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甜
在賽江兩岸走走,能明顯感受到造船業的“冰火兩重天”:有的造船企業工人加班加點,訂單已經排到2012年;有的則是空空蕩蕩,船臺上形單影只。
如果說,1995年的運費危機讓福安船舶業了解了國內航運市場,那么,2008年的金融危機則讓福安船舶開始關注國際經濟形勢。
由于2007年大量新船開工建設,在最困難的2008年,福安船舶業似乎給出了一份不錯的業績:2008年福安船舶修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1.93億元,同比增長29.3%;造船完工50艘、43.75萬噸,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2.4倍。
然而,2009年,福安船舶修造業工業總產值與工業增加值原地踏步,僅與2008年相當。
從2003年以來,沿著賽江兩岸,昔日的灘涂現在都已密密麻麻變成一座座造船基地。2008年上半年之前在造船業流行一句話——“只要造的出,不怕賣不掉”,經歷了全球經濟危機,如今的福安的造船業情況如何?
尚未走出金融危機
賽江岸線長60公里,沿途兩岸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造、修船廠,除了白馬造船廠和福寧重工,其它全部都是民營企業。據福安人老丁介紹,原來等待維修的船隊遍布江邊,船臺上的探照燈都是亮到深夜,金融危機讓不少船臺和碼頭不知不覺就冷清下來了。
2008年,這場由金融危機和產業結構變化帶來的重重影響,讓福安船舶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三難考驗。
“以航運船舶訂單為主的福安船舶產業,過去的貨輪、集裝箱船、油輪等三大主力船型,在2008、2009年遇冷,企業新接單量很少。”福安市船舶行業協會秘書長林瑞金對記者說。事實上不僅是福安,全國的新船訂單也大幅減少。
與周邊省份相比,雖然福安船企沒有出現棄船,但2009年上半年,曾有7艘建造中的船舶出現停工,不可避免將延期交船-金融危機導致船東不能按時交付尾款;另一方面也導致船企資金鏈緊張,建造成本增加。
據了解,從2008年初開始,受國家海事局重申禁止船舶違規異地檢驗的影響,福安船舶約有70~80艘船轉移到天津、撫湖等地建造。與此同時,船臺租金費也大幅縮水,萬噸級船臺日租金甚至不到500元。緊接著,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加大,使得船舶建造成本增加了10~20%,個別船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而大起大落的廢鐵、廢銅價格,則讓拆船企業亂了手腳。“廢鐵高時每噸3000多元,低時1400多元。這種情況下,拆解的人少了,就算買回來暫時也不敢拆。”環澳船舶總經理朱細松說。
產品需求低迷,建造成本提高,直接導致福安船舶業出現緊張情況。而資金不足更是直接影響了福安船舶業的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面對“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的三難困局,賽江兩岸2003~2008年的喧囂繁華漸漸褪去。
危機也是產業升級的機遇
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家出臺了四萬億擴大內需政策。“那時,好在我們及時地調整了產品線。”造船40幾年的長興董事長尤長榮隱約感覺到了商機,開始建造廣泛使用于海上油田等領域的海洋工程等新型船舶,開辟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傳統三大主力船型之外的全新領域。
除此,一些有經驗的華海、誠豐、環澳等船企也都敏銳地開工建造與之需求的工程船、駁船、疏浚船。“一時間,福安10幾個大型船企陸續承接海工船、破冰船、滾裝船、駁船、疏浚船、吸砂船、特種船等高附加值船型訂單。一些大型船企的生產訂單甚至排到了2012年。”林瑞金向記者介紹說。
事實上,上述的船企大都是經歷過1995年船市下滑危機的業主,對航運市場的周期性十分敏感。“因為這段經歷,我們有較強的憂患意識,能夠及時轉型,調整營銷策略。”環澳總經理朱細松表示。
在華海船廠三艘造價上億元的深海拖輪建造訂單,讓仍處“寒冬”的企業充滿了生機。“盡管沒法與此前10艘船舶一字擺開同時建造的場面相比,但這是我們首次承建此類船型,它的技術含量遠遠高于以往建造的船型。”董事長張奶賢頗為自豪地說。
據福安市船舶行業協會提供的數字,目前福安市船企在新興船型領域接到的訂單已經占到當地船舶建造總訂單數的40%以上。林瑞金認為,“新船型的建造,意味福安船舶產業的轉型、產業建造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這是金融危機中孕育出的新商機。”
不容樂觀的2010年
2008年,福安造船完150艘、43.75萬噸,而2009年福安造船完工量90艘、總載量僅30.34萬噸。“大噸位船舶由于投入大,違約風險也大,船企偏好建造小噸位船舶,也從一個方面說明撤單風險還沒有消除。”林瑞金說。
從經營接單情況看,船市也還沒有走出“寒冬”期。“現有的造船完工量比新承接訂單還要大。后續訂單不足與產能過剩的矛盾逐漸顯露。”林瑞金對此表示憂慮。
在林瑞金看來,除了大環境尚未明顯好轉,船企經營接單上的困難主要是船廠單體規模小,裝備條件有待提高,難以形成合力,承接批量訂單。
這場危機不僅帶動了船企的技術轉型,也開始推動行業的內部整合。
“本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賽江兩岸船企從來都是各自經營,這場危機到來后,大家開始思考抱團取暖。”林瑞金介紹,“在行業協會的推動下,已啟動建設30萬噸級泥塢、10萬噸級總裝廠為主,集總裝、拆解、維修、配套、交易和融資服務6大功能為一體的白馬船舶重工已經進行了工商注冊。”
“進行產業整合,培育新的龍頭企業;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發展修船業;按照現代造船模式,對相鄰船廠進行兼并重組。”這一系列產業整合的舉措被視為未來福安船舶業增長的抓手之一。
接受采訪的船企經營者大都表示最艱苦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目前,福安船舶制造業的復興最終仍有待于航運大環境的復蘇。
蟄伏,或許是福安船企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