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展產業是未來10年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產業之一,深入分析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和我國經濟發展形勢,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會展業將成為我國服務業當中增長快、發展潛力大、前景十分看好的行業之一、青島市會展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基礎條件,把握機會,正視自己的成就和不足,將有利于未來發展規劃的制定,
[關鍵詞]會展業;戰略背景;發展基礎;發展態勢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8372(2010)03-0032-06
一、會展業發展的戰略背景
(一)會展業發展的國際環境
1.全球范圍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結構帶來的大調整,使世界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動向:國家協作和干預作用明顯增強,以解決能源、環保、氣候變暖等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市場競爭和國際貿易規則會發生較大變化,資源和全球環境問題會成為影響競爭規則的重要因素;危機過后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的新發展,將使金融業和實體經濟形成新的服務關系;網絡經濟的全球性和高度開放性,面臨著新的競爭規則和商業模式的挑戰。
2.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低碳經濟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角
新技術革命和創新熱潮,推動著全球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國際間的產業轉移成為全球性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式。以高新技術為主的制造業、以高端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以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為出發點的綠色經濟,成為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角。
3.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
經濟危機導致世界范圍的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新的變化。隨著世界經濟從經濟危機中逐步復蘇,經濟增長的周期性調整將繼續延續,新一輪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和地緣經濟格局正進行新的調整和組合。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正經歷自工業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轉型,經濟中心正從發達國家轉移到亞洲、東歐、中東與拉美等新興市場。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的快速發展和群體性崛起趨勢,與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和大調整互為因果,構成世界進步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這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表現讓世界矚目。這種群體性快速發展態勢催生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變化,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服務業也帶來一定沖擊。危機后,服務業跨國轉移與外包意愿會進一步加強。服務業全球化將掀起新高潮,服務業跨國轉移與外包空間巨大。
(二)會展業發展的國內環境
1.國家發展戰略醞釀著重大調整
未來5-20年,是中國向現代化國家邁進的關鍵時期,隨著人均GDP向1萬美元的水平提升,中國將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國家戰略的著眼點正在由完善國內經濟體制和保證穩步增長向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轉變。
2.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高儲蓄、高投資、高速度”的增長方式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即由內需驅動為主的增長模式替代內外需共同驅動增長模式,由消費主導增長模式替代投資主導增長模式,技術——人力資本密集增長模式替代資源密集增長模式,服務化驅動增長模式替代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驅動模式。
3.中國經濟步入結構調整和全面升級的新階段
中國工業化即將完成重化工業階段,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歷史和國際的高位,第二產業對整體經濟的主體效應和帶動效應,將和第三產業并駕齊驅并逐步讓位于第三產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推動一、二、三產業結構的總體轉換。現代服務業將在這一輪結構轉換過程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二、國內外會展業發展分析
本研究將會展業界定為展覽、會議、節事活動的簡稱。從“會展”的內涵來看,它是一種形態多樣且邊界交叉的經濟現象,承載社會各界利益,以展示和交流為主要手段,采用商業運作模式提供社會化服務,并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體性活動。
(一)國際會展業發展的基本態勢
1.國際會展業發展的基本格局
歐洲會展業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大國。其中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排名第一的世界會展強國,漢諾威、杜塞爾多夫、慕尼黑、法蘭克福四城市為世界著名展覽城市。德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會展業,每年舉辦大型國際展覽約150個,展出總面積超過650萬平方米,參展商的40%國際參展商;世界最重要的展覽會有2/3在德國舉辦,世界10大展覽公司,德國占據4席;在國際性的會議舉辦地中,德國排名第三,會議場所達11000處之多。法國巴黎被譽為“國際會議之都”。意大利是歐洲辦展最多的國家,著名的米蘭國際展覽中心總展覽面積達到65萬平方米。
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后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主要展覽城市為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
亞洲會展業規模僅次于歐美,日本、中國、阿聯酋和中國香港已成為亞洲的會展大國(地區),新加坡于2000年被國際協會聯合會(UIA)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亞太地區的展覽業迅速崛起,在國際展覽業中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
大洋洲會展業發展水平僅次于歐美,規模小于亞洲,主要代表國為澳大利亞。
拉美國家會展業發展較好的依次是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其他國家的會展業基本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很小。
非洲大陸與拉美類似。北部非洲以埃及為代表,南部非洲南非發展最好。
近年來,國際會展業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2009年全球會展業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了3850億美元,成為了全球經濟中占有相當比重的新興產業。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每年國際會議的產值約為2800億美元,國際展覽業的產值約占世界各國GDP總和的1%,展覽業對全球經濟的綜合貢獻率達到8%。當前,國際會展業具有主辦機構專業化、展覽公司集團化、會展品牌化與國際化、運行市場化與產業化等特點。
2.主要國際會展城市會展業發展特征
(1)政府對會展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歐美發達國家,政府在會展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國家的政府并不直接參與展覽會的組織和管理,而是對會展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場館建設投入,組織企業出國參展,為企業提供出國參展經費支持,協助、配合會展公司開展展會推廣工作等。
(2)依托城市產業培育會展品牌
一個地區會展業的品牌與其本身的產業發展特點密切相關。例如以時尚產品著稱的法國巴黎,培育了許多時裝展、化妝品展等國際著名展會,并被譽為“展覽之都”。在德國,許多專業性展覽會也都是以城市產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如工業重鎮漢諾威的工業博覽會,杜塞爾多夫的國際印刷、包裝展,旅游城市紐倫堡的玩具展等。這些專業性展覽會使這些會展城市在世界會展舞臺上各領風騷,打造了德國會展城市品牌。
(3)注重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
會展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既熟悉業務、了解慣例又富有經驗的專業人才。國際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如德國、美國、法國等在大專院校都設有會展專業,系統地向學生講授會展理論知識。例如德國科隆大學的展覽商貿學院是德國最著名的展覽教育培訓基地。發達國家的會展業行業協會在職后培訓和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任務。例如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創造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展覽業專業人士職后培訓計劃,通過課堂學習、工作實踐、參與協會活動和考試等方式給予展覽業專業人士繼續學習和資格認證的機會。新加坡會展協會(SACEOS)也有同樣的人才培養模式。
(4)擁有先進的會展場館
德國會展設施一直引領國際領先水平,幾乎所有的展覽中心都擁有先進的設施。新加坡展覽中心和新達城會展中心具有世界一流的裝備,中心配備先進的翻譯、通訊、傳播系統。正是因有這些先進現代的會展場館設施,發達國家的一些會展企業能在將會展搞大搞強的同時,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國際會展集團公司。
(5)擁有發達的全球會展營銷網絡
德國、法同、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全球會展營銷網絡。例如法國國際專業展促進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辦事處,致力于推進法國展覽業的發展,目前有65個國際性專業展會加入了這一組織。中國香港政府主要辦展機構一香港貿發會先后在全球50多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建立了龐大的國際化展覽營銷網絡。
(6)具有完善的會展法律法規
發達國家在長期的會展實踐過程中制定了完整的會展法規,正是這些嚴格的會展法規保證了會展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我國會展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五大會展經濟帶雛形初定
我國會展業在短短20年間已經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深圳、成都等大中城市占據了我國會展業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一些區域中心城市也在迅速崛起,成為不可小覷的力量(見表1)。
如果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可以看到我周正在顯現出會展產業帶的集中化趨勢。長三角會展經濟帶、珠三角會展經濟帶、環渤海會展經濟帶、東北會展經濟帶及中西部會展經濟帶五大會展經濟地帶框架基本完成(見表2)。
2.會展業二線城市競爭激烈
深圳、廈門、福州、南京、寧波、蘇州、杭州、濟南、青島、大連、長春、成都、合肥等城市(被稱為同內二線會展城市)紛紛提出打造“國際會展名城”、“中國會展名城”的戰略目標,依托各自條件和優勢開始將會展產業納入重點扶持范圍,積極申辦承辦項目,改造擴建場館設施,出臺優惠扶持政策等,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迎頭趕上,并形成區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3.對外合資合作步伐進一步加快
自2004年以來,德國的五大展覽巨頭漢諾威、法蘭克福、科隆、慕尼黑、杜塞爾多夫以及法國歐西瑪特,荷蘭的荷雅企龍,亞洲博聞,英國的勵展,美國的克勞斯,意大利的米蘭等世界最知名的展覽公司悉數進入中國。但值得關注的是,在選擇落腳點時,這些外資企業不約而同地把上海或北京作為自己的首選地,廣州、沈陽也設立了代表處。但他們積極進入國內二線城市的時機還未到來。
三、青島會展業發展現狀
(一)青島會辰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1.展覽規模擴大,辦展能力有所提高
(1)場館建設取得_定成就
會展場館設施環境是舉力呔型會展活動的基礎硬件。2000年青島市有了專業展館,經過這些年的建設與發展,青島目前全市室內展廳面積約為11.65萬平方米,4500平方米-50000平方米的不同規模的專業展館已達到6個。其中室內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4個,分別是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和銀海國際會展中心以及2個主題展館(山東農產品交易中心、保稅區礦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小型展館有福泰廣場會展中心和貴都會展中心。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是青島市主要的會展場館,是青島市展覽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會展場所。會展中心占地25萬平方米,5萬平方米的室內展覽面積共可設置近3000個國際標準展位;擁有5萬平方米的室外展覽面積;1個406人的豪華智能型會議室,配有多媒體大屏幕、紅外同聲傳譯等現代媒介系統,6個200人的會議室及多個中小型會議室、洽談室和貴賓室。三期工程有可容納1000A的會議中心1個,可容納lOO人的會議室3~5個,可容納50人的會議室10個,并設有三星級酒店。青島銀海海星國際會展中心,2006年5月建成使用,有各種會議室、洽談室4個。山東農產品交易中心有各種會議室2個、洽談室13個。
另外,青島市的一些星級酒店也利用其大廳舉辦過一些展銷會和小規模展會。青島市展館周圍的生活服務能力也有所提高。
(2)展會數量增加,規模逐步擴大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青島會展業發展迅猛。2008年,青島市共舉辦大型會展活動82項,節慶活動53項。展覽面積96萬平方米,1萬平方米以上展會占60%,專業觀眾人數占50%。展覽數量比上年同期增長42.3%,展覽面積同比增長84.9%,展覽面積的增長速度高于展覽數量的增長速度,說明主展場正從單純數量上的增長轉變為數量和質量同步增長。2008年在青島市舉辦的3萬平方米以上展會達到13個。2009年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1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項目26個,3萬平方米以上展會項目7個。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展會項目所占年度展會項目比例,及3萬平方米以上大項目數量都保持穩定。2010年青島將舉辦包括跨國采購洽談會、國際時裝周、青島啤酒節在內的近50項大型節會活動。
(3)會展公司逐步成長
青島市共有會展企業50多家,大部分為民營企業,共有會展從業人員450人左右。其中青島海名會展有限公司、青島金諾會展有限公司、山東省歐亞美會議展覽有限公司、青島嘉路博展覽服務有限公司、青島海宸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等幾家會展企業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承辦了青島80%以上的展會。
(4)品牌展會拉動作用日益明顯
依托家電電子、海洋經濟等產業基礎,逐步培育出“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航海博覽會”、“啤酒節”、“時裝周”、“青島國際車展”等品牌展會,促進了會展產業的發展。展覽內容涉及房地產與建筑、汽車工業、縫制設備、電子家電、機床模具、塑料橡膠、國際漁業等。
盡管起步比其他發達城市晚,但近幾年來,青島的4個自主展會項目卻發展迅速,中國國際電子消費博覽會(sINOCES)、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APEC技展會)、中國青島中國跨國采購洽談會暨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青交會)以及中國國際航海博覽會(航博會)的影響力,令青島成為業界的二線會展焦點城市。
2.中高端國際知名會議有—定成效
青島市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經濟地位的不斷提升,為國內外重要會議在青舉行創造了條件。
近幾年,青島市重點打造或引進了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會議(論壇),力圖使之形成一定的品牌認知,成為品牌會議(論壇)。如奧帆城市市長論壇、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英國《金融時報》年度國際峰會、中國青島國際新能源論壇暨中德企業合作青島峰會、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等。
重點打造或引進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對青島市經濟發展等各方面具有帶動作用的會議(論壇)。如東亞經濟交流促進機構市長峰會、世界華人論壇、亞太企業家論壇、全球石油產業峰會、中英城市創意產業論壇。
對在青島舉辦的,且能帶動青島市經濟發展的各種會議(論壇),給予支持并規范其運作。如各種協會性質的會議(論壇)、各種學術性質的會議(論壇)等。
青島市市南區高檔次的星級酒店眾多,非常適合接待各類高端會議。比如藍色經濟高峰論壇、中日韓旅游部長會等政府舉辦的各類會議、知名企業年會、涉外會議、重要活動的新聞發布會等。
各區市近幾年也在組織各種會議,以拉動當地經濟的增長。
3.節事活動活躍,已形成知名節慶品牌
節慶也是青島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青島啤酒節作為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節慶活動,由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色產業基礎,有力地支撐了青島會展業的發展,是青島會展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青島啤酒節已經連續舉辦了20屆,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并提高了青島的城市影響力。此外青島海洋節、青島國際時裝周、糖球會等節慶活動也都步入了良性發展階段。
各區、市政府主辦,旅游局承辦、協辦的主要節會活動有中國青島賞花節、青島即墨市旅游購物節、青島紅島蛤蜊節、青島夏莊崛峪櫻桃山會、膠南徐福文化節、膠南大珠山文化山會、嶗山北宅櫻桃節、嶗山旅游文化節、青島嶗山茶節、青島金沙灘文化旅游節、平度大澤山葡萄節、青島膠北桃花節、嶗山枯桃化會等等。
中國青島海洋節已經成為青島市的知名節慶品牌。
青島(市南)游艇帆船節2008年創辦,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三屆。該節會已經成為游艇業界知名的節會活動。青島市正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在游艇業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節會品牌。
2008年12月,青島市政府分別與美國世界節慶協會、法國國際專業展促進會、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國際知名行業協會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青島舉辦國際展會的數量、層次和水平。
4.會展業發展前景看好
青島市在一舉攬獲“中國會展業年度大獎”、“2009中國年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中國十大品牌會展城市”等殊榮后,又在中國2009A,民網年度評選中人選為“2009年度最受關注的十大會展城市”。可見,青島會展業的發展已引人矚目并得到認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優勢已為青島會展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會展業的三個主要業態中,無論是展覽、會議還是節事,就單項而言,青島都算不上國內最強勢的,但義都有一定的發展條件和成就,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如初具規模的展館及其配套設施、數量較多的五星級酒店、美麗的海濱城市風光、豐富的旅游資源、多彩的民間藝術活動和傳統民間文化都為青島會展業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所以青島應堅持多條腿走路,展覽、會議和節事齊頭并進,全面發展,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優勢。
(二)青島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差距
經過多年努力,青島會展業得到快速發展,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與國內外發達城市比較,青島會展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壓力和不足。
1.管理體制較為滯后
青島會展業發展起步較晚,管理體制不健全,與國外同行及國內其他成熟行業的管理狀況相比,會展業管理不規范。審批渠道多、重復辦展、會展主題雷同現象嚴重,受眾對象不明確,舉辦展覽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齊。
2.政策支持力度依然不夠
青島市政府雖然也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但調查中發現,政府為會展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實施辦法不具體,扶持政策還沒有落到實處。
3.場館面積偏小,場館配套設施不完善
專家預測,21世紀上半葉我同的會展經濟將步入成熟期,不少國際專業展都將超過10萬平方米,甚至達到15萬平方米的規模,屑時,會展場館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青島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只有5萬平方米,缺乏特大型的會展中心,將使一些特大型會展無法舉辦。
4.會展層次不高
UFI是世界展覽業最重要的國際性組織之一,經UFI認證的展會是高品質貿易展覽會的標志。目前,中國有63個展會通過了UFI認證,但青島市一個也沒有。
根據“展覽助手網”統計數字顯示,在近幾年全國展會數量排行榜當中,青島名列第六位;新快報做出的“2009年展館展會數量排行榜”中青島國際會展中心位列第四名;但在2009年7月,《進出口經理人》雜志推出的“2009世界商展100強排行榜”中卻見不到青島展會的影子。這些數據說明,青島展會的數量不少,但質量偏低,展會層次低,影響了參展企業的積極性。
5.缺乏有實力的展覽公司
根據統計,青島市會展業具備獨立辦展能力的公司只有20多家,大部分民營企業是剛剛起步,規模小、力量分散、專業化程度低。
6.缺乏專業人才和人才培訓體系
青島市整個會展業中,專業人才非常少,最主要的是中高級人才的匱乏。像項目設計、項目策劃、項目經理等關鍵人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都有很大欠缺。而注冊會展經理這樣的高端人才青島基本沒有。這制約了青島市會展業的進一步發展,削弱了青島市會展業的可持續競爭力。另外青島會展人才流動比較頻繁,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從人才培訓角度來看,青島高校沒有會展本科以上的專業,開設此類專業課程也很少,只有青島市酒店管理學院設有會展專業,培養的人員主要是會展低端的接待禮儀方面的人才,即便如此,據初步統計,畢業生中真正從事會展業的迄今不超過IoA。
7.沒有權威的行業協會,缺乏行業自律
青島有一個民間的會展行業協會,但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也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
國內很多城市都成立了會展行業協會,目前,協會主要開展行業統計、培訓、信息交流等工作,組織開展行業自律、塑造行業形象的活動。
8.品牌會展培育不夠
已有的品牌展會多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很多在實際運作中已暴露出后勁不足的問題,品牌培育需要專業的市場化運作。品牌培育不在數量而在質量,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經濟的實際拉動作用。
9.服務意識較差
對2010年綠博會的調查顯示,青島會展業在服務展會的意識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手續繁瑣、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溝通困難、沒有整體辦會意識等等,嚴重傷害了參展商的積極性。調查中比較集中反映的問題有:費用偏高,如施工電費、加班費是其他會展城市的幾倍;用于部門溝通協調的時間過多等等。
10.市場缺乏監管
主要表現在會展名稱使用混亂、會展虛假廣告嚴重、保全措施不足。市場監管不利直接影響參展企業的利益。
(三)青島市會展業發展的建議
1.準確進行城市會展產業定位
會展產業定位是指某一區域根據自身具有的綜合優勢和獨特優勢、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各產業的運行特點,合理地進行會展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從而找到該城市在較大區域內扮演的角色。青島市會展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以及會展基礎、政策環境、城市形象等優勢,健全會展業支持和服務體系,營造優良的會展業發展環境,發展多元化的會展機構,形成完善的會展場館體系,構建和擴大(較成熟的)會展產業鏈,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會展領軍企業和品牌展會,全面提升青島會展業整體規模和競爭力,把青島市建設成為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會展知名城市。
2.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為會展營造更好的氛圍
對一個會展城市而言,政府更多的職責是在營造會展氛圍,為城市爭取更多的會展機會,規范管理,通過具體政策鼓勵有利于提高城市會展地位的會展活動,嚴厲打擊有損會展城市形象的不法行為。樹立服務會展的意識,為會展保駕護航。
3.落實會展業發展規劃,促進青島市會展經濟的綜合發展
為了促進青島市會展業的良性發展,借“十二五”規劃的東風,青島市會展業有了自己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如能摸清家底,統籌規劃,將規劃思路落到實處,必將推動青島市會展業盡早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鵬,陳永紅我國會展業進一步發展需解決的問題探析[J]經濟論壇,2006(13):65—66
[2]李慧大連會展業發展現狀[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5):155—157
[3]馮瑋,楊文彬美德會展業發展比較及其啟示[J]旅游論壇,2009(4):600—604
[4]李智玲德國會展業發展的新趨勢廈啟示[J]城市問題,2009(5):87—90
[5]王春才北京會展業發展現狀、趨勢及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