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創業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能夠實現所創事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完成自身從創業者向企業家轉變所應具備的素質。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改革對于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和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
創業素質是個體所具備的能夠使之完成創業過程并取得創業成功的內在的穩定的個性特征。大學生創業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能夠實現所創事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完成自身從創業者向企業家轉變所應具備的素質,它一般包括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四個部分。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是指以充分挖掘大學生的潛能,開發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大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它以提高大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注重培養大學生“白手起家”創辦企業的精神和能力,務求使更多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仍然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改革對于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和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的主要特點
由于資金、技術力量等方面不如普通高等學校,我國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相對單一。創業課堂教學與創業實踐結合不夠緊密,不能在創業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對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還缺乏專門的指導和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主要以創業教育講座為基本形式,與就業指導相結合,面向畢業生展開,或者以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為載體,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業規劃和科技創新活動,或者結合某些創業成功的案例傳授創業知識和經驗。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操作,以指導大學生就業為目標,完全依附于就業指導,缺乏獨立性。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把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等同于畢業前的就業指導
許多高職院校由于受人力、財力等方面的限制,沒有足夠的創業實踐基地和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創業素質教育開展不夠深入,甚至將創業素質教育等同于大學生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內容主要是突出創業意識的培養和畢業生就業指導,沒有形成獨立的體系。這種模式很難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更談不上幫助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了。
2.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課程缺乏實踐性和科學性
創業僅有創業意識肯定是不夠的,大學生更需要在創業實踐中增長見識、磨煉意志、提高能力。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素質教育時更多地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以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業的實踐能力。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課程內容主要是理論知識的闡釋加上一些并不一定切合大學生創業實際和當地創業環境的案例,課程形式主要是課堂講授,缺乏創業的實踐性環節。另外,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課程的開設時間、內容設置、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等沒有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的體系,教學評價也沒有實現科學化、標準化。
3.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缺乏社會力量的支持
大學生創業素質的提升不僅需要學校大力開展創業素質教育,還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但是,目前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的主要推動者還只是學校,政府、企業等有關社會力量的支持比較薄弱。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還不完善,或者雖然政策已經出臺,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二是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夠,不能或不愿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啟動資金,在與學校合作共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方面也表現得并不積極。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改革的對策
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不同于傳統大學教育,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的基本思路。雖然各高職院校在積極探索創業素質教育模式方面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較好地提升了大學生的自主意識、開拓意識、競爭意識、成功意識、風險意識、創新意識,拓展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和發展空間,但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模式還沒有形成系統化、專門化和科學化的體系,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三個方面改革創業素質教育的模式。
1.教育內容從創業形式的突破轉向創業心理的突破
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加,使更多的大學生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但是,真正創業成功的并不多,因為創業就意味著冒險和付出,甚至有可能遭遇失敗和挫折,所以很多大學生只是在條件具備或畢業后沒找到理想工作時才選擇創業。許多創業成功者在總結自主創業的經驗時都認為,創業的心理品質是尤為重要的,如能吃苦、講誠信,務實、積極的心態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創業素質教育首先要重視的就是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要使大學生具有敢于行動、敢冒風險、富于創新的精神品質,具有獨立思考、自主抉擇、善于溝通交流與合作、善于發現的行為品質,具有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以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2.教育模式由創業課程模式轉變為創業氛圍模式
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是一個內容龐大的體系,其課程具有指向性、綜合性、活動性、多樣性的特點。高職院校不僅要在創業課程實施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質,還要通過營造學校的創業文化氛圍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和綜合素養。因此,創業文化氛圍建設是學校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營造濃厚的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氛圍,努力實現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目標。首先,加強創業意識宣傳,利用學校廣播、電視、網絡、校報等多種宣傳工具宣傳學校的校園精神和辦學宗旨,使開展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次,把學生社團作為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和技能教育的有效載體和途徑,鼓勵和倡導成立有利于進行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的社團,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最后,定期舉辦創業成果展覽,營造創業光榮的濃厚氛圍,加強校園創業精神和創業文化建設,為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創造條件。
3.教育方式從學校教學方式轉向社會教學方式
據統計,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3%。高職院校創業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真正想要創業并能積極探索創業道路的人才。因此,學校不僅要使大學生了解什么是創業、為什么要創業、創業的發展歷程以及成功創業者創建企業的實踐經歷,還要使大學生了解并掌握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結構以及創業必備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大學生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社會知識,其中包括準確的市場分析能力,敏銳把握商機的能力,與創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商業計劃、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創業融資等方面的知識等。在師資力量的配備方面,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的授課教師不僅應包括學校的專職教師,還應包括社會的精英師資,包括經濟理論專家、工程技術專家、政府管理人員、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等。學校應聘請這些社會精英及創業成功人士通過開展講座、演講等形式,擔任創業素質教育的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和創業實踐活動。
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素質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創業、就業的需要。面對新世紀國際國內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嚴峻挑戰,高職院校必須創造性地改革創業素質教育的模式,真正培養具有創業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汪歙萍,熊丙奇.大學生創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2]丁桂蘇.關于高職高專院校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6,(3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生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蔡克勇.加強創業教育——21世紀的一個重要課題[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1).
責編: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