括空間尺度的變化和時間尺度的變化兩方面含義。就空間尺度而言,是指特定地點氣候變化、區域氣候變化和全球氣候變化;就時間尺度而言,它以長時間而區別于天氣變化。
★冰期、間冰期
冰期指地質史上氣候寒冷、冰川廣泛發育時期;間冰期指兩個冰期之間氣候比較溫暖的時期。
★雪線、冰蓋
雪線:常年積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融雪量相等的平衡線,是一種氣候標志線。其分布高度主要取決于氣溫、降水量和地形條件。雪線以上可以出現常年積雪,并形成冰川。
冰蓋:又稱冰原,指覆蓋在各種地形上的巨厚冰體,由多年冰雪堆積擠壓而成。目前尚存有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等。冰蓋厚度可達數千米,是龐大的固體淡水庫。
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表1)。
知識點二:全球氣候變化的階段史與特點
★全球氣候變化的階段史劃分
★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
在地質時期,地球表面經歷了三次大的冰期,即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相隔的2~3億年為間冰期。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
★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
歷史時期的氣候,一般指第四紀末次冰期結束以后,近1萬年的氣候。近5 000年來,全球氣候有兩次大的波動,其變化狀況如表2所示。
★近現代的氣候變化
近現代氣候,指近一兩百年來,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近現代的氣候觀測記錄表明,自1861年以來,全球氣溫呈波狀上升的趨勢,受其影響,地球的雪蓋和冰川面積減少,平均海平面升高。同期陸地全球降水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在20世紀增加了約20%。
知識點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