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 茜 熊利紅 鄭 偉 王新霞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 200241)
高校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主要注重于大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學生綜合信息素質的教育,這種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和大學教育發展目標的需要。國外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掀起了信息素養教育的熱潮,美國圖書館協會于2000年編制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1]。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問題近年來也逐步受到重視,2002年2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3條明確規定,當前高等學校圖書館5項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這是我國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隨著信息素養教育的興起,也開展了關于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研究[2-3]。因此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如何改革當前的文獻檢索課程使之更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目前圖書館用戶教育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了解國內相關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筆者對國內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和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文獻調研。同時,通過網上調查和現場調查的方式對本校大學本科生、研究生開展了信息素養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現狀。
目前,全國各高校都開設有針對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信息檢索課程,其中部分高校為必修課,部分高校為選修課。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的馮太琴[4]在2004年對北京、天津、山東和廣東等省市的43所高校進行了一次文檢課開課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所調查的43所(包括3所專科)院校中有42所院校對大學生開設了文檢課,占所調查院校的97.7%。大多數高校針對本科生的文檢課采用選修課的方式開設,有部分院校根據專業特點采用必修課的形式,授課學時大多在16~32學時。在39所院校中(有4所院校不招收研究生),為研究生開設文檢課的有23所,其中8所高校已將其列為研究生必修課。她提出,本科生應該側重于檢索過程和檢索內容;而對于研究生則應側重于檢索方法和檢索技巧。重點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以及信息獲取和利用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評價和分析所獲得的信息。
廣東醫學院圖書館的張亞莉[5]2003年10月~2004年12月通過網絡調查了全國12所重點高校43個專業的本科培養計劃、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議案、課程進度表等123個文件。調查指出,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文獻檢索課側重于圖書館數據庫的檢索技能以及檢索方法方面的介紹,缺少整體課程規劃目標,忽視學生在確定信息、評價信息、交流信息和利用信息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忽視信息意識、信息道德等非認知因素的培養。許多高校的文檢課發展在低谷徘徊,遠遠不能適應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要求。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對文獻檢索課的設置都比較重視,并且陸續開設了多類型、多層次的課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師資缺少培訓、學校對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不重視、學生信息意識淡薄、全國高校之間缺乏合作與交流,導致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教學內容單一,側重于數據庫的使用方法與技巧的逐一講授(即信息檢索),缺少信息素養教育的整體把握與規劃,對于如何正確評價選擇信息、如何有效分析利用信息;管理、組織、交流信息;合理合法利用信息等方面都涉及較少。
采用網上調查和現場調查的方式進行調研。問卷內容涉及信息素養能力和文獻檢索課程的現狀等。信息素養能力調查主要包括表達信息需求;識別選擇信息源;檢索獲取信息;正確評價選擇信息;有效分析利用信息;管理、組織、交流信息;合理合法利用信息等方面。文獻檢索課的現狀主要從文獻檢索課的認知度、課程內容結構、教學和改革方向等方面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全面了解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探討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向和對策。
僅有36.1%的學生知道信息素養的概念,其中本科生占33%,碩士生占43%;其中近40%的學生是通過瀏覽網站獲知這個概念的,近20%的學生是通過文獻檢索課程獲知,只有約10%的學生是通過閱讀書刊知道的。
為了了解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我們從使用搜索引擎、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手工檢索圖書和期刊、網上咨詢圖書館員、請圖書館員現場協助和請教專業教師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高達90%的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首選搜索引擎,但是同時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此外,傳統的手工檢索方式也有近半的選擇。

中文圖書和中文期刊以及網絡免費資源是學生使用率最高的內容(見圖2)。而選擇外文期刊的人數卻僅為1/3,這說明現在學生過于偏重國內文獻,忽略對國外最新信息的獲取。

關于圖書館開展的一系列有關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活動,參加人數在50%以下,但高達60%的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的是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大量的信息灌輸,這也表明學生們更希望能夠學習到實用的信息檢索技能,而不是空洞的理論知識。
目前各高校圖書館都開設有相關的文獻檢索課程,雖然99%的學生聽說過圖書館有關于信息檢索方面的課程,但是選修這些課程的人數卻不到50%,說明圖書館在課程的宣傳上已經做到位,但讓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接近實際,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關于信息檢索課程的開設階段,絕大多數學生選了本科一年級和研究生一年級,因為這個時期是學生修讀課程的時候,業余時間比較多,而且也比較需要利用一些信息檢索技能來獲取信息,因此,這是開課的最好時機。
3.3.1 對信息資源的選擇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學生偏好使用網絡搜索引擎、中文圖書、中文期刊等信息源,不重視使用外文數據庫,這可能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低或對國外先進學術成果了解不多有關。
3.3.2 對文獻檢索課的認知
最需要這方面課程的研究生們普遍認為,由于對信息資源檢索利用技巧與方法了解不足,他們認為這門課非常有必要,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真正選課的人數卻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生們的課業負擔以及科研負擔比較重,尤其是理科研究生,要做大量的實驗,可能沒有時間來選課。另外,學校相關的管理部門也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從學校的角度要求學生選修這門課程,或者從導師的角度來要求學生選修課程,畢竟信息素養能力是做好科學研究的基礎。
3.3.3 圖書館對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引導
從調查問卷上看,仍有20%左右的學生認為網絡免費資源是最好的信息源,甚至很多學生查資料就上GOOGLE、BAIDU這樣的搜索引擎,但是這些搜索引擎查到的資料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有些資源可能不是正式的信息源,如來自一些論壇或博客的信息,這就會給學生以不利的引導。因此,圖書館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使他們充分了解不同信息源的特點,從而引導他們正確使用各種信息源。
針對現狀,我們應該認識到,高校圖書館應該成為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引導者,對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當前的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應該努力開展創新研究,除秉承傳統的教學方式外,還應該積極開創新的教學模式,以符合現代大學生的需要。
目前,高校圖書館已經有多年開設文檢課的經驗,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人員,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在實施信息素養教育中占有很大的優勢,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信息素養教育的使命。其次,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將教學內容從單一的文獻檢索課程轉換為豐富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將信息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如何正確評價選擇信息、如何有效分析利用信息;管理、組織、交流信息;合理合法利用信息等方面內容補充到文獻檢索課程當中,使文獻檢索課程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文檢課的教學對教師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將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傳授給學生,還需要不斷關注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并穿插到文檢課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可以體會到教師在與他們一起解決最急需的問題。如:在本科生的教學中增加網絡數據庫與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的指導;在研究生的教學中增加如何撰寫英文文章、如何往SCIE期刊投稿以及如何實施文獻管理等內容。
網絡的發展為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轉變創造了條件,除了傳統的開設公選課的方式之外,圖書館還可以借鑒國外的信息素養教育經驗[6-8],開展多種類、多層次的教育與宣傳工作,如建立網上信息素養教育平臺、開放信息素養教育博客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遠程教育與課程教學的結合,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到信息素養教育的熏陶。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可以開展多種課時長度以及多種學分的選課方式。
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聚集地,不僅擁有大量的紙質資源,同時也擁有大量的電子資源,因此,在加強信息素養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各高校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給予高度關注,相信各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一定會越做越好!
[1] 張靜波.美國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比較研究[J].情報雜志,2007(10):126-128.
[2] 周健,張靜波.高校信息素養教學模式探討[J].情報雜志,2006(10):133-135.
[3] 袁曦臨.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建設與學習模式的探討[J].現代情報,2007(11):199-201,206.
[4] http://edu.lib.tsinghua.edu.cn/ElectronicJournal/WenZhang/0602/FengTaiQing.doc.
[5] 張亞莉.高校信息素養課程規劃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6(3).
[6] 王曉力.國外高校信息素養教育[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1):92-96.
[7] 杜安平.澳大利亞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剖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4):637-640.
[8] 趙浩鎮,Nancy O’Hanlon.俄亥俄州立大學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及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