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進京務工人員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盧展工對在外務工的河南人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這些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實實的河南人、不畏艱難的河南人、俠肝義膽的河南人,以自己的點滴行動充分體現了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責任感。
盧展工書記提出的“三平”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是一種品質修養、情操風范、思想境界,又是對每一個河南人的基本要求?!捌椒病薄捌届o”“平?!保此破胀?,卻包含著務實執著的精神氣質;“追求”“激情”“責任”,說起來容易,卻意味著要付出勇氣和智慧。“三平”精神集中展示了河南人的精神風貌,是河南精神在新時期的生動展現和最新概括,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和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保證。
“三平”精神提出后在全省高校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近段時期廣大師生熱議的話題?!叭健本窦仁菍θV大高校師生的道德要求,又是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為進一步弘揚“三平”精神,推動河南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為中原崛起提供更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本刊編輯部特組織了“三平”精神與河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筆談,邀請部分高校領導和教師代表暢談“三平”精神對我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意義。
曾經,一筆筆愛心捐款溫暖了身患重癥的她們,讓她們的生命得以延續;今天,當她們走完了短暫的人生路,她們的家人捐獻出剩余的善款,幫助她們完成最后的心愿。近日,感人的一幕在河南大學上演,兩名已故學生侯艷麗、周曉明的家人向河南大學愛心傳遞基金和母親助學金分別捐出善款4000元。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河南進京務工人員座談會上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責任感?!叭健本裉N涵著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是河南人精神的濃縮和提煉,平實的語言放射著真理的光輝,讓人頗受啟迪。侯艷麗、周曉明這兩名早逝的學子用“最后的心愿”再一次詮釋了“三平”精神,彰顯了百年河大的精神追求和“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
一、“三平”精神的豐富內涵
求真務實?!叭健本裢怀隽撕幽先说臉銓崯o華、胸懷坦蕩、求真務實,體現了河南人踏踏實實做人做事、不拋棄、不放棄、不夸張、不氣餒的品質。中原大地悠久的歷史塑造了河南人的這種品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發揚傳統,順應時代發展,不懈努力奮斗,用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艱苦創業。“三平”精神平中見奇、淡中有濃,突出理想追求,是自強不息、滿腔熱情和求真務實的有機結合。偉大的精神推動忘我的實踐,在外創業的河南人正是憑著艱苦創業的精神,忠誠履職,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勇挑重擔,用一畦一壟的耕耘、一點一滴的努力實現事業的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真誠奉獻?!叭健本裰苯芋w現了河南人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現實表現,這既是一種品質修養、情操風范、思想境界,又是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叭骄瘛迸c河南人民特有的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已經融入河南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懷,成為人們的理想追求和行為規范。
二、“三平”精神給我們的啟示
“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濒斞赣幸痪涿?“天才人物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與平常嬰兒一樣,只是哭聲,決不是一首好詩?!比松椒玻幢闶莻ト?,也是出于平凡而后超越平凡。一個人的存在狀態大多時候是平平靜靜、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蘊藏著偉大。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這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思想。每一個人都應該甘做平凡人、保持平靜心、守住平常態,不沽名釣譽,不激狂浮躁,踏踏實實,孜孜以求。周曉明不懼病魔3次考研終成功,侯艷麗截去右下肢只身求學成碩士,她們用平凡的人生實現了自己不平凡的追求,也折射出了河大人特殊的精神品質。
“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人生不可能總是晴空萬里,我們需要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內心和諧、從容有度方能成就大業,這是一種自信和勇敢。但平靜不是所謂“看破紅塵、心如枯井”,誰說平淡中沒有愛的熱烈,誰說平靜的湖面下沒有漩渦,在平靜中醞釀著蓬勃向上的激情,在平靜中懷有滿腔熱血,在平靜中蘊藏著巖漿般的熾熱。歸于平靜并非意味著止步不前,更不是碌碌無為,而是對人生、社會和事業充滿熱愛,是盡一己之能的無私奉獻。每一個人只有把求真務實與滿腔熱情相結合,把默默無聞的日常工作與激情澎湃的奉獻精神相融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能實現對生命價值的創造、對人生境界的提升?!拔以敢鉃楹哟笞鲆磺?,哪怕做一棵小樹?!边@是周曉明的母校情懷,也是所有河大人的心聲,更是百年河大走向振興、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精神力量。
“平常之中的極強烈責任感?!绷簡⒊壬f:“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力量能夠做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必熑胃惺侨魏我粋€人在工作中都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我們都是平常人,但平常之處見精神,每一個人都應該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愛崗敬業、忠誠履職、拼搏進取,在平凡中創造價值,在平常中奉獻精彩。“我已經給親戚們發過短信,欠他們的錢緩些日子還,但學校捐的錢不能用來還賬,一定要善款善用,錢雖然少,但要用微薄之力幫助別人?!憋嬎荚矗鲌D報,這就是兩名年輕人彌留之際的責任寄托,這種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必將賦予他人和社會別樣的精神洗禮。
三、以“三平”精神推動百年河大振興
在平凡中超越。有人問愛迪生,你一生當中有1000多項發明,而你最得意的是哪一個。他靜靜地說,下一個。有人問導演李安,在沉寂6年之后方有了讓國際電影界驚嘆的作品《臥虎藏龍》,你的成功來源于什么。他淡淡地說,堅持。有人問國學泰斗季羨林,怎樣才能像你那樣留下大師級的學術成就。季老慢慢地說,沉淀。河南大學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真理,堅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訓,秉承“團結、勤奮、嚴謹、樸實”的校風,在平凡中謀求超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了侯鏡如、袁寶華、王國權、趙毅敏、尹達、鄧拓、白壽彝、楊廷寶、高濟宇、姚雪垠、周而復、吳強、馬可、趙九章、梁光烈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社會名家,造就了40余萬名各類專門人才,在推動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教育振興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今天,河南大學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省部共建的平臺上,植根中原文化沃土,著眼經濟社會發展,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境界,在平凡中追求偉大,“板凳甘坐十年冷”,以穩定的心態和耐得住寂寞的勇氣,遠離雜念,超越世俗,嚴謹治學,樂學、敬業、恬淡、釋然,以非凡的踏實和堅韌追求學術的至高境界,努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在平靜中奮發。毛澤東曾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和拼命精神?!焙幽洗髮W的歷史就是一部自強不息的奮斗史。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大學先后輾轉于信陽、南陽、洛陽、西安、寶雞等地,雖然圖書、資料和儀器損失慘重,但仍辦學不輟。河大師生懷著滿腔熱血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四郊多壘,國仇難忘。”日寇的暴行并沒有嚇倒河大人?!皾鷿嗍俊痹谏n蒼嵩岳下、泱泱黃河邊,“風雨一堂”,堅守“悠且長”的中原文化,追求民主與科學,為抗戰和建設培養人才。如今,河南大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秉承“前瞻開放,面向世界;堅持真理,追求進步;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兼容并包,海納百川;不事浮華,嚴謹樸實”的辦學精神,注重內涵發展,搶抓機遇,自我加壓,心無旁騖,銳意進取。這種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匯成了以高水平大學建設為主線、促進河南大學全面發展和振興的澎湃大潮,學校順利進入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新階段,人才培養體系日趨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高水平大學的學科架構逐步形成。
在平常中升華。“我們今天已臨著生死的歧路口頭,若是甘于從此滅亡,自然無話可說,不然,則唯有努力奮斗,死里求生,復興我們的民族……愿中央大學擔負復興民族的參謀本部的責任。”這是1932年10月11日國立中央大學(即今南京大學)校長羅家倫在其就職演說《中央大學之使命》中向全體師生發出的強烈呼喚和緊急動員令。大學,崇尚理想與理性,注重責任與踐行,只有那些勇于承擔責任,敢于對國家、社會、人民負責的大學才能堅守大學精神,完成大學使命。河南大學在辦學實踐中時刻不忘大學使命,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緊貼中原崛起進程,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結構,發揮人才智力優勢,大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發展,在實踐中育人。學校開展了“中原城市群”“鄭汴一體化”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開展了“黃河學”、宋文化研究、納米材料技術研發、植物逆境生長發育調控理論和技術研究、奧運會保障項目——航空氣象綜合信息處理平臺開發以及造紙污染治理技術推廣等一批標志性理論研究和應用開發,在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思想庫”和“孵化器”的作用。
(作者系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附背景介紹:
侯艷麗,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02級本科生。2006年1月被確診為“梭形細胞橫紋肌肉瘤”。2006年2月17日,河南大學校醫院黨總支組織“為侯艷麗同學獻愛心”活動,募得捐款3000余元,化學化工學院師生捐款2萬余元,幫助她做了截肢手術。隨后她考入武漢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以超乎尋常的毅力堅持完成了學業。2009年8月,侯艷麗的病情惡化,離開河南大學三年之久的她收到了來自母校的3萬多元的捐款和河南大學校領導的親切問候。當時侯艷麗用顫抖的手執筆寫下:“感謝河大,我的母校,是您在三年前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三年后,又是您向我伸出了救援之手。我為自己是河大人而驕傲!”由于癌細胞擴散全身引發呼吸衰竭,同年8月底,侯艷麗離開了人世。侯艷麗在臨終前曾經委托哥哥在她去世后將未用完的捐款回捐給無私幫助自己的母校,為更需要的校友提供幫助。
周曉明,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級碩士研究生。2005年被確診為雙側炎性乳腺癌后,連續3次考研,最終獲得成功。2009年春節前夕,河南大學得知她家里已經支付不起醫療費用的情況后,在短短1年的時間里先后為她捐款4次,共9萬余元。周曉明在彌留之際給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凌發了一條短信:“我想如果我真的不行了,我要把剩下的錢再捐給河大,幫助學弟學妹。因為募捐的錢不屬于我個人。如果我能好,剩下的錢同樣這樣處理。我愿意為河大做一切,哪怕做一棵小樹。”
責編: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