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地球一小時”活動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發起,號召人們在3月最后一個周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熄燈一小時。2009年“地球一小時”接力活動有全球近4 000座城市、約10億人參與。據此回答1~2題。
1.“地球一小時”活動舉辦時,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是:
2.“地球一小時”關燈接力活動有助于提升公眾關注的主要問題是:
A.氣候變暖 B.能源短缺
C.厄爾尼諾 D.臭氧層變薄
圖1中陰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帶的分布區,據此回答3~5題。
3.在圖2所示的幾種氣溫年內變化和年降水量情況中,與該自然帶相符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4.該自然帶分布區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A.商品谷物農業 B.種植園農業
C.乳畜業 D.水稻種植業
5.圖1所示自然帶植被面積大幅度減少,導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災害減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線高度上升 D.產生厄爾尼諾現象
近年來,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紅紅火火。讀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帶分布圖(圖3),回答6~8題。
6.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帶分布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是:
A.IB.IIC.IIID.Ⅳ
7.新疆一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為完成設計的課題,分兩組進行實驗探究:甲組直接在地里種植西瓜,乙組在地上覆蓋一層礫石后種植西瓜。該小組探究的課題最可能是:
A.西瓜品質與農藥殘留的關系
B.西瓜品質與日照時間的關系
C.西瓜品質與土壤養分的關系
D.西瓜品質與晝夜溫差的關系
8.新疆大規模發展特色農業帶來的生態問題主要有:
①坡地開荒導致水蝕嚴重 ②氣候惡化,沙塵暴危害加劇 ③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鹽堿化 ④地下水質惡化,地面沉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讀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單位:毫巴)分布圖(圖4),圖中虛線表示航海線,回答9~11題。
9.P點的氣壓值為:
A.1 000B.1 005C.1 015D.1 020
10.圖示氣壓分布狀況最有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 D.10月
11.如果圖中等壓線狀況維持不變,某海輪從M點向N點航行,其天氣變化是:
A.氣溫:暖—冷—暖B.氣壓:低—高—低
C.風向:偏西風—西南風—東南風
D.降雨:雨—晴—雨—晴—雨
讀我國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長統計示意圖(圖5),回答12~13題。
12.該城市最可能是:
A.???B.深圳 C.青島 D.大連
13.該城市近30年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周邊大城市的輻射帶動B.出口加工業的發展
C.資源和能源基地建設D.私營企業的迅速發展
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不少出口型企業來說,金融危機無疑就像一場颶風。颶風過后,一片狼藉:產品滯銷、工廠倒閉、大量農民工返鄉……結合產業模式圖(圖6),完成14~16題。
14.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金融風暴中倒閉的企業,其主要的的產業模式是:
A.①B.② C.③D.④
15.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比較適宜從事:
A.觀光農業、特色農業B.果品加工、批發零售
C.廣告設計、家電維修D.房產建筑、餐飲服務
16.目前,我國沿海地區的出口型企業可采取的措施是:
A.向海外轉移B.加快產業升級
C.促進產業集聚D.開發國內市場
圖7為某交通運輸方式以澳門為中心的等時線分布圖,讀圖回答17~18題。
17.該交通運輸方式為:
A.水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鐵路運輸 D.高速公路運輸
18.如果以該圖信息作為研究依據,則最能反映的問題是:
A.澳門工業原料的來源地范圍
B.澳門工業產品的覆蓋范圍
C.澳門農業產品的來源地范圍
D.澳門旅游業的最優吸引半徑
根據枸杞產量與氣候條件的關系,對寧夏劃分出枸杞的適宜、次適宜和不適宜種植區,從而為合理布局枸杞種植提供了參考依據。讀圖8回答19~21題。
19.寧夏枸杞的種植區主要分布于: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溫帶荒漠帶
C.溫帶草原帶 D.山地垂直帶
20.寧夏枸杞產業的市場競爭優勢主要來自:
①冬季寒冷病蟲少,不需使用農藥 ②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沙質土壤 ④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寧夏枸杞氣候區劃圖的繪制,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手段是:
A.GPS技術 B.GIS技術
C.RS技術D.數字地球
紅水河為西江上游的別稱,流域內地形崎嶇、資源豐富,其開發建設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讀圖9,回答22~23題。
22.紅水河河段綜合開發的合理模式是:
A.依托航運形成沿河工業走廊
B.梯級開發,輸出電力、發展冶金
C.開發資源發展采礦、木材加工
D.修建水庫,蓄水減沙、發展旅游
23.紅水河水電開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影響有:
①解決能源供應緊張狀況 ②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③供水、減輕下游河道淤積 ④緩解河口地區的咸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某島嶼的文明生態湖區規劃圖(圖10),回答24~25題。
24.該發展模式所具有的特點是:
A.主要關注經濟領域中產值和利潤的增長
B.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了資源、環境的合理開發與保護
C.快速獲得最大經濟效益,促進社會財富的積累
D.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25.以下屬于該湖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表現是:
①將林地、草地都開墾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態經濟發展 ③合理開發利用環境資源 ④培育優良品種,發展高效農業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綜合題:本大題分必做題(第26~30題)和選做題(第31題)
26.讀我國沿27°N局部地區剖面圖(圖11),回答相關問題。
(1)①、②、③為同一條河流干流形成的三個谷地,該河流的總體流向是__________。
(2)簡要說明該區域形成圖示地形特征的內外力作用。
(3)圖示區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簡要分析該區域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自然原因。
(4)該地居民主要分布在山脈西側山麓地區。你能對此作出解釋嗎?
(5)圖示地區水能資源豐富,目前正興起水電開發熱潮,但不少人對此持反對意見。你持何種意見?請簡述理由。
27.讀世界上某島國圖(圖12),該島國面積65 610千米2,人口約1 988萬。讀圖回答相關問題。
(1)表1是A、D兩城市的降水資料統計(單位:mm),試比較兩地一、七月降水差異的原因。
(2)該島在幾十億年前從海里隆起成島嶼時,多種礦物質在冷卻過程中形成了寶石晶體,包藏在堅硬的花崗巖中。隨著歲月的流逝,隱藏寶石晶體的花崗巖變成形成古河床的碎屑,寶石就這樣被人們開采出來。請分析寶石在形成到開采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內外力作用。
(3)結合圖示信息解釋該島國城市的主要分布特點。
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某區域圖及該區域中心城市簡圖(圖13)。
材料二:專家對植被綜合研究,將造林樹種分為4類: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楊樹、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強,如檸條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側柏、狼牙刺等。
(1)指出圖示區域農牧業區的分布特點,并說出其形成條件。
(2)該區域中心城市最可能位于左圖中________處。試判斷分析該城市甲乙兩居住區房價差異及其原因。
(3)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當地計劃選用檸條作為綠化樹種,試評價其生態意義。
29.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2000年2月,中央批準建設西氣東輸一線工程,拉開了我國天然氣管網快速發展的歷史序幕。2004年10月,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建設完成后,國家即啟動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前期調研論證。2008年2月,世界最長的跨國天然氣管道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正式開工。
材料二: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示意圖(圖14)。
(1)為西氣東輸二線主干道管道提供調峰和補充氣源的支干線是________、________。
(2)繼“西氣東輸一線川氣東送”工程之后,國家再建設“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簡述其主要目的。
(3)西電東送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都屬于資源跨區域調配的范疇,研究此類問題應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4)比較西氣東輸二線沿線A、B兩區域地理特征的差異。
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華社2009年8月25日電)作為區域經濟“后起之秀”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借助國家戰略支持,把握中國—東盟區域合作機遇,布局重大產業,推動億噸大港的建設,完善保稅物流體系,進一步完善投融資平臺,實現了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戰略性“突圍”。
風生水起的北部灣臨海產業布局正在加快形成。石化、鋼鐵、能源電力、林漿紙、電子等產業項目已經明朗化,產業鏈開始延伸。據統計,經濟區內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達43項,總投資達3700多億元。
材料二:圖15。
(1)根據圖示信息概括廣西的地形特征。
(2)簡要分析GH河段水能豐富的原因。
(3)近年來,武漢城市圈、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經濟區和北部灣經濟區,誰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一直存在爭議。與另外三個經濟區相比, 北部灣最明顯的區位優勢是什么?
(4)如今,已有一批重大項目率先搶灘北部灣。填表分析北部灣發展這些項目的區位優勢。
31.選做題
A:[旅游地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絲綢之路”是橫跨歐亞大陸、舉世聞名的國際商品貿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 多年來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絲綢之路”聯合申遺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中國有48處文物點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材料二:“絲綢之路”路線圖(圖16)。
(1)古“絲綢之路”屬大型線性自然文化遺產,“絲綢之路”中國段沿線的著名文化景觀有_______、_______。
(2)從自然環境特點考慮,沿古絲綢之路旅游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問題?
(3)指出古“絲綢之路”沿線旅游開發的主要不利條件。
B:[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歷史上長江流域發生洪澇次數統計分布圖(圖17),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甲是長江水域發生洪澇次數最多的區域,受災也相對嚴重。請從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方面分析其原因。
(2)以前長江流域發生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多,財產損失少。現今,同樣的洪災,死亡人數少,財產損失卻巨大。請簡要對比分析成因。
C:[環境保護]
讀我國北方農牧過渡地帶圖(圖18)及其土地退化過程示意圖(圖19),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下列正確的代號填入圖19中相應的空白框中:
A.陡坡開墾 B.過度放牧
C.生態環境脆弱 D.大風季節開墾
(2)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從氣候因素分析該區域土地退化嚴重的原因。
(3)請為我國北方農牧過渡帶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A 3.D 4.B 5.C 6.A 7.D 8.C 9.A 10.A 11.C 12.B 13.B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D 21.B 22.B 23.D 24.B 25.C
二、綜合題
26.(1)由西北流向東南(2)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強烈擠壓,地殼不斷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亞熱帶濕潤氣候條件下,流水的侵蝕和切割作用(3)該地區緯度較低,山高谷深,相對高度大,自然帶垂直變化顯著(4)位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氣候濕潤,多牧場;位于河流左岸,泥沙沉積,土層深厚(5)贊成:水電開發可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的局面,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反對:該地區地質條件復雜,水庫建設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破壞生物多樣性;移民安置難度大。
27.(1)該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中部地勢高。一月B城市處于東北季風的迎風地帶,降水多,A城市處于背風地帶降水少;七月A城市處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地帶降水多,B城市處于背風地帶降水少(2)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 外力作用: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3)多位于沿海地區 原因:河流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海港口,交通便利。
28.(1)特點:位于山麓沖積扇地帶 成因: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帶匯集,水源充足,形成綠洲(2)C 甲處房價高于乙處 原因:甲處位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河流上游,地勢高;遠離加工工業區,環境好(3)有利影響:檸條抗旱性強,容易成活,固沙效果好 不利影響:因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而選擇耗水高低水分利用率的檸條,加劇水資源緊張,生態效益低
29.(1)輪南-吐魯番、中衛-陜西靖邊(2)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短缺的狀況;優化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減輕大氣污染;氣源來自中亞、新疆等地,供氣來源多元化,增強供氣的穩定性,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3)資源調配的可行性分析;調配路線的選擇;資源調配對輸出地、輸入地的影響(4)A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綠洲農業 關鍵詞突出“土地荒漠化、綠洲萎縮” B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塘農業。
30.(1)山地、丘陵廣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2)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交界處(自海拔1 000米下降到200米以下),河流落差大;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河流水量充沛;多峽谷(3)地跨我國東部沿海和西部經濟發展地帶;位于中國和東盟的結合部(泛珠三角經濟區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交匯點);擁有北海、欽州、防城港等港口群,是西南地區的出海大通道(4)
31.A: [旅游地理](1)敦煌莫高窟、長城嘉峪關、秦陵兵馬俑(2)飲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風沙,防曬防暑,保暖;防迷路(3)氣候干旱,自然條件惡劣;景點分布面廣,地域組合狀況差;交通通達性差,遠離客源市場;經濟落后,開發資金短缺。
B:[自然災害與防治](1)亂砍濫伐使植被破壞嚴重,加劇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圍湖造田,泥沙淤積湖泊,使湖泊蓄洪、泄洪能力降低(2)以前經濟落后,對災害監測、防御和抗災能力低;現今,經濟發達,防災、抗災能力強,對災害監測、預防能力提高;但社會財富積累多,受災后財產損失大。
C:[環境保護](1)自上而下依次是:C B A D(2)大部分地區位于溫帶草原帶,夏季氣溫高,蒸發強烈;降水較少,使土壤干燥;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加劇水分蒸發(3)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擴大林草植被;合理放牧、適度耕種,調整農牧業結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