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圖1為印度東部沿海某城市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1.若該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發電廠,其最佳區位是:
A.①B.②C.③D.④
2.該城市附近沿海盛產海鹽,一年中海鹽產量最大的時期是:
A.3~4月 B.4~5月 C.6~8月 D.9~10月
3.該城市所在地形區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是:
A.商品率高 B.機械化程度高
C.生產規模較大 D.單位面積產量高
讀六大板塊局部示意圖(圖2),回答4~5題。
4.圖中A板塊上出現的氣候類型是: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熱帶雨林氣候 ③溫帶海洋性氣候④溫帶季風氣候 ⑤熱帶季風氣候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5.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區域共有四大板塊
B.BD為板塊消亡邊界,有海溝地貌
C.C為板塊張裂處,將形成大洋
D.DE為板塊生長邊界,多火山地震
讀某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變化圖”(圖3)和“勞動力在各行業中的百分比圖”(圖4),回答6~7題。
6.該國丙~丁時期,出現或反映的主要社會現象有:
A.社會生產力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會負擔不斷減輕 D.出現逆城市化
7.A、B表示不同城市化階段的就業比重狀況,下列組合較合理的是:
A.甲時期—BB.乙時期—A
C.丙時期—BD.丁時期—B
長江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建成后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初期156米,后期175米。讀圖5,完成8~9題。
8.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主要表現為:
A.減少中下游河道及洞庭湖的泥沙淤積
B.改善和調節重慶的局部氣候
C.減輕上海市環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D.增加長江中下游枯水期水量
9.三峽工程成功蓄水156米后,對長江上游地區的有利影響是:
A.可以緩解四川省人多地少的矛盾
B.有利于珍稀水生動物洄游產卵
C.有效防治鄱陽湖平原的血吸蟲病
D.減輕重慶、四川的鐵路交通壓力
圖6中①~⑤為0°~66°34'N之間不同日期的晝長分布曲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曲線由①—②—③變化的時段內,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是:
A.從北回歸線到赤道B.從赤道到南回歸線
C.從南回歸線到赤道D.從赤道到北回歸線
11.曲線由⑤—④—③變化的時段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逐漸縮短
B.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逐漸增長
C.南半球晝長夜短,且夜逐漸縮短
D.南半球晝短夜長,且夜逐漸增長
圖7為某國貿易公司輪船從鹿特丹港口至上海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過的四大海峽,讀圖回答12~13題。
12.從鹿特丹港口至上海港口,沿途所經過的海峽依次是圖中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13.當巴西高原上草木郁郁蔥蔥的季節,該輪船航行于四海峽中遇見的地理現象可信的是:
A.①海峽順風順水,晴天少見
B.②海峽逆風逆水,干燥少雨
C.③海峽遇見臺風,強風暴雨
D.④海峽岸邊椰樹成林,遇颶風
讀4個國家3種農作物產量統計圖(圖8),回答14~16題。
14.甲、乙、丙、丁4個國家依次是:
A.巴西、印度、中國、美國 B.美國、中國、印度、巴西
C.中國、美國、巴西、印度 D.中國、美國、印度、巴西
15.人均甘蔗產量最接近的兩個國家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6.下列關于4個國家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國都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
B.丙丁兩國都是鐵礦資源豐富的國家
C.4個國家中,水能最豐富的是丁國
D.乙和丙兩國高原面積都廣闊
表1是四地一年中晝長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H)資料,據此回答17~19題。
17.關于①②③④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自轉偏向力:④地大于②地
B.地球自轉離心力:③地大于④地
C.地球自轉線速度:③地小于①地
D.地球自轉角速度:①地小于②地
18.若④地經度為90°E,則④地一年晝最短這天日出時北京時間為:
A.9∶49∶30 B.7∶49∶30 C.8∶36∶30 D.6∶36∶30
19.當國際標準時為4時40分,①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則①地可能位于:
A.北京市附近 B.海口市附近
C.珀斯市附近 D.昆明市附近
圖9是我國不同產業地理集中程度及其變化趨勢統計圖(基尼系數數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專業化程度越高),讀圖回答20~22題。
20.20世紀80年代以來,分布從較為分散到顯著集中的產業是:
A.電子制造業B.服裝制造業
C.食品加工業D.黑色金屬冶煉業
21.在上述產業中,引起該產業由分散到集中的最主要區位因素是:
A.技術因素B.原料因素
C.勞動力因素D.市場因素
22.該種產業從較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國:
A.北煤南運B.南水北調C.西氣東輸D.人口遷移
圖10是世界某兩個地區沿34°緯線的地形剖面圖,據圖完成23~25題。
23.甲乙兩地沿海氣候的共同特征是:
A.高溫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溫期不同期,多雨期同期
C.高溫同期,多雨期同期
D.高溫不同期,多雨期不同期
24.下面4幅圖,能正確表示D海域鹽度分布規律的是:
25.當地球公轉速度最快時,A、B、C、D四處海洋表層水溫最高的是:
A.A處B.B處C.C處D.D處
二、綜合題
27.讀圖11,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該區域的地形特征。
(2)繪制圖中大括號一段沿緯線地形剖面圖。
(3)說明圖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該區域的河谷地帶是我國冬季氣溫較高的地方之一,是冬季理想的避寒河谷,分析說明原因。
28.讀河南省地圖(圖12)和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河南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肉類食品、速凍食品、方便面、餅干、調味品生產加工基地,擁有“雙匯”、“思念”、“三全”等眾多知名品牌,其速凍食品更占據了全國60%的市場。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產品更新,河南已從“中國糧倉”變成了“國人廚房”。
材料二:河南省產業結構變化(表2)。
(1)簡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并指出其東部主要地貌成因。
(2)簡述我國水資源特點,分別指出圖12中①②兩項水利工程的作用。
(3)分析河南省發展食品加工業的社會經濟條件優勢。
(4)讀表2,指出河南省產業結構的顯著變化和存在問題。
(5)河南的發展是我國“中部崛起”的縮影。簡述中部地區的發展方向。
29.圖13中地點①有200萬農民生活在熱帶雨林區,該流域的森林覆蓋率高。地點②有幾片綠州和牧場,約有170萬人從事種植業和畜牧業。地點③沒有村莊,無人居住,下游地區有大量種植糧食作物的農民。該國發現鋁土礦后,計劃發展煉鋁工業。近年來,該區域的沙漠有逐漸南擴的趨勢。據材料信息與圖13,回答下列問題。
(1)該區域最有可能位于的大洲是________,圖示地區城市分布的特點是什么。
(2)請簡析圖中A河流的水文特征。
(3)請闡述圖中沙漠南擴的主要原因。
30.“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迎接新科技革命戰略機遇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需要。讀圖14,回答相關問題。
(1)讀圖,世界制造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前三位)共同的地理位置特征是什么?指出此類國家綜合國力的共同優勢。
(2)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制造業基地逐漸向中國轉移。指出我國吸引世界產業轉移的主導因素以及我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B 3.D 4.C 5.C 6.D 7.A 8.A 9.D 10.C 11.A 12.D 13.A 14.C 15.A 16.B 17.B 18.A 19.B 20.B 21.D 22.D 23.D 24.A 25.D
二、綜合題
27.(1)山河相間,西北—東南延伸分布(2)圖中經過了四條河谷,并且降水最多變化最密集的地區往往是在山地迎風坡,而不是在山頂(如圖15)(3)降水補給量大,所以河流流量大;森林植被覆蓋好,含沙量小;受季風影響,汛期在夏季,汛期較長;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非常豐富);緯度較低,無結冰期(4)冬季受單一的西南干暖流的影響;重重山脈對寒潮的阻擋;河谷深切,海拔較低;西南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形成干熱河谷;緯度較低,氣溫較高。
28.(1)西部為山地、丘陵,東部為平原,地勢西高東低。由河流堆積作用形成(2)總量大,人均少,時空分布不均。①的作用防洪、輸沙(防淤)、防凌汛、發電、灌溉、供水等。②的作用緩解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現狀(3)地處我國農業(小麥)主產區,原料充足;鐵路干線連接南北、貫通東西,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科技發展、市場廣大(4)第一產業下降,第二產業上升。問題:第三產業發展緩慢(5)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改善生態環境;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第三產業);鞏固和發展農業。
29.(1)非洲 沿河流(或鐵路)分布(2)上中游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徑流季節變化大,下游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河流流量大;流經低緯度地區,河流無結冰期;植被破壞嚴重,河流含沙量大(3)自然原因;氣候變暖,加重干旱,植被減少。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砍伐、過度墾殖、開礦、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30.(1)分布:北半球、中緯度、沿海。優勢:經濟力量雄厚,科學技術發達(2)主導因素:廉價勞動力(市場)。途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勞動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