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薦優秀團員入黨是共青團的一項重要工作,“推優”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的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這就要結合實際情況,理順“推優”工作的各個環節,形成科學、系統的“推優”工作制度,以保證“推優”工作平穩、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共青團;推優;評價機制
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是發展學生黨員的重要環節,也是共青團組織一項非常嚴肅的政治任務。完善“推優”機制,強化制度管理,理順高校共青團組織“推優”工作的整體流程,是做好“推優”工作的關鍵所在。做好“推優”工作,不但能夠激發廣大團員的政治熱情,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能夠使廣大團員積極參與團的活動和管理,接受更多的教育和鍛煉。
一、目前高校團組織“推優”工作存在的問題
“推優”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遵循“自下而上”和“黨團銜接”的原則,成熟一個推薦一個,嚴格“推優”程序,確保“推優”質量。要做好這項工作,就需要各級團組織以及共青團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高校共青團組織在“推優”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推優”程序不規范。“推優”工作是一種制度化的機制,但目前的“推優”工作卻存在標準模糊、彈性過大、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導致在“推優”過程中出現關系主導、程序顛倒的現象。有些基層黨組織在“推優”的過程中先確定培養對象,只是在整理發展對象的有關材料時才讓團組織負責人簽字、蓋章,致使“推優”工作程序顛倒,變成了黨組織確定發展對象、團組織通過。
2.“推優”機制不完善。“推優”工作是一種面向全體團員的公開化活動,每一名符合條件的團員都應有同等機會參與評選。有些高校團組織的“推優”工作缺乏廣泛性,由相關教師或黨支部委員會直接確定“推優”對象,無形中剝奪了其他團員參評的機會,導致很多團員意見很大,使“推優”工作失去了群眾基礎;有些高校團組織為了體現公平,只采取投票的辦法進行評選,選出來的培養對象大多是平庸的“老好人”,最終影響了“推優”的質量;有些團組織在“推優”對象的評選上只進行民主評議,沒有民意測評環節,最后由支委會和相關教師根據評議情況確定“推優”對象,在公開的前提下,許多團員礙于面子或怕得罪人而不敢說真話,造成“推優”結果缺乏真實性。
3.“推優”工作前期準備不充分。對“推優”政策宣傳不到位,使得廣大團員對于自己在“推優”過程中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沒有充分認識,導致很多團員對待“推優”態度冷漠,認為在“推優”工作中自己是否發表意見、意見是否真實對整個“推優”工作來說無關緊要,于是在民主評議過程中產生隨意情緒,直接影響了“推優”的質量。有的團學干部對“推優”機制把握不到位,因此對“推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應付。這些都是導致基層團支部“推優”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4.“推優”評價標準模糊。以往的“推優”標準較為籠統,缺乏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和量化的考核評價體系,造成無章可循的事實。校級團委沒有對“推優”的標準作詳細規定,只是以《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的對黨員的標準確定“推優”依據,這樣操作往往會把推薦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等同于選培養對象,“推優”就是“選優干”“評三好”,有的甚至認為是“選黨員”。那些學習成績好、人緣好的人容易被選出來,對考察對象缺乏客觀真實的評價,不利于調動表現突出的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對表現消極的學生也起不到鞭策作用。
二、創新“推優”評價指標體系
團組織可以結合“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平臺,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團員“推優”評價體系,從學習成績、德育考核、學生民主評議和輔導員及班主任評定等四個方面量化考評指標,使優秀團員的標準更具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變單純的重結果為過程與結果并重,從而推動“推優”工作的科學化。
1.團員大會評議制度。普通學生最了解每個“推優”對象候選人的真實情況,要想了解普通學生的真實意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民主評議,在此基礎上進行投票,并按得票多少排序。
團員大會主要有以下四項議程。第一項,團支部匯報“推優”對象候選人的基本情況,介紹他們遞交入黨申請書以來的思想、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優點和缺點,使其他團員對“推優”對象候選人的基本情況有個整體上的了解。第二項,“推優”對象候選人自我介紹。要求候選人就自己的各方面表現情況進行總結,以便使其他團員對“推優”對象候選人的認識更為具體、深入。第三項,提問答辯。要求團員包括團干部對“推優”對象候選人的自我介紹進行提問或補充,以便使每位團員對“推優”對象候選人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第四項,投票表決。全體團員根據整個評議情況投票選舉“推優”對象,并當場唱票。為保證民主評議的客觀性和公開性,可以邀請班主任和學生黨員等參與并監督民主評議過程。
2.學習成績的排序。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只有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才能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投身社會勞動。學校各種軟、硬件環境也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進步而服務的。學習不努力就是沒有責任感,缺乏上進心。所以,“推優”方案要增加學習成績的權重,將其納入評價指標體系。由于“推優”工作每學期都要進行,所以這里的學習成績是指“推優”前一個學期所有科目考試的總成績,這樣可以使每一名團員都能夠看到進步的方向。
3.德育成績的排序。操行評定是對學生一學期的思想品德及各方面的發展變化情況的評價,可以結合“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內容,從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術培訓等方面對團員的德育表現情況予以評定。
4.教師意見。班主任和輔導員在評定的時候處于主導地位。通過同學們平時對“推優”對象候選人的反映,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在團員大會公開民主評議時礙于面子而不敢說的情況。因此,教師更容易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也更能夠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評定學生的表現。
三、實施“推優”指標評價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建立“推優”量化制度實際上是建立和完善一種有利于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評價考核機制。因此,評價機制的運行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是做好“推優”工作非常重要的環節,既要考慮到標準的科學性,也要考慮到標準的可操作性;既要防止目標定得太高,也要防止門檻太低。目標太高,大多數學生都達不到,會讓學生失去信心,甚至放棄政治上的追求;門檻太低,不能體現黨組織的先進性,起不到鼓勵先進的作用。
2.早宣傳,早動員。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結合基層團組織工作實際,不斷完善“推優”工作實施辦法,使“推優”工作系統化、規范化。同時,要充分發揮學院宣傳欄、網站的作用,大力宣傳“推優”工作,使學生了解“推優”工作流程,清楚“推優”工作意義。“推優”評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沒有一個階段的積累,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各級團組織要早宣傳,早動員,盡可能將優秀團員早日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來。
3.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機制。各級黨、團組織在“推優”工作中應廣泛聽取學生意見,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收集、分析學生意見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推優”工作,使之符合廣大學生的利益,從而影響和感召更多的團員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總之,“推優”量化評價機制改變了單純以學業成績好壞和選票多少論學生優劣的評價模式,有效地克服了“推優”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促進了團員的全面成長。基層團組織要發揮“推優”機制對團員的激勵作用和對團的工作的推動作用,使“推優”工作真正成為“推薦一個人,教育一批人,帶動一群人”的有效激勵機制,成為選拔、培養黨的事業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黃柏青.共青團“推優”工作的一種新模式[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1).
[2]徐鵬.高校共青團組織“推優”過程中實行答辯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8,(10).
[3]陳迎紅.創新高校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責編: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