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英
(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9)
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提供文獻資料,其服務目標和承擔任務非常明確。它以藏書精、專、深而區別于其他類型館。以明確的專業設置和層次鮮明的讀者需求為基礎,組成了實用的文獻收藏體系,體現出文獻為特定讀者收藏,讀者使用文獻內容集中,文獻類別鮮明,同類文獻選擇范圍較大的特點。館藏建設必須適應這種需求,在文獻的類型、種類、數量上合理組配,精心策劃,為教學和科研提供高質量的藏書。
高校讀者群體性很強,可從不同視角根據某些屬性來區別。然而又不能從某側面簡單地劃分讀者的歸屬,因為高校讀者是由多種因素合成的組合體。
1.1 按學識層次,可將讀者劃分為???、本科、碩士、博士。這不僅可在學生群體中鮮明地劃分,也在教職工中明顯存在。這種區別不但標明讀者受教育程度,也是征集文獻的重要依據。
1.2 按職業差別,可將讀者劃分為學生、職工、教師、科研人員等。但它只表明讀者的職業身份,不能說明學識情況和專業能力。職業層次是館藏建設的重要依據,各館大都把它作為讀者利用圖書館權限的標志,借閱證發放大多是以讀者身份來確定。
1.3 專業區別,除極少數職工讀者外,絕大多數讀者都受過一定的專業教育,可以按其學過或從事過的專業劃分,歸屬明顯、集中。讀者也常常以專業來表明自己的學歷和職業特點。學校為了強化優勢,打造品牌,把專業劃分為重點和一般,設置許多重點學科,使讀者區分更加細化。專業團隊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由研究人員、教師、學生和其他相關人員組成,打破職業界限,形成專業歸屬。所需文獻既有程度上的差異,又在專業上相通。因而專業人員數量和層次分布是館藏建設的重要參考數據,也是學校下撥經費的依據。
高校中的每個讀者都是職業、學識及專業的集合體,所需的文獻是多樣性的、綜合性的。在進行館藏文獻建設中,不能簡單地以讀者群的某一特點來組織藏書,不然會造成采訪工作失誤,使文獻類別失去平衡,影響文獻的利用。
在高校圖書館中各類讀者利用文獻存在明顯的差別,不但目的、用途、時間不同,對文獻的質量、數量、類型、載體形式的需求也有差別。論其差別的原因很多,除職業、學識、專業等因素外,還有讀者個體的興趣愛好、事業觀念、學習習慣等原因。從使用文獻實際來看,主要原因在于職業和專業兩方面。
對文獻質量上的需求,不同讀者群體存在著很大區別(見表 1)。

表1 不同讀者群文獻需求比較
就職業群體一般需求而言,學生讀者使用文獻的頻率高,流通量極大。按教學要求閱讀、個人愛好的隨機性、使用文獻缺乏系統性是學生讀者頻繁借閱圖書的重要特點。教師需要廣泛的教學參考資料,重視知識時效性,促使教師經常地借閱資料??蒲腥藛T查檢文獻資料數量大、系統,一旦得到便處于穩定狀態,使用頻率不高。職工使用文獻的數量較少,借閱頻率低。文獻借閱數量及流通頻率是館藏文獻數量平衡的參考。
在不同文獻載體的使用上,職工中工人數量雖少,但在高校仍然存在,他們借閱主要為消遣用,大都使用紙本書。職工成分復雜,所需文獻內容龐雜,時效性需求較差,也以紙本文獻為主。學生需求文獻時效性強但不急迫,對新文獻形式接受較快,紙本和電子(含計算機網絡)、錄像、錄音等文獻綜合使用。由于電子文獻在圖書館大都有償使用,限制了學生應用,故此紙本文獻仍占主要地位。教師需要掌握本專業系統理論,了解前沿知識和發展趨勢,既注重知識“新”,又追求“博”,各種載體文獻都需利用。由于計算機普及和使用圖書館設施優于學生,因此越來越偏重于電子文獻??蒲腥藛T非常注重專業文獻的系統性和時效性,經常使用數據庫和網絡資源,其他文獻使用較少。
館藏體系是圖書館根據讀者特點、發展規模、經費狀況,合理建立的一套文獻收藏系統。
縱向上,館藏文獻應呈多元放射狀態,依據專業設置和各類讀者實際需要,合理布局各個類別。每個類別要有層次性,呈現出專深、比較專深、一般等區別。
橫向上,各類別文獻應隨本專業讀者數量大致平衡。除學校突出某些專業重點建設增加數量外,各專業都應根據實際需要配備適當的文獻,數量要大致平衡。
要做到專業文獻合理布局,必須抓好數量環節的控制。首先,要根據館藏情況和讀者實際需要選擇文獻。其次,確定專業藏書的最低保障數量,只要開設專業就應有一定數量的文獻保障,這種數量應包括當前實際需要和一定時間段的發展需要。第三,要保證新文獻(可以近5年出版為限)在藏書中的比例,使讀者都有新書利用。第四,制訂文獻采購標準(或稱細則、原則等),規范文獻采集,杜絕隨機行為,不應有讀者和專業歧視現象。第五,確定不同載體不同類型文獻中同種文獻的選擇原則,以減少重購率。
保持各讀者群持有文獻數量的大致平衡,并非平均,而是要使其有適量的文獻可用。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已藏數量,這是供給基礎,大致平衡能起到資源保障作用。二是新藏數量,依據館藏和讀者需要實際補充,起著調節作用。數量的大致平衡,是館藏體系建設健康發展的基礎。數量在文獻平衡中有兩種含義,一是每類文獻的品種數量;二是同種文獻的冊數,這兩種量的合理搭配才是適宜的藏書數量。
館藏數量在一般情況下趨于穩定上升狀態,若不遇剔舊、贈送等不會減少。每個類別都在以不同數量累計增加,在不經控制狀態下若干年后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館藏體系建設中建立有效機制,平衡各類文獻的數量是不可缺少的環節[2]。平衡的措施就是依靠新進館文獻調節。如何利用新文獻來調整館藏中不盡合理的數量布局,就成為采訪工作的重要任務。
新進館文獻數量處在不穩定狀態。不穩定的經費、招生數量、文獻價格和文獻出版市場等原因,是影響進館文獻數量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又是圖書館難以控制的。在現有環境下,有效地選擇文獻,鞏固館藏優勢,彌補不足,是很重要的工作。必須把握這樣幾點:
首先,了解全館概況,熟悉館藏。諸如讀者數量每年的增減、專業設置的變化、共同課用書所占比例、重點專業和普通專業劃分、學校發展規劃、經費狀況等;以及現有館藏的專業分布、各類文獻的基本數量、特色藏書、重點藏書、各種載體類型文獻的比例等。
其次,掌握館藏文獻的使用狀況。隨時對文獻流通情況進行測評,掌握哪些類處于過剩狀態,哪些文獻館藏不足等。還要了解新文獻的流通、各載體文獻的利用情況。
第三,熟悉出版市場情況,廣泛收集出版信息。
第四,知悉預訂的文獻在本館收藏情況,以及讀者使用前景。每訂一種文獻都應盡可能地查重,驗證本館已藏情況,減少重購率。同時要根據在館的該類書流通頻率,預測出某些文獻進館后的使用前景,再作出決定。訂購大型文獻集合(數據庫、連續出版物、叢書等)時要考慮所含子文獻在館藏中的重購率,要對應用前景進行預測,謹慎選擇。
第五,了解各載體文獻中單位文獻的價格差。如大型數據庫價格很貴,但文獻容量大,按單位文獻計算優于紙本圖書。古籍類電子文獻的單位價格遠低于紙本??蓴祿焖瘴墨I多與館藏重復,若選擇性訂購,單位價格就會大幅度提高。
新購文獻受經費控制,文獻選擇必須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在常規采購狀態下,一類文獻選擇數量多,就意味著其他類文獻必須減少,調控效果很直觀,因此必須按“標準”操作,把握尺度。
如何計算館藏文獻中各類別文獻的數量和同種文獻的數量,目前還沒有規范可循,只能按本館實際需要來尋找最佳計算方法。
類別的調整來源于幾個途徑:常規采進、對某些子類的調整、新增專業的補充、特殊需要等。常規采進是主體,占進館文獻的絕大部分,在一般情況下數量變化不會太大。雖然常規采進中已含有對原館藏不合理部分的修正,但還必須運用特殊手段來調整。例如對某類文獻中的子類(如基本原理、應用理論、題解參考等)的調整,過多時可采取提存剔舊方式減少,過少時則增加經費添置。新增設專業必須以一定數量文獻為基礎。許多學校為保證專業開設及運行,會集中經費購置所需文獻。特殊需要是指為了某項任務或活動,臨時采集文獻的做法。某些學校為了迎接高校評估,突擊采購,動用幾十萬元不加選擇地購買書刊,這種做法對館藏建設遺患無窮。選擇是優化館藏的手段,不論通過哪個途徑調整文獻數量,都要經過文獻的選擇。選擇的依據就是文獻采購標準,它的制訂對館藏建設非常重要。
同種文獻的其他冊數,通稱為復本。作者和內容相同就應看作同種文獻,第二本以上均應視為復本[4]。其他各項如出版社、出版時間、版型版式、其他作者等有所變化,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文獻的屬性,就可按同種文獻計算復本。這樣經濟、實用,不但可節省購書經費,而且可減少藏書空間。
復本的最佳測算一直是館藏建設的重要內容。但一種文獻應入藏幾本,多少讀者應擁有一種文獻,沒有規范的參數,只能依據館情來確定??蓞⒖嫉囊蛩睾芏?,如某類專業文獻的館藏數量、文獻流通情況、讀者數量;購書經費狀況、出版情況;某種文獻使用者的數量、一段時間內的變化;某些學科知識的更新速度;每類文獻最低保障冊數、普通讀物提供限度等,只有綜合地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準確測算每種書的適宜冊數。目前各館管理模式、服務方式、閱覽條件都不相同,計算復本的方法就不一樣,如有很多圖書館一直延續著“一三五率”:專業性強者購1本;專業性較強者多購3本;教學參考書、文學、通俗讀物等購5本。這種購法普遍存在,但并不科學。復本應立足讀者需求,經過科學的測算,使有效的經費花得恰到好處,使所購文獻高頻率流通。
確定復本數量要謹慎,在一定入藏量中,復本平均值少就意味著可增加類別數量,復本量多則需要減少類別的數量;增加一種文獻的復本量,就要減少其他文獻的數量。各類別文獻的復本數量如何確定,應有一個可遵循的用文字固定的規范,以保證其穩定性,不能因人、因時、因事而異。這種規范就是“文獻采購標準”。
文獻類別的選擇、復本的確定是藏書建設中最直觀的工作,必須用科學的方法統籌規化,提高文獻收藏質量,使館藏成為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文獻資料庫、思想庫、信息庫,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
模型的4個因素(讀者、藏書、布局、采購)在上文中已經詳細闡述,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怎樣?又怎樣構建模型呢?
5.1 關系
讀者、藏書、布局和采購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密不可分。首先,只有讀者去利用藏書,我們的藏書才能體現其自身價值,如果我們的書沒有讀者去翻閱,那么,它們與廢紙沒有區別;其次,讀者的需求決定著藏書的布局,圖書館的藏書布局主要是為了盡可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沒有了讀者的需求,一切布局都是毫無意義的;再次,讀者的需求和布局決定著采購,采購不是盲目的,它主要看讀者的需求和布局,脫離了以上兩點,采購只能是紙上談兵??梢姡x者在4個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據此,筆者建立了以讀者為中心的高校圖書館網狀關系模型。
5.2 模型

從圖1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四者的關系:
①讀者利用藏書,所以文獻的收藏由讀者決定,讀者對于藏書起決定作用。
②一所圖書館有什么樣的藏書,決定了圖書館有怎樣的藏書布局,所以,藏書是合理布局的基礎。
③藏書和布局指導采購,采購的質量直接受二者影響。
在整個模型中,讀者是中心,即讀者決定了藏書、布局和采購,只不過它的決定級別不同,藏書處于一級,布局處于二級,采購處于二級和三級,而它們3個最終的中心都是讀者,所以,在高校圖書館這個關系模型中,讀者應處于最重要的位置,一切工作都應圍繞讀者而展開。
[1] 姚倩.出版發行市場化運作對圖書采訪的影響.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34-37,61.
[2] 陳堯禧.試論藏書品種與復本的關系及對策.圖書館學刊,2003(6):55-57.
[3] 董風華.名著的復本認定及著錄.江西圖書館學刊,2005(2):45-46.
[4] 張立新,牟肖光.關于復本及版本問題的探討.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8):173-176.
[5] 曹臻.大學圖書館館藏中文圖書復本的配置.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