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目前,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較高,甚至有些國家或地區城市化水平已達到100%。
新加坡:位于東南亞馬來半島最南端,是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99.4千米2,2008年人口有460多萬,人口密度6 577人/千米2。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國家、首都、城市和島嶼是一個統一體。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其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游中心。
新加坡2008年GDP達到192 800百萬美元,人均GDP為38 972美元,其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制造業、建筑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制造業和建筑業。制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等部門。新加坡服務業發達, 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游、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等,其中金融業是最大的服務業部門。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糧食全部靠進口。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其城市化水平為100%。
香港:位于珠江口外,含香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三部分,總面積1 103千米2,2008年人口超過700萬,人口密度為6 346人/千米2。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作為特別行政區,香港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法律和海關。香港的現代化氣息濃郁,經濟、通訊、科技、交通、生活、娛樂都處于世界發展水平的前沿。
香港2008年GDP達到223 800百萬美元,人均GDP為30 755美元。20世紀70年代以后,香港經濟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加工工業為基礎、以對外貿易為主導、以多種經營為特點的現代化國際工商業城市。香港現代經濟發展基礎是制造業,房地產及建筑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香港是僅次于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與倫敦、紐約、蘇黎世齊名,在時差上相互銜接的世界四大黃金市場之一,還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亞太地區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農業主要經營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農副產品大半需祖國大陸供應。城市化水平極高,接近100%。
摩納哥:位于歐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國包圍,南面瀕臨地中海。面積1.95千米2,其中約0.4千米2為填海造地,是世界上不多的“國中國”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小的國家(僅次于梵蒂岡)。2008年居民總數為32 130人。人口密度16 477人/千米2,居世界第二位,排在中國澳門之后。
摩納哥政府多年來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無污染的經濟發展方針,積極推動第三產業全面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摩納哥經濟發達,主要以博彩、旅游和銀行業為主,第三產業營業額占全國各行業營業總額的絕大部分。工業較為薄弱,為支持工業發展,政府積極給予企業財政支持。主要工業部門有化工、醫藥、化妝品、首飾制作等。當地人民生活水準很高,與附近法國的大都市大體相當。摩納哥沒有耕地,當然也就沒有農業,所有的糧食、蔬菜、水果都要靠進口,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化水平100%的國家。
瑙魯:瑙魯共和國位于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羅尼亞西群島中,有“天堂島”之稱。其面積24千米2,是世界最小的島國。現有人口超過10 000人,人口密度621人/千米2。
千萬年來,有數不清的海鳥來到小島上棲息,在島上留下了大量的鳥糞,經年累月后產生化學變化,成為一層厚達十米的優質肥料,被稱之為“磷酸鹽礦”。瑙魯八成左右的土地富含磷酸鹽,經濟主要依靠開采和出口磷酸鹽,主要銷往澳大利亞、英國、日本、新西蘭等地。以往磷酸鹽外銷所得曾占政府收入的半數,然而在長期密集開采之下,磷酸鹽礦已面臨耗竭。為擴展農業及改善自然景觀,政府當局利用載運磷酸鹽礦石出口的空船,進口泥土填補礦坑,擴大綠地面積,用以開拓農業與畜牧業。為確保磷礦枯竭后的國家主權,政府已成立基金進行國際性營利事業的投資,包括運輸業、房地產業、制造業及金融業。近年漁業、旅游業發展較快。
巴林王國:位于亞洲西南部,為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鄰近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之間,屬熱帶沙漠氣候,面積706.5千米2,2008年人口66.7萬,人口密度1 035人/千米2。
巴林工業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煉油和煉鋁業、船舶維修等,其中石油為經濟支柱。巴林是海灣地區最早開采石油的國家,石油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占政府收入和公共支出的一半以上。近年來,巴林開始向多元化經濟發展,建立了煉油、石化及鋁制品工業,大力發展金融業,成為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巴林全國可耕地面積58.8千米2,實際種植面積37.8千米2,從事農業的人口不足7 000人。主要農產品有蔬菜、水果、家禽、海產品,糧食主要靠進口。按照衡量城市化最重要的指標——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該國城市化水平達99%。
卡塔爾:位于波斯灣西南岸的卡塔爾半島上,與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面積11 437千米2。2008年全國人口817 052,人口密度75人/千米2。
卡塔爾的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20億噸,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約為25.78萬億米3,居世界第三位。工業主要為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相關工業及能源密集型工業。卡塔爾農業基礎薄弱,發展較慢,在卡塔爾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外籍工人。為了擺脫對石油、天然氣的過分依賴,卡塔爾將發展非石油、天然氣工業作為實現國民收入多元化的主要途徑,注重吸引外資和技術;鼓勵發展農業,免費向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農業機械,號召植樹造林,擴大耕地面積。盡管如此,卡塔爾農牧產品還是不能自給,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賴進口,只有魚、蝦類海產品產量可基本滿足本國需求。城市化水平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