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強(浙江臨安市昌化人民醫(yī)院兒科,臨安市 311321)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兒科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來,MP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兒童的健康[1]。傳統(tǒng)的MP治療方法是采用靜脈滴注大環(huán)內酯類紅霉素,但該藥療程長,胃腸反應重,且易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和靜脈炎,從而影響該藥的使用。2002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2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門診共治療240例MP患兒,均符合MP診斷標準。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2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6.4歲;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氣喘,伴有胸悶、胸痛,肺部可聞干濕性音及發(fā)熱,發(fā)熱時間2~9 d。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兒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20例,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兒入院前無肺外表現等嚴重并發(fā)癥;無肝臟疾病,用藥前肝功能均正常;治療前1周均未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
小兒MP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兒科學》(第7版):有發(fā)熱,熱型不定,熱程1~3周,持續(xù)劇烈咳嗽,X線見肺部體征顯著;白細胞大多正?;蛏栽龈撸磺嗝顾鼗蝾^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血清冷凝集試驗≥1∶32;血清特異性MP-IgM抗體檢測陽性、咽拭子分泌物MP-PCR檢測陽性。
2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相同的止咳、化痰、濕化氣道、退熱等常規(guī)對癥綜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阿奇霉素按照每天l0mg·kg-1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對照組采用紅霉素按照每天30mg·kg-1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2組給藥直至患兒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肺部X線征象提示病灶基本完全吸收后,繼續(xù)用藥2~3 d,2組療程均不超過14 d。治療期間,觀察2組患兒的一般情況及病情變化情況(臨床療效,臨床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用藥時注射部位疼痛、胃腸道反應、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
痊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10~14 d肺部體征和胸部X線恢復正常;有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減輕,10~14 d肺部體征和胸部X線好轉;無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仍存在,10~14 d肺部體征和胸部X線無好轉。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顯著性。
治療組患兒經阿奇霉素治療后其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5.18,P<0.05)。由此可見,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總有效率高于紅霉素,詳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Tab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2 groups(n)
治療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偏低,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兒的退熱、咳嗽消失、住院時間比較(d,)Tab 2 Comparison of defervescence time,cough disappearing time,hospital stay between 2 groups(d,)

表2 2組患兒的退熱、咳嗽消失、住院時間比較(d,)Tab 2 Comparison of defervescence time,cough disappearing time,hospital stay between 2 groups(d,)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P退熱時間3.1±0.71.7±0.5<0.05咳嗽消失時間13.4±3.458.1±2.01<0.05住院時間14.3±2.110.2±1.9<0.05
治療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Tab 3 Comparison of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2 groups of children(n)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無細胞壁的微生物,患兒感染后,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刺激性咳嗽,胸片提示單側實變影,尤以右下肺為主,血象及C反應蛋白(CRP)正?;蚵栽龈摺<韧捎么蟓h(huán)內酯類藥物治療MP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該類藥物主要通過與細菌核糖體形成可逆性結合后阻止轉運RNA的正常移位,從而阻斷蛋白質的合成而發(fā)揮抗菌機制[4]。以往首選紅霉素,但該藥副作用大,易產生注射部位疼痛、胃腸道反應及皮疹,甚至肝腎功能損害,患兒通常難以承受。而且,隨著耐藥性的不斷上升,紅霉素的臨床效果也受到了影響。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與紅霉素比較,阿奇霉素抗菌譜更廣,化學結構更加穩(wěn)定,抗菌力更強,血藥濃度高,體內分布廣,組織滲透力強,在組織和細胞內遠遠超過它的最小抑菌濃度,而且不良反應輕微,胃腸道反應輕,患兒能耐受而較好完成治療。特別是阿奇霉素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在藥物應用3 d后仍能保持較高的抑菌濃度,大大減小了藥品的不良反應,提高臨床療效[5]。本研究資料中,治療組120例患兒應用阿奇霉素治療MP,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紅霉素(81.67%);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偏低,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5.0%。綜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療程短。
[1]王慕逖主編.兒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84.
[2]馬紅秋,辛德莉.肺炎支原體的致病機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5):622.
[3]趙順英.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表現和肺外并發(fā)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4):249.
[4]戴憲國,方洪興,莫純堅.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56例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6,12(2):42.
[5]王偉娟,魏海霞.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32例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5):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