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近期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征集意見座談會上指出: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義,更不是一個模式辦學,不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學校要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
如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個性化、優質化需求,如何打破“千校一面”格局、建設一批特色高中,已成為擺在包括深圳教育界在內的教育同行面前一個值得思考的重大課題。
一、深圳高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特區成立30年來,深圳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20世紀80年代迅速改變教育落后的面貌,90年代實現由農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轉變,21世紀初期建成“廣東省第一個教育強市”,基本完成了為教育現代化奠基的歷史任務。以升學率為例:在深圳,小學升初中的比率已達100%,初中升高中(包括職高)的比率高達95%;同時高考的錄取率也遙遙領先于廣東省其他地區,2010年深圳高考的本科上線率已達54.3%。可以說,深圳的教育早已面向大眾,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享受著優質教育帶來的好處。
然而,在教育輝煌的背后,深圳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尤以高中教育問題最為突出。
首先,同質化現象嚴重。當前,我國高中辦學趨同現象嚴重,學校“唯高考論”“唯分數論”盛行,教學模式單一,培養的學生千人一面、創新能力低下,與國家發展的要求頗不相匹配,與人的個性化發展需要更是大相徑庭。深圳的高中教育同樣未能擺脫“沒個性,沒特色”的宿命,各校之間相互進行同質化競爭,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嚴重。
其次,民辦高中發育不良。深圳的民辦學校占據著深圳教育的半壁江山,這些學校本應發揮自身辦學機制靈活的優勢,充分利用激勵機制,辦出自己鮮明的特色。然而現實中,民辦高中沒有走特色化辦學的道路,而是復制公辦學校的辦學模式,最終也沒能走出辦學模式單一化的宿命。
再次,普高與職高結構不合理。按照國家規定,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比例應該大體相當。但是在深圳,普高與職高比例嚴重失調,出現了“重普高、輕職高”的現象。僅以深圳某區為例,普通高中多達9所,學生達1.3萬,而職業高中僅有一所公辦學校,學生不足3000人。這既與國家的政策要求格格不入,也與深圳對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廣泛需求不相符。
面對諸多積弊,要徹底改變全國上下盛行的以分數為唯一標準、而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把高中學校分成三六九等的現狀,徹底改變不是以學生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為基點,而是把高中學校變為高考“補習班”的怪狀,深圳高中教育有必要拿出先行一步的勇氣,把“打造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現代化、優質化高中”作為奮斗目標,走特色發展之路。
二、特色學校的本質與內涵
1.特色的內涵
特色,是指事物內部具備的獨特特質。這種特色需要人去發現、去挖掘、去提煉,并經過長時間的積淀,最終形成一種穩定的鮮明特質。
2.發展特色學校的理論依據
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有多種相對獨立的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八種。并不是每個人的所有智能都能得到充分開發,各人在各類智能的水平及組合上存在著差異,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正因為如此,學校教育必須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從教學方法、評價等各方面入手,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高中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覺醒的關鍵時期,是學生智能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高中階段完全有必要開展特色教育。大力發展特色高中是高中教育必然的選擇。
3.特色學校的內涵
所謂特色學校,就是在充分認識學校特點的基礎上,挖掘學校個性,激活學校特質,經過強化與優化,最終形成富有個性和獨特辦學風貌的學校。特色學校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包含獨特的辦學思想,獨特的辦學內容,獨特的辦學策略。這些獨特性滲透到學校的各個方面,形成一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風格。這種獨特性還具有整體效應,它將以點帶面,以局部帶整體,以核心帶全局,最終使學校在全方位、各角度都能反映出這種獨特性,形成綜合的辦學效應。
每一所學校都是一所潛在的特色學校,每一所學校都可能發展成為特色學校。成熟的特色學校應該是從本校實際出發,經過長期辦學實踐后,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每所學校在經過長期辦學以后,都會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歷史積淀,在這種與眾不同的歷史積淀中一定會衍生出屬于自己的深厚的學校文化。
三、如何創建特色高中
創建特色高中,其核心是要體現“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其關鍵是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其重點在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特長的施展;其表現在于: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讓每一位學生受到民主平等的對待,個性得到應有的尊重,能在同一片藍天下體驗成功。那么,該如何創建特色學校呢?
1.特色高中的培養目標與特色發展
對一所尋求特色教育的學校來說,確定合適的目標非常重要,它是創建特色學校的第一步。每一個層次的學校都應有自己特定的培養目標,高中也不例外。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高中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兩個輸送”:為高校輸送人才,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這其實是非常狹隘和短視的。高中學校應該有更為高遠的境界和追求。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學校與學校之間在師資、辦學條件、生源等方面千差萬別。因此,辦學特色的確立,首先要結合本校實際選準“突破口”,充分考慮本校的地理位置、硬件條件、師資隊伍、管理模式等現實條件和基礎。此外,還要顧及到社會和本地區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確定目標,有多種多樣的路徑。例如:重點中學可以側重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或是注重教育模式和教學形式多樣化的改革,或是強調德育工作、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等;普通中學可以注重創造精神、實踐能力、職業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或是注重藝術教育的改革,或是側重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等等;職業高中可以從校企合作入手,直接從企業聘請高級技師為學生授課,從而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特色不等于培養“同一”特長。學校不應為了發展特色,盲目地讓所有學生去訓練同一個項目、發展同一特長。讓成百上千的學生在統一的“特色”上花費大量精力,這是有違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學生的個性是多樣的,學校應在多樣性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一兩個項目。在制定自己的特色方針之前,學校應全面考察每個因素,如硬件設備、教師隊伍的構成(如教師的學歷構成、教師的研究特長)、學生的素質等,如此才可能做到科學引導、合理發展。
2.提煉全新的辦學理念
有特色的學校一定有自己鮮明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凝聚了一所學校的個性風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特色。學校要辦出特色,必須要有“特色理論”來指導辦學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找準富有特色的主題,才能確保學校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全新的辦學理念就是創建特色學校的行動指南。
校長是學校管理的決策者和組織者,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實際上是校長的教育思想、個性特征、價值取向的體現。這就要求校長具有較高的素質,如:淵博的文化知識、篤深的職業情感、完善的個性特征、獨特的思維品質、成熟的辦學思想、出眾的管理才能、非凡的人格魅力等。可以說,校長的素質越高、越有創造性,就越容易形成鮮明的辦學理念。
布吉高中生源相對薄弱,學校能有今天的成就,使我堅信布吉高中“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的辦學思路是正確的,同時也給深圳擁有普通生源的大批高中一個啟示:每個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校情辦出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精神可以讓一般的學校不一般、普通的學校不普通。這樣的特色高中適應了不同能力層級學生的需要、滿足了家長們的不同需求,照樣可以贏得社會的認可。
3.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特色學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過程。確立特色目標后,要對發展戰略進行規劃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發展規劃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基礎建設階段。重在規范辦學的管理和硬件的建設,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人力和物質基礎。
(2)形成特色階段。以創建特色項目為目標,充分發揮自己優勢項目并把特色項目轉化為對全校多數學生的素質要求。
(3)整合強化階段。在鞏固單項成果的基礎上,由點到面,逐步擴展,分類推進,以特色項目帶動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進特色項目優化,使局部特色發展為學校整體的個性風貌。
4.建設富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學校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校長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的特色主題,都必須依靠一支與之相適應的教師隊伍去實施。只有把校長的辦學理念內化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動,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實施,學校才能逐步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創建特色學校沒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學特色的教師是難以實現的。
學校要形成特色,除對教師隊伍建設要有整體水平把握和要求之外,還必須關注每一教師個體,努力培養一支各有所長的教師群體。為此,學校必須積極提供機會讓教師發現自己的專長,提供機會讓教師展示自己的才華,努力創造條件培養教師所長,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要多渠道吸收和引進一些有特長的教師。同時要圍繞學校的特色堅持不懈地加強教師繼續教育,指導教師形成共同的教育價值觀,達成共同的行動目標,培養他們成為學校特色資源的開發者。
在布吉高中,學校以師德教育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基點、以科學評價為激勵、以教育科研為引領、以培訓學習為促進,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指導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已打造出一支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姜少梅、唐爭艷老師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16位教師成為區優才培養對象,3名教師成為區教壇新秀,63位教師成為國家、省、市各類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學校現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及研究生學歷以上教師93人,省、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占教師總數70%以上,另有外籍教師2人、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和生活指導教師18人。
5.在準確定位特色的基礎上,積極將特色付諸實踐
(1)尊重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形成特色培養
學校要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挖掘富有特長和特殊興趣的同學,加以培養,實現他們的價值,最終實現多樣化的培養模式。
廊坊十二中的成功之路值得我們思考,該校以素質教育統攬教育全局,以藝術、體育教育為龍頭,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該校并沒將“特色辦學”簡單等同于“培養特長”,而是為辦好特色教育,堅持走全面育人之路。他們還特別重視文化氛圍的建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內四處可見學生自己設計的專欄。該校還成立了田徑隊、柔道隊、健美操隊、少年女子足球隊等,并招收了大量美術和音樂特長生。經過不懈努力,該校特色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2)加強特色科研,引領學生個性發展
教育科研是引領中學形成自身特色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學特色的形成就是一個進行教育科研的過程。學校是一個智慧的群體,每天的教學生活中都會出現一些精彩亮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利用這些“亮點”,適時地開展各種科研活動,就會避免走過多的彎路。當這些“精彩的亮點”積累到一定的度,學校的特色就會自然凸顯。
學校應建立相應的科研機制,鼓勵教師從德育、課堂教學、課堂管理、校本課程開發、學校的制度建設、師生的人際關系等處尋找問題、難點進行研究,積累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務于學校的特色辦學建設。
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我校明確了“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方向,并以此統攬整個教育科研工作。根據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狀況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我校建立了在學校教科研工作委員會領導下、以教科室具體負責、各教研組長分工合作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立了以國家級課題研究為龍頭,省、市、區、校級課題研究梯次分布、深入研究的教學研究網絡,形成了以課堂有效教學為核心、內涵發展為重點、“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為出發點的研究體系,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跨學科、社區與學校互動的研究活動。
6.建立有效的辦學機制
管理機制作為動力系統,可以為學校特色的形成提供強大的支持力和推動力。創建特色學校,應強化學校管理,制定一整套為特色建設服務的規章制度,建立一套科學的導向機制和激勵機制。同時,要結合學校特色創建目標,對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管理、教育科研、師資培訓、班級管理、學生管理及教師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相關的改革和調整,使管理機制與學校的特色目標和辦學思路相匹配,努力提升特色學校創建的有效性。
機遇與挑戰并存,2010年注定將成為深圳教育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總結深圳教育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是為了站在新的高起點上謀劃深圳教育的未來。在第四個十年起航前,國家和深圳都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我們要把握機遇,大力發展特色高中,加快我市高中優質、均衡和個性化的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布吉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