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群小區的東墻上被掏開了一個大口子。
小區在烏城的城鄉結合部,東面是農村,緊貼著民房。北面是市場,農民去市場或者進城,無論從哪個樓道過去,抬腿就到,而小區的人去農村遛彎過周末也一樣,方便的很。忽然有一天,在小區最東面筑了一道墻,墻上還貼著告示,大意是為維護小區治安,杜絕農村的小商小販進入,特筑此墻。
第二天一早,人們便發現在墻中間生生掏開了這個大口子,豈止是行人自如穿過,三輪車、地排車也一樣,來往從容。這墻一筑,農民進城只好從北面繞行,多走一里多路不說,坑坑洼洼的路面,讓每天清晨進城炸油條、買豆腐腦的小商小販十分不便。反之,城里人也一樣,去農村遛彎過周末必須要繞個大彎。口子一開,人們又可以像從前一樣進進出出了。久而久之,物業不說什么,人們自然也是熟視無睹、心安理得了。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
烏城開始創建旅游名城,對全市進行綜合整治。拆除違章建筑,刷新道路兩旁的墻面,實在不能拆除的就修補。比如這個口子,自然就堵住了。
第二天又拆開了,物業立馬再堵住。但沒有像上次僅僅用磚壘齊、粉刷一新完事,而是用高標號水泥砌了個嚴絲合縫。
外甥打燈籠,第三天照舊原樣不動地被掏開。口子周遭雖說被掏的參差不齊,卻威風凜凜,好像在說,看看,我又開開了。
你們怎么回事,連個口子都堵不住,烏城有關部門來人指著口子,嚴肅地批評物業的人。隨同前來的還有烏城晚報的記者,閃光燈對著口子拍了又拍。
物業的人一臉無奈,說是夜里掏開的,再堵吧。
第四天,小區的人拿著烏城晚報指指點點,社會新聞版頭題是醒目的黑體字:堵了拆,拆了堵,益群小區一大口子三拆三堵影響創城。文章呼吁城鄉結合部的人們要以大局為重,以實際行動迎接明天創城驗收組的到來,同時,還配有一幀這個口子的特寫鏡頭。
第四天,口子沒有被掏開。
第五天,口子再次被掏開。
后來,口子被堵住后,物業的人干脆緊挨著口子的位置蓋了兩間平房,一間是公廁,一間住著管理公廁的人。
再后來,管理公廁的人悄悄溜了。當然,口子是開著的。
物業的人很惱火,說這個人太無能了,不但公廁沒管理好,連拆口子的人都監視不了。附近的居民卻說,公廁一直很干凈,倒是每天早晨管理公廁的人門口垃圾遍地,甚至還有大便,惡心得他嘔吐不止。
再后來的后來,在開口子的地方建起了一個很講究的門樓,風格跟小區極其匹配。據說是墻東面一個整天拉著地排車拾破爛的人自掏腰包修建的。不久,烏城有關部門又派人來了,在門樓一側,用石灰水涮上了一個大大的拆字,再圈起來,說是違法建筑。
一晃,很多年又過去了。如今,門樓依舊,人們也依舊像當初經過那個口子一樣。來來往往,進進出出。而那個帶圓圈的拆字,早已變得模糊了……
(責任編輯: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