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口腔醫學技術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肩負著將中國建設成世界口腔醫學大國的使命,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口腔醫學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
關鍵詞:口腔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
近年來,我國口腔醫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社會對口腔醫學技術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肩負著將中國建設成世界口腔醫學大國的使命,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口腔醫學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
一、重視口腔醫學課程建設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級授課與臨床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課程建設水平集中體現了教學改革的成果,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環節。高等院校口腔醫學專業要積極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打破常規,放棄知識內容和技術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膽采用發達國家口腔醫學優質教材。還要增設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了解口腔醫學的新進展。
二、進行口腔醫學教學改革
我國是口腔醫師嚴重缺乏的國家之一,社會需要大量的口腔醫學人才。高等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依據專業特點,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努力提高學生對口腔醫學專業的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增加門診、病房、實驗室參觀學習時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采用雙向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強化形象化教學,通過使用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引導學生使用形象思維,準確把握學習內容,提高綜合能力。
三、建立課堂教學的訓練體系與評價體系
高等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文化課教學要堅持必需和夠用的原則,而專業課要體現寬基礎和活模塊的原則。要加強專業建設,掌握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潛能傾向,建立科學的課程結構。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深入研究教學,了解專業的發展方向,掌握專業崗位上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情況,積極建立適合學生實際的訓練體系與評價體系。教師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確保每一名學生都有所進步。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口腔醫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眾所周知,教學質量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水平、能力和素質。高等院校只有正確分析對策,抓住機遇,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形成合理的教學梯隊,才能為培養高素質的口腔醫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還要加大力度培養和引進學科帶頭人,創造條件使中青年學術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結構合理、高水平、具有穩定研究方向且有較強科研實力的師資隊伍。
五、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作風、職業習慣等。高尚的醫德醫風是做一名合格醫生的前提,是醫生職業的靈魂。所以,學生要把醫德修養放在第一位,這是順利完成實習階段學習任務的前提和保證,也是一名合格醫師必備的素質。口腔醫學實踐性很強,口腔科醫生不僅需要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進的臨床思想。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口腔醫學教育中的科研活動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生實習期間,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自學能力及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科研意識,使學生素質均衡發展。
六、加強衛生法律法規知識教育
教師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要定期組織學生學習國家有關依法行醫的政策法規,提高他們自覺依法行醫的意識,促使他們用衛生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行為。還要使他們熟練掌握常規技能的規范化操作,嚴格按照醫療操作規范開展醫療活動,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周學東,石冰,于海洋.口腔醫學教材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1).
[2]高越明.引進國外教學理念和資源加快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建設與發展[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4).
[3]涂曉,方廠云.對口腔醫學教育改革的幾點看法[J].中國醫師雜志,2002,(6).
[4]賈淑娟,王君,張鐵柱.新時期口腔醫學教育的認識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6,(8).
[5]王強,付莉,張惠娟.教育應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J].農墾醫學,2006,(2).
責編: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