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林
2008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成為我國的第五個保稅港區。國際國內航運界、貿易物流界、金融界對梅山保稅港區的開發建設表現出濃厚熱情,可以說形成了“梅山熱”。
但是,梅山島應該怎樣開發?梅山保稅區的戰略定位如何選擇?這是一個關系到浙江乃至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全局的問題,需要用一種超前的戰略眼光,作出一種科學合理的戰略選擇。
一、梅山島的區位特點與經濟優勢分析
1.梅山島的區位優勢分析
梅山島位于寧波港東南部,全島面積 26.9 平方公里,加上東北側青龍、撲蛇兩島及正在實施的9平方公里圍涂,總面積為36.3 平方公里。
梅山島北靠北侖主港區、南接舟山諸島、西連象山港,是寧波—舟山港的樞紐區塊。從國內航運看,梅山島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沿海, 位于南北航線、江海聯運的“T”字形交匯處,擁有作為國內航運樞紐必須具備的位于扇面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
從國際航運位置看,梅山島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梅山島地處國際錨地,瀕臨國際主航道。這條主航道包括大西洋—地中?!K伊士運河—紅?!鱽啞《妊蟆R六甲海峽—日本海—北太平洋—美國西海岸,承擔了國際貨物貿易量的60%以上,全球60%—70%的集裝箱運輸,也是主要國際中轉港的集中地。梅山港區與國際航道相距不足50公里,航運區位條件優于上海、天津和大連,符合國際中轉大港發展的自然條件。
2.梅山島的腹地經濟優勢分析
包括梅山島在內的寧波港直接經濟腹地主要是浙江省,間接腹地則包括長江三角洲乃至整個中西部地區,梅山港因此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
浙江省作為寧波港的主要經濟腹地,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對外貿易增長迅速,2007年,全省GDP達到18640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31%,浙江省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目前已經突破千億美元大關,浙江已經成為我國的外向型經濟大省和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2007年長江三角洲16城市經濟總量共完成GDP達到46672億元,占全國GDP總量的18.9%,利用外資總額占到全國的半壁江山,達到52.1%,長江三角洲地區世界制造業基地的國際競爭力,必將推動整個地區國際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作為梅山港區的間接腹地,其持續的間接發展能力,將推動整個區域國際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靠近寧波港的“七省兩市”(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3000億美元,集裝箱吞吐量達到8700萬TEU。
3.梅山島的地理環境優勢分析
梅山島具有建設港口的天然資源優勢和建設成本優勢。梅山島岸線資源條件優越,梅山島離北侖穿山主港區和舟山六橫島6—8公里左右,處于寧波—舟山港的核心區域,平均水深海岸線總長22.5公里,其中深水岸線7公里,平均水深15米以上,最深處達69米,能夠停泊超級油輪和第五代、第六代集裝箱輪,可建設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11座,梅山島具備了建設國際深水樞紐港的天然條件,是北侖港區目前唯一未開發的深水岸線。
梅山島四面環海,適合封閉式開發管理,是設立自由貿易港區的天然選址;梅山島以平地為主, 其中約一半可以開發。目前梅山島的居民數量不多, 且相對集中, 動拆遷費用較低, 土地開發成本相對較低。梅山島交通便捷。梅山島與大陸僅離500米左右,距離寧波市中心40公里、機場50公里。正在建設的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和沿海中線公里,建成后將通過跨海大橋與梅山島相連。
二、梅山保稅區發展的戰略定位
要實現將梅山島發展成為浙江乃至東南沿海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還必須從具體的產業導向和產業布局上做出長遠的科學規劃,必須首先搞好梅山保稅區發展的戰略定位,把梅山保稅區加快建成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實驗港區。為此,必須從以下幾方面作出產業發展的戰略安排。
1.以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為龍頭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集裝箱運輸、多式聯運的發展,推動了國際港口注重商業、物流功能的拓展;競爭和爭取盈利推動港口努力向第三代港口轉型,力圖成為國際貿易的綜合物流中心和國際貿易的后勤基地,以適應跨國公司的經營需要。
在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中,現代物流業是先導性產業。根據國際貿易發展的這一新形勢,梅山島要重點發展國際物流業,包括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等。在發展方向上,依托現有物流通道,實現與上海、浙江省中西部的市場對接,并對安徽、重慶、四川、貴州、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拓展;在發展重點上,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促進物流產業鏈延伸,逐步形成加工、裝配、包裝、增值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物流體系;在物流貨種上,發揮已形成的產品市場優勢,加快家電、服裝、汽車零部件等貨類分撥配送中心的建設,逐步形成骨干貨物的物流交易基地;并帶動貿易、金融、咨詢、信息等生產服務業發展,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其最終目標是形成立足于寧波、依托浙江、服務長江三角洲、輻射中西部、對接海內外的國際采購和國際配送中心。
2.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為主體
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具有要素集散功能、綜合服務功能,產業集聚功能,制度創新功能,是區域性資源配置中心。生產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是衡量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高端服務功能是梅山港區發展的支撐功能,其發展重點是:(1)航運服務。要大力發展航運代理、航運交易、航運咨詢等相關服務,建立港航企業集群、航運市場要素活躍、配套服務完善的航運綜合服務區。(2)金融服務。大力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發展總部經濟,提升國際結算、外匯交易、金融服務功能,爭取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建立大宗物質的新型交易市場。(3)中介和信息服務。積極開發適合港區發展的技術研發、融資輔助、知識產權代理、檢驗檢測、法律咨詢、資產評估等專業服務,建設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中介服務平臺;加速EDA平臺聯網運作,實現各方面信息資源的整合,提升服務效能。(4)生活休閑服務。建立適合港區的主要人群需求的居住、餐飲、商貿、旅游、休閑功能區、借助周邊旅游資源綜合效應和自由貿易港區的政策優勢,積極開發國際郵輪基地。
3.以適度發展轉口貿易為中心
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國際樞紐港已成為支持世界經濟、國際貿易發展的國際大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連接全世界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中心環節。
梅山島優越的區位條件和港口運輸優勢,加上連結廣闊的經濟腹地,決定了其具有發展一般商品轉口貿易的有利條件。當前,依托寧波港區廣大腹地的經濟發展基礎和產業升級需求,適應全球貿易自由化新趨勢,梅山港區應該大力拓展國際中轉和國內中轉業務,有重點的發展轉口貿易。寧波港的發展目標是建成集裝箱樞紐港和遠洋國際干線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和前提條件就是國際中轉功能。梅山港區應該積極爭取交通運輸部支持國外輪船公司在港區開展捎帶中轉業務,拓展和延伸港區的服務腹地;同時,在鞏固和擴大省內集裝箱貨源的基礎上,把開拓間接腹地特別是長江沿線、東部沿海地區的集裝箱貨源作為重點。
建立梅山島自由貿易港區, 就是要通過在港口發展貿易、海運、理貨、海運代理、貨代、倉儲、商展等業務, 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轉口貿易提供便利、優質和低成本的對外貿易服務。
4.以建立科技出口加工區為重點
出口加工功能是自由貿易區的一項基本功能,也是推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梅山自由貿易港區既要承接保稅物流園區的功能,發展國際物流,又要吸納產業層次更高的制造業,以引領出口加工區的產業升級。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要求梅山自由貿易港區不僅要成為物流增值服務的集聚平臺,而且要成為關聯度強、科技含量高的產業集聚區塊。要重點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生態友好型的高科技產業,成為浙江省的新型產業基地。
因此,梅山島要以科技出口加工區作為自己的定位與發展方向,以高端加工制造和研發為重點,著力培養優勢產業鏈,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建設長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科技出口加工區,全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要創建新的對外開放功能區,提高出口加工制造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向研發、物流等高端產業延伸。以航港強省戰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帶動國際物流、國際貿易等市場服務業發展。
三、建設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實驗港區的戰略舉措
要實現將梅山島發展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實驗港區,必須按以下幾個關鍵點進行新的規劃。
第一,以太平洋西岸的國際物流中心作為戰略目標。梅山島具有建成我國第一個國際物流中心的天然有利條件:其一、梅山島為一獨立島嶼,孤懸海上,不需要用柵欄將其與其他地方隔開,便于封閉式管理;梅山島依靠天然良港,建成碼頭后除了轉口貿易外,島上其他區域可以建成自由貿易區,提供倉儲、分撥和包裝等服務,形成商業性自由貿易區。其二、梅山島為寧波大港的一部分,當北侖港、舟山港均發展成為出口加工基地后,為了避免功能雷同而形成內耗,當然可考慮梅山島另辟蹊徑,以建成寧波大港的分工協作體系。其三、梅山港面積龐大,其面積達36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第一大保稅區,便于全方位的規劃和獨立發展。
第二,基于將梅山島發展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區的考慮,就應該把保稅區政策覆蓋到梅山島的所有港區,而不是象現在分成保稅區和非保稅區兩塊進行規劃。 在各個港區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基礎上, 實現海關監管、區域功能、行政管理、發展地域、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新突破, 實質地推動區域一體化, 建設梅山國際自由港區。
第三,科學定位梅山島在寧波大港的地位。梅山島港區的建設,要從寧波—舟山港全局著眼, 統籌規劃開發與協調管理;對寧波—舟山港在產業規劃、產業布局和產業聯動等方面要重新進行功能整合;要處理好梅山與周邊港區的功能分工, 合理安排產業、區域基礎設施等的空間布局,最終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分工協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注意保護環境,將梅山島建成自由生態港。在近期開發過程中, 需要加強區域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 妥善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資源效益的有機統一, 積極促進區域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建設梅山島自由貿易港區,可分兩步實施:
第一階段:2010—2015年,保稅港區建設。在梅山島核心區7.7平方公里區域內實施保稅港區建設,重點實施好項目的布局建設,主要是協調好城市組團、村鎮之間的功能和空間關系,全面完成梅山島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要發揮保稅港區綜合改革先行的優勢,為下一步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做好各種準備。
第二階段:2016—2030年,在梅山全島36.3平方公里范圍內實施整體開發,要充分借鑒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港模式,逐步探索試行自由貿易港的自由貿易政策,自由投資政策,自由金融政策,自由購物政策,使港區功能得到充分發展,把梅山島由保稅港提升為自由貿易港區,成為亞太地區國際航運中心。
按照這個規劃,到 2030 年,梅山島將建成以港口為依托,現代物流為支撐,形成體制開放、充滿活力,具有現代都市氣息、濃郁田園風光的現代化“自由貿易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