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中學地理教學改革要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并增加了實踐環節。傳統地理教育模式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地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視并束縛了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使每個學生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該理論的核心思想與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基于學生發展、關注學生發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不謀而合,二者終極目標一致。
一、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中學地理教學
建構主義教學觀是在批判和發展傳統教學觀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理論核心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直接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不同,建構主義強調學習個體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LI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與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的目標一致。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與地理教學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環節,設計出中學地理教學體系的教學結構,如圖1所示。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包括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部分。上述地理教學系統設計中,筆者結合新課程特點將地理課堂分為學生預習階段(情景)、理解提升階段(協作與會話)和實踐應用(意義建構)這三個階段,并分別采用情景型學習模式、協作型學習模式和探索型學習模式進行教學。
1 情境型學習模式與教學系統設計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聯系。學生感知的知識只有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才會完整和有意義。在教學系統的設計中,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課前教師根據有關地理課程的教材組織并發放學案導學,學生在預習階段根據教師組織的材料明確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標出教材中出現的難點與疑問,對主題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詢與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背景材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真實地理環境中獨立分析探索。
2 協作型學習模式與教學系統設計
建構主義提倡協作、互動的學習。“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起關鍵性作用,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在這樣的群體中,共同批判考察各地理論點、觀點、信仰和假說,進行協商和討論,先內部協商(即和自身爭辯到底哪一種觀點正確),然后再相互協商。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學習者群體的思維與智慧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在該系統中,教師根據學生學案導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準確提示地理教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新知識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中,并同化新知識。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商榷、討論和辯論,暢談彼此的見解和觀點,質疑問難,并對衍生的問題進行新一輪的探索,這樣能更好地開拓學生思路,激發學習的創造性思維。教師也能全方位、多層次地指導學生,從而使學生達到更高層次的意義建構。
3 探索型學習模式與教學系統設計
意義的建構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發展不僅在于學生學習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是否具有根據已有的經驗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意義構建與該系統中的地理課后緊密聯系。在地理課后,學生可以利用教師和地理教材提供的材料進行主動學習,探索與之相聯系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思考,探索和構建新的地理知識。也可以通過地理習題對自己進行檢查,切實檢驗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建構主義理論在中學地理教學改革中的價值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新課程下地理教學理念的終極目標一致。因此,建構主義理論對地理教學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性作用。
1 提高師生的主動性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人才培養的弊端,教師從繁重的講臺走向幕后,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與主題內容相關的材料,并能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咨詢教師,也可以與小組討論,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既重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也充分調動了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或“多邊活動”,有助于提高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 創設良好學習環境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性教學模式,給學生展現了一幅生動具體的教學式情景,通過角色的扮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啟發學生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有助于促使學生知識、素質、能力和諧發展,是“應用—感知一理解一掌握”的過程,符合當前新課程全面發展學生的理念,有利于地理素質教育的實施。
3 完善地理知識建構
元認知是“對自己的認識過程的認知”。關注元認知,也是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之一。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通過事物的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在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覺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舊知識、整合重組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其創新思維和元認知意識,使學生可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地理知識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視“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環節,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參與意識增強,自主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和諧融洽,促進了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體現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中學地理教學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