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峰/燕山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謝姝琳/燕山大學 圖書館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自1998年誕生以來,以其規范、權威的信息檢索和引文分析服務得到了一致認同,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主要文獻信息查詢與評價的重要工具,也為學術期刊研究與管理提供了信息平臺。《統計與決策》從2004年起連續入選CSSCI,本文主要利用2004~2008年CSSCI數據庫提供的信息資源,通過多種定量指標對《統計與決策》進行載文被引特征及影響力分析,以期為促進期刊發展提供借鑒。
CSSCI提供了來源文獻、被引文獻、優化檢索等多種信息檢索,其中來源文獻規模是基本穩定的,相對而言,被引文獻規模年度特征更受關注。如表1所示,被引文獻規模變化階段性明顯,總體呈現倍增態勢。

表1 1998~2008年被引文獻數量
《統計與決策》被引用的文章中,刊發時間最早的為1991年第5期的《宏觀經濟監測預警指標體系與方法》,作者是時為中南財經大學計統系博士生的劉劍平。1998~2008年,該刊被引文獻1629篇,計1791篇次。其中,1998~2003年6年間,被引文獻77篇,81篇次;年均引文12.8篇,13.5篇次,可見這一時期《統計與決策》文章質量在學術界得到了一定的認可。2004年《統計與決策》入選CSSCI來源刊,并成功連續入圍。隨后的 5年間,被引文獻1552篇,1710篇次,分別是前6年的20.1倍,21.1倍;并且,2004~2008年被引文獻呈現成倍增長的發展態勢。入選CSSCI給《統計與決策》帶來的發展機遇可見一斑。
1998~2008年被引文獻篇次在5次(含5次)以上的文章共16篇,93篇次。其中3篇文章同一年度被引4次,7篇文章同一年度被引3次,兩者合計文章數量占16篇文章的62.5%。引用期刊主要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人文經濟地理等學科領域與綜合性社科期刊及高校綜合性社科學報。統計學期刊引用篇次為13次,占總引用篇數的14%;其中,《統計與決策》內部交流11篇次,《統計研究》引用2次。

表2 1998-2008年高頻被引文章(排除作者自引)
考慮到部分引用不規范問題,經本文作者進一步考證,2005年11期刊發的《從基尼系數看居民收入差距》,單篇被引用篇數最高為8次。從被引文章刊發年度分布看,1998、2000、2001、2004年各1篇,2002年3篇,2003年2篇,2005年5篇,2006年2篇,基本反映了高頻引用的規律及學術研究的周期性,同時反映出近年來學術界對《統計與決策》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從研究內容指向看,圍繞重大經濟社會問題的實證性研究文章有7篇,占43.75%;統計及評價理論、方法研究有5篇,占31.25%;統計指標及指標體系、模型構建研究文章有3篇,占18.75%;理論評述性文章1篇,占6.25%。
此外,本文還統計了單一年度被引高頻文章,被引篇次在3次以上的文章21篇,被引用67次,其中被引用篇次為4次的文章4篇。從文章刊載年到被引用高峰年,間隔期為2.5年左右,2005年最高為6篇,基本上符合文章被引用峰值的統計規律。從被引年度看,被引次數在3次以上的文章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如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別為4篇、6篇、9篇。

表3 高頻被引文章的核心作者
表3中列出了被引用篇數或篇次較高的9位作者信息,合計24篇文章,51篇次,篇均2.125次。從被引用數量看,有6名作者最大被引用篇數為3篇,最大篇均被引用次數為4次。從職業背景看,9位核心作者皆為經濟管理學科教學科研第一線的高校教師或研究人員。從地區分布看,9位作者所在單位中,南方省份院校占到8個,進一步印證了《統計與決策》的地域性。從院校分布看,9所院校單位中,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5所,占一半以上;其余4所為地方重點財經類或綜合類大學。但是統計學國家級重點學科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未在其中。
CSSCI來源刊有嚴格的遴選原則與科學的選刊標準,能夠連續8年入選CSSCI,本身就說明了《統計與決策》質量較高、影響較大、編輯出版比較規范。尤其是作為地方科研所主辦刊物,實為難得。CSSCI來源期刊(2010~2011年)選刊說明中指出,每類期刊按2006~2008年他引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的加權綜合值高低排序。如表4所示,定性地給出了《統計與決策》在CSSCI統計學期刊中的學術影響位次。2004年首次入選CSSCI,實現了突破;經過4年時間乃至更長的積累,該刊影響位次由第4位提高為第3位,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同時也應該看到,位次中等靠后的現狀,表明該刊學術性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004~2008年統計類期刊共有3個連續入選CSSCI,包括《統計研究》、《數量統計與管理》、《統計與決策》,如表5所示。

表4 CSSCI統計學期刊中的學術影響位次

表5 影響因子與即年指標比較
從縱向看,《統計與決策》的影響因子由2006年的0.096提高到2008年的0.175,即年指標由2004年的0.005提高到2008年的0.037,大致呈現遞增趨勢,反映出學術影響力逐漸增強。
從橫向比較看,1998~2008年3個期刊分別有1772篇、533篇、1552篇被引用, 篇均被引用次數分別為1.47、1.24、1.10,《統計與決策》篇均被引用次數較低。通過計算,2006~2008年3個期刊影響因子加權平均值分別為0.415、0.212、0.149;2004~2008年即年指標加權平均值分別為為0.068、0.025、0.021。由此可見,《統計與決策》的學術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通過分析,《統計與決策》期刊發展,既保持了原有傳統,又在不斷探索。大致呈現以下特征:單期載文量相對較大,發表周期相對較短,實行規模辦刊模式;刊載文章的地域性顯著,區域集中度較高;學科交叉性顯著,經管類文章明顯多于統計類;被引文章數量階段性明顯,近年來被引文獻呈現成倍增長的發展態勢;高頻引用文章及核心作者具有結構性,圍繞重大經濟社會問題的實證性研究文章居多,核心作者皆為經濟管理學科第一線的高校教師或研究人員;學術影響位次逐步上升,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