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陳丹華
(遼寧科技大學圖書館,遼寧 鞍山 114051)
近年來,知識管理成為熱門研究領域。隨著信息資源的豐富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傳統的信息管理方式已明顯落伍,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知識,實現知識的組織、呈現、檢索、共享與創新成為迫切的研究課題。這就要求我們掌握并會使用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知識地圖。
知識地圖是一種能在語義和知識層面上描述知識的模型,其目的在于以一種通用、直觀的方式對知識進行獲得、組織、呈現和檢索,從而實現知識的共享與創新[1]。在知識管理領域,有學者將知識地圖定義為:知識地圖是知識目錄的總攬,是用于定位知識的知識管理設施,能將散落的知識匯集起來,予以有效的管理與維護,讓人們能夠充分地存取、分享、再使用這些知識[2]。
知識地圖首先是一個向導,不是知識集合,這是區別于以往信息工具的最大不同點;其次,它指向的對象是知識源,而這些知識源可以是顯性知識,也可以是隱性知識,還可以是擁有隱性知識的專家或員工;第三,知識地圖不僅僅要揭示知識的存儲地,通常也要揭示知識之間的關系;第四,知識地圖的最終目標是幫助企業員工實現知識共享。從以上特點可知,知識地圖只不過是一個向導,它明顯跳出了作為知識集合的知識庫的范疇,這一點已經得到共識。知識庫看重的是知識內容本身,而知識地圖關注的則是知識源以及知識源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知識一步一步地被人們利用,真正發揮其向導的作用。
在2002年10月舉行的知識管理全球討論會上,弗倫奇·考德威爾(Gamer Group公司的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副總裁)預言:在未來幾年中,分類學、本體論和知識地圖將會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將知識地圖分為四大類[3]:
①面向程序的知識地圖。這種知識地圖將關于某個業務流程的知識或知識源圖形化表示。這里的業務流程涵蓋了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機構的任何業務操作規程。例如可以是一個研究開發機構的某項技術或產品的開發過程,也可以是一個商業機構的商業運作過程等等。面向程序的知識地圖的主要作用是規劃知識管理方案并推動知識管理的實踐。
②面向概念的知識地圖。考德威爾稱之為“分類學”,是劃分組織等級和進行內容分類的一種方法。在知識管理中,分類學被用于網站站點或知識庫中的內容管理。
③面向能力的知識地圖。這類知識地圖將一個組織機構的各種技能、職位甚至個人的職業生涯視為一種資源并進行記錄,從而勾畫出了一張該機構的智力分布圖。它的功能類似于黃頁電話簿,可以使員工很方便地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專項知識(各種技能、技術或職責描述)。
④面向社會關系的知識地圖。這類知識地圖也稱為社會關系分析圖。社會關系分析圖揭示了不同的社會實體之間、不同的組織機構之間和同一組織內的不同成員之間關系的表現形式和處理原則。社會關系分析圖的一個作用就是對一個社會背景的共享信息進行分析。雖然知識地圖有著不同的分類,但是它們的基本功能和設計原則是一樣的。各種類型的知識地圖各有特點,管理者應根據管理的需要,采取最為合適的方式進行構建。而且通常一張具體的知識地圖是以上所提到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知識地圖的綜合。筆者就是采用這種構建方式對知識地圖進行舉例論證的。
簡單的專家知識地圖包括專家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主要用于提示用戶該學科領域有哪些專家,如何找到這些專家。完整的專家知識地圖還應包括專家之間的關系圖,考量專家之間關系的指標主要有共同發表文章的情況、共同參與項目的情況、研究方向、工作單位等。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及科學性,筆者僅以專家共同發表文章的情況進行量化分析。以遼寧科技大學陳雪波教授為例,通過對CSSCI 2000~2009年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得到與之共同發表論文較多的作者名單。

表1 與陳雪波教授共同發文較多的作者統計

圖1即為專家之間的關系圖,專家之間的連線表示其關聯情況,其中的數字即為關聯強度。圖2即為專家的知識領域圖,描述同一學術研究方向上不同學者的其他探究方向,以“遺傳算法”關鍵詞為關聯,選取東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遼寧科技大學各1名研究人員,判別不同研究方向,探求知識分布。

從一個學科所發表論文的關鍵詞分布情況就可以看出該學科的研究動態,以維普2005年至2009年“遺傳算法”關鍵詞為例,對比相關高校在“遺傳算法”這一研究方向的狀態及動態變化(見表2)。

表2 2005~2009年相關高校在“遺傳算法”方向研究的動態變化
以《控制理論與應用》、《控制與決策》、《控制工程》、《自動化學報》4種核心期刊為樣本,對關鍵詞進行統計(見表3)。

表3 2006~2009年高校在4種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關鍵詞統計
繪制知識地圖,將知識進行重組,為知識創新提供了條件,使我們在工作中能夠利用知識地圖技術進行信息服務。知識地圖是一個動態系統,知識庫內容需不斷地補充、更新,以便滿足讀者新的需求,并保持服務的連續性。圖書館應集中部分能勝任知識化信息服務的館員,操作知識地圖的繪制,以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知識地圖是實現知識管理的重要工具,學科知識地圖的構建更是意義重大,學科知識地圖將本學科的知識單元提取和關聯,并探索文獻與關鍵詞的內在聯系,不但實現對顯性知識的管理,還為普通學者提供知識檢索和拓展。學科知識地圖通過統計分析作者的研究行為和學術關系,實現對隱性知識的管理,有助于考察學科發展情況,并為學科知識管理和學科評價、專家召集等活動提供指導[5]。
知識地圖這一知識管理技術為知識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平臺。可以把信息內容恰當地表達出來,快速而準確地傳遞給用戶,使用戶明白信息內容是知識地圖繪制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知識地圖并不是將所有信息都收集起來,而是有針對性地識別,將有用的知識收集、組織、分類、存儲而形成知識庫,利用超鏈接技術將孤立的知識庫連接起來。再利用知識地圖進行知識重組,為知識創新提供條件,這也正是知識服務的關鍵所在。
知識地圖的實質是一種導航系統,它有助于知識的重復利用,節約檢索和獲取時間,在相互獨立的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以促進知識共享。利用知識地圖技術進行知識服務,是咨詢部門進行咨詢服務的手段。
[1] 陳強,廖開際,奚建清.知識地圖研究現狀與展望[J].情報雜志,2006(5):43-46.
[2] 陳強,孟月萍,周如旗.知識管理中知識地圖及其知識應用研究[J].全國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教育論文集(第13集).中集[C].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468-471.
[3] Deborah Plum ley.Process-Based Knowledge Mapping.http://www destinationkm.com.
[4] 康永興.知識地圖.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6):130-132.
[5] A.Gomez,A.Moreno,J.Pazos,A Sierra-Alonoso.Knowledge maps:an essential technique for conceplualization.Data Knowledge Engineering,2000(2):16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