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應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知心朋友,并幫助他們解開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結,使他們健康快樂地度過大學時光。
寒假又一次到來,在封校日的下午,我到學生宿舍進行檢查,看學生是否已經全部離校。走在空蕩的宿舍樓里,我突然發現有個門虛掩著。推門進去,我看見學生A蓬頭垢面地坐在床上,手里捏著煙,目光呆滯,收音機隨意地扔在一旁。我走進宿舍,他一點反應也沒有。我問他:“按照你登記的離校時間,現在應該到家了,怎么回事兒?”他面無表情地說:“我不想回家。”我微笑著問他:“為什么不想回家,馬上就到春節了,難道不想家人?”他不理我,繼續看著天花板。
為了盡快了解他情緒反常的原因,我把他帶到了我的宿舍,并為他沏了一杯茶。我笑著問他:“有什么困難可以告訴老師嗎?也許我可以幫你,并且會為你保守秘密。”但他依然什么也不說,談話又一次陷入了僵局。這時候,我突然想起前兩天在收音機里聽到過他寫的一篇散文,文字非常優美,但很傷感。“前兩天我在收音機里聽到了一篇散文,寫得非常棒,我很喜歡,很巧合,作者和你同名。”這時候,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開口說道:“是我寫的,老師。沒想到電臺播出的時候,您聽到了。”很快,我以文學的話題引導他慢慢地打開了話匣子。談著談著,他就放松了對我的戒備。他問我:“老師,我能留校嗎?”我問什么原因,他長嘆了一聲,什么也沒有說。我說:“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也許我可以幫你解決。”他又長嘆了一聲說:“這個忙,您幫不上,我不想回家。我已經一年沒有回家了,我不想見到我的家人,他們也不想見到我。”在傾聽A訴說的過程中,我并沒有隨意打斷他的話,在必要的時候還輔以“你說的很有道理”等肯定性的話。
終于,A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高中的時候,他的文科很好,當時自己想學文科,但是父母覺得理科的出路廣,考大學更容易,就沒有顧及他的意愿,強迫他改學理科。但他對理科不是很感興趣,所以高考考得不好,只考了個專科。由于對專業不感興趣,大學期間他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為此,他和父母吵了很多次。而父母覺得他學習成績太差,也經常抱怨他。在大一的時候,他和鄰班一個男同學關系非常好,后來他和那個同學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子,而他在競爭中失敗了,他們的好朋友關系也就此結束了。他認為是最好的朋友搶走了自己喜歡的女孩,情緒特別低落。所有這一切,使他對周圍的人都產生了敵意和不信任感。
臨近春節,看著同學們一個個高高興興地回家,他心中更加失落了。他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也很痛苦,不知道該怎樣面對這一切,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輕生的念頭。但是,當聽到我說他的文章寫得很好的時候,他心頭一熱,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至此,我終于明白了A平日的所作所為,同時也發自內心地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談話過后,我讓他先回宿舍。然后,我和他的父母通過電話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溝通,把A平日的情況告訴了他們。起初,他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做法有何不妥,當聽到A的想法后,他們若有所悟,表示立即給A打電話讓他回家。后來,A說,那年的春節是他過得最高興的一個春節。
這件事以后,A只要遇到什么困難都愿意來找我傾訴或者尋求解決辦法。同時,我還利用各種平臺為他提供展示個人才能的機會。A重新找回了自信,人也變得越來越陽光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認為,要想解開學生的心結,關鍵在于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如果缺乏交流和溝通,學生畏懼輔導員,有心里話不敢或不愿向輔導員傾訴;或者輔導員不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不知道學生的喜怒哀樂,就不能對癥下藥,也就無法幫助學生解開心結。
在和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輔導員與學生談話時,要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則。大學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因此要積極肯定他們的能力和成績。否則,容易導致談話出現僵局。其次,應堅持真誠的談話原則,開誠布公地與學生交談,適當的時候要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有利于師生雙方談話的深入。再次,要堅持理解支持的談話原則,要學會換位思考和富有同情心。如果談話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就容易導致溝通失敗。最后,要堅持適度保密的原則。除談話內容保密外,師生間的溝通交流還可以以非面談的方式進行。師生溝通交流的過程并不能簡單理解為輔導員幫學生出主意、想辦法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己看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者系洛陽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輔導員)
責編:趙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