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金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南京 210016)
使命陳述的形成與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以及市場需求多樣性與多變性特征的日益顯現,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機遇和威脅并存,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并且做得更好,就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前瞻性的發展戰略,而制定戰略的首要前提是確立組織的使命。戰略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的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只有把握住組織的使命,并貫穿到每一步的經營管理之中,企業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研究使命陳述質量評價體系,為企業制定使命陳述和提升企業使命陳述質量提供標準,可以從戰略管理源頭開始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運用現有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總結出企業使命陳述的關鍵內容,并據此構建企業使命陳述質量評價體系。
收集上海交易所制造行業110家上市公司使命陳述數據,采用Bart的25要素分類方法對使命陳述內容進行分類,對使命陳述構成要素在樣本中出現的頻率進行統計,結果列于表1,表2,表3,其中,要素按 3分制測量,要素在使命陳述中沒有被提及計0分,略有提及計1分,一般性提及計2分,被清晰提及計3分。當某種使命要素在使命陳述中出現,但不是作為核心內容出現時,該要素就被認定為 “略有提及”,當某種使命要素作為核心內容在使命陳述中出現,但同其他要素相比處于較次要地位時,該要素就被認定為“一般性提及”。
評價維度之一:使命陳述中提到的利益相關者
在使命陳述中提及最關鍵的利益相關者群體能夠幫助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確定其努力方向,企業公開宣布某個利益相關者群體對企業的重要性后,管理者在決策時會能感到有義務優先考慮這一個利益相關者群體的需要。這表明在使命陳述中提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群體企業將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從而對績效將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強調員工重要性的企業與強調投資者重要性的企業往往會有不同的決策方向。基于上面的分析,結合我國上市公司使命構成要素出現頻率(表1),本文選擇四種在企業使命陳述中頻繁提到的利益相關者群體作為評價指標:客戶,員工,股東,社會。

表1 110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使命構成要素構平均得分及在樣本中出現頻率
評價維度之二:使命陳述構成要素
一些研究人員提出,高質量的使命陳述中必然包括一些確定的構成成分,比如:企業產品,企業地點,企業核心技術,財務目標,經營哲學,公眾形象,等(David 1989;Pearce&David 1987)。基于以往的研究結果和我國上市公司使命構成要素統計結果(見表1),我們選擇了12個構成要素作為企業使命陳述質量評價指標:組織目的,價值觀和經營哲學,獨特競爭力或優勢,競爭位置,競爭戰略,行為標準,一般性目標,一個長遠目標,具體的非財務指標,主導產品或服務,自我定義,愿景描述。

表2 我國上市公司使命陳述字數統計

表3 我國上市公司使命陳述包含要素數統計

表4 使命陳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使命陳述質量評價維度之三:使命陳述目標
使命陳述給企業帶來的最大經濟利益可能不是來源于其所提及的特出利益相關者群體,也可能不是來源于其所提及的特出構成要素,但有可能來源于其要實現的特定目標。有眾多學者提出使命陳述可以服務于多種目標。這就是說,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制訂并對外發布使命陳述是另有目的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構建了企業使命陳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見表4)。其中,要素按5分制測量,要素在使命陳述中沒有被提及計0分,略有提及計1分,一般性提及計3分,被清晰提及計5分。權重是采用層次分析法經專家打分后確定的。
使命陳述質量指標測量主要通過內容分析來確定,方法是分析使命陳述中的關鍵性詞語是否是對某項質量指標的表達和說明。在利益相關者指標測量方面,“客戶”或“消費者”確定為顧客;“雇員”、“我們的人”、“勞動力”確定為雇員;“股東”或 “投資者” 確定為股東;“社會”, “社區”,“世界”,“全球”,“社會目標”,“環境”,“民族經濟”和“生活質量”確定為社會。
在構成要素指標方面,組織目的是指企業要完成的事業,通常以“為某某提供(或創造)服務、產品、利益、價值”以及“通過某某途徑實現某某目標”兩種形式出現,價值觀和經營哲學是指企業和個人的“行為準則和基本觀點”,“追求”,“關愛”,“公平”,“完整”“福祉”,“和諧”,“誠實”,“責任心”等詞語均指企業的價值觀。獨特的競爭力可被定義為“創新”,“低成本”,“高質量”和“效率”。一般性目標通常指企業近期要實現的一組目標,如質量、產品、社會目標等,一個長遠目標是指企業最終要實現的長遠目標。自我定義也稱自我概念,用于說明企業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通常以“致力于成為某某樣子企業”形式出現。
目標指標的測量是基于被Bartkus識別的使命陳述的四個目標:提出發展方向,作為一種控制機制,幫助做非例行的決定和作為一種激勵或靈感的工具。每一種目標都是按照使命陳述中的具體成分來衡量和判斷。使命陳述是否披露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從使命陳述內容直接判斷得出,如果使命陳述對企業經營的行業,客戶,地域范圍和獨特的競爭力做了規定或規劃,就可以認定使命陳述是作為一種控制機制而存在的。包含企業價值或者哲學觀的使命陳述可以幫助做非例行的決定,使命陳述如含有激勵詞語,如“最頂尖”,“最好”,“優秀的”,就可以認定企業制定使命陳述有鼓勵和激勵員工之目的。 另外,“社會”,“社區”,“民族”,“回饋”這些詞語可以認為是一種基于促進社會進步的激勵。
合格標準按如下方式確定的:對110家上市公司的使命陳述按照以上標準進行評分,以60%企業達到的分數作為及格分數。經計算這一分數為35分。
按照表4提供的評價體系,對110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使命陳述質量進行了評估,結果是:均值為40分,中值為37分,標準差為18分。110家上市公司使命陳述質量得分前10名和后10名的企業見表5和表6。而得分較高企業的使命陳述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言簡意賅,長短適中,充滿激情,得分較低企業使命陳述則顯得過于簡短,意義不明,不知所云。一個好的使命陳述應當是一個具有較強說服力的文件,它表述清晰并可以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反應,它是對目標和夢想的描述,目的在于使全體員工的力量集聚到同一方向,分享相同的目標和哲學以及公司的遠景。因此它必須經過系統思考和精心設計,只有如此才會在市場上在形象和地位方面給公司以豐厚的回報。
本文運用國外研究成果和我國110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使命陳述資料,總結出企業使命陳述的關鍵內容,構建了一個包含20個指標的企業使命陳述質量評價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確定了企業使命陳述質量的及格分數,為企業制定、修改和判定使命陳述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數量標準。運用本文提供的指標體系和判定標準,任何企業多可以對其使命陳述的質量進行評估,并為其改進質量提供方向。

表5 得分最高的10家企業及其使命陳述

表6 得分最低的10家企業及其使命陳述
本文認為,一個好的使命陳述應當將利益相關者、使命構成要素、滿足特定的目標盡可能多的包含在內,盡管較短的使命陳述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但是為豐富使命陳述內容而適當增加篇幅還是必要的。理想的使命陳述字數最好控制在125字以內。使命陳述中的這些因素,不但會影響企業績效增長,還可以被視為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公司的指標。
使命陳述通常是一個公司目的和未來發展計劃的描述,是公司員工團結的旗幟和利益相關者的路標,為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定義了價值觀和行為標準,為全體員工力量的集聚提供方向,因此它必須經過系統思考和精心設計,只有如此才會在市場上在形象和地位方面給公司以豐厚的回報。
[1]Bart,C.K.The Impact of Mission Statements on Firm Innovative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6,(11).
[2]Bart,C.K.Industrial Firms and the Power of Miss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7,26(4).
[3]Bart,C.K.,Tabone,J.C.Mission Statement Content and Hospital Performance in the Anadian Not-for-profit Health Care Sector[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1999,24(3).
[4]Bartkus,B.R.,Glassman,M., McAfee,R.B.Mission Statements:Are They Smoke and Irrors?[J].Business Horizons,2000,43(6).
[5]BabaraR.Bartkus,Myron Glassman,R.Bruce Mcafee.Mission Statement Quality and Inancial Performanc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6,24(1).
[6]Dalrymple,D.J.,Parsons,L.J.Marketing Management[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5.
[7]F.David.How Companies Define Their Mission[J].Long Range Planning,1989,22(2).
[8]James H.Davis,John A.Ruhe Mission Possible:Do School Mission Statements 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70.
[9]Mark C.Baetz.Developing Mission Statements Which Work[J].Long Range Planning,1996,29(4).
[10]M.Klemm,S.Sanderson,G.Luffman.Mission Statements:Selling Corporate Valuesto Employees[J].Long Range Planning,1991,24(3).
[11]Miller,A.Strategic Management (3rdEdition.)[M].Boston:Irwin-McGraw Hill,1998.
[12]Leuthesser,L.,Kohli,C.Corporate Identity:The Role of Mission Statements[J].Business Horizons,1997,40(3).
[13]Pearce,J.A.,David,F.R.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The Bottom Lin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