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峰
資料顯示,1991—2003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國從24%下降到21.4%,期間平均值為21.62%,2004年繼續保持在21.3%的水平。美國同期則從10.6%降到8.52%,期間平均值為9.79%,我國的期間平均值比美國多十幾個百分點。因此,如何降低企業巨額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潤源泉對我國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著名的管理學權威P.E·德魯克曾經說過:“流通是經濟領域里的黑暗大陸”,對物流企業的相關研究也許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揭示物流領域的相關問題。本文的實證研究對于揭示物流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因素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為提高物流上市公司的績效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葉偉媛(2009)選取20家港口物流企業,對其資產經營績效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港口物流企業的資產規模、資產結構與企業經營績效(凈資產收益率)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企業資產運營效率整體較低。文章認為港口物流企業沒有實現規模經濟,存在資產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物流上市公司由于行業的特點,要求有較大的固定資產投入。一般來說,資產規模越大,表明企業可能存在規模經濟,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率。本文認為,資產規模固然會產生規模經濟,但是由于規模過大產生的規模不經濟現象,抵消了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所以公司規模與經營績效可能存在非線性關系:在一定范圍內,資產規模與經營績效正相關;隨著規模的增加,這種正相關關系逐步減弱。這種關系類似于一種自然對數的關系,所以采用資產的自然對數作為自變量進行檢驗。
假設1.資產規模的自然對數與經營績效成正比。
Lang和Stulz(1994)發現專業化公司的平均托賓Q值要高出樣本平均值的40%。Berger和Ofek(1995)通過比較美國企業應有總價值與公司的實際價值,表明在1986—1991年間,多元化經營使公司平均遭受13%~15%的價值損失,其原因是多元化企業存在過度投資和交叉補貼問題。Comment和Jarrell(1995)對1978—1989年間NYSE和ASE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結論表明:經營方向的集中會有效提高公司股票的收益。Markides(1995)通過理論分析指出任何企業都存在最優的多元化經營水平,超過最優多元化水平的企業應實施歸核化經營戰略,以改善經營績效。
張寶友等(2008)以我國21家上市物流公司的實證研究表明,上市物流公司的核心業務每變化(增加或減少)1%,企業經營績效就相應的變化(增加或減少)3.41%(或1.44%)物流業的核心業務每變化(增長或減少)1%,企業經營績效就相應的變化(增長或減少)3.41%(或1.44%)。文章建議應重視我國上市物流公司核心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改善我國上市物流公司的經營績效,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本文認為,業務集中度在不同的經營環境中可能存在著不同的作用,當物流行業利潤率較高時,多元化經營分散了企業的主要經營能力,降低了經營效率;但是,當物流行業經歷金融危機時候,相關細分市場的物流營運業務下降較多時,多元化經營也許會一定程度上增加經營績效。
假設2.業務集中度影響經營績效。在不同的年度,尤其是金融危機年份,與其他年份有著顯著的不同。
本文采用2008年作為金融危機年度,將2007年作為對照年度。
ROE:凈資產收益率,本文用于代表公司的經營績效。該變量在模型中作為因變量。
REVRATIO:主營業務收入占總資產的比例,該指標表明了上市公司創造收入的能力,表明了公司的銷售能力。作為輔助績效指標,考察資產規模和行業集中度對上市公司創造收入能力的關系。
COSTRATIO:營業成本占總收入的比率,該比率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
ASSET:資產規模,采用LNASSET表示資產規模的自然對數。
CON1:公司從事行業的數目,數字越大,從事的行業越多,行業集中度越低。
CON2:公司最大行業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比例越大,表明該行業的集中度越高。
LEV:期末總負債與期末總資產的比率
?
YEAR2008:虛擬變量,如果數據年份是2008年,則該變量取值為1,否則為0。
由上表可以看到,物流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為10%。該結果與非物流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沒有顯著差別(結果未報出)。從表中還可以看到,物流上市公司從事的行業數目最多是10個,最少1個,平均從事2.7個行業。
?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8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稍微低于2007年,但是統計上不顯著;通過對2008年和2007年的對比,2008年行業數目有所減少,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是不顯著。整體來說,自變量2008年度和2007年度沒有大的區別,均值檢驗差異性不顯著。方差齊性檢驗沒有顯示兩個年度的方差有什么不同。
本部分分別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主營業務收入對總資產的比率REVRATIO,營業成本對總資產的比率三個指標作為自變量構造模型,自變量采用資產規模,業務集中度指標,是否屬于2008年。考察資產規模、業務集中度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同時觀察2008年的經營績效相對于2007年的變化趨勢,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
由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資產負債比率的影響,所以將資產負債比率作為控制變量。
采用下面模型進行回歸:
模型1的回歸結果。
該模型解釋力度不很好,調整Rsq只有0.0047,再加上F值、整體模型的顯著性較差,本模型中自變量對績效的解釋能力并不很明顯。為了降低可能的內生性的影響,采用加權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
?
上表中DurbinWatson得到了改善,整體模型解釋力得到顯著提高,方差膨脹因子VIF值不大于8,在可接受水平上。在該回歸中中,資產規模的自然對數與經營績效正相關;CON1與經營績效負相關,說明行業數目越大,績效越差,行業集中度越高,經營績效越好。控制變量說明了負債比率越高,績效越好。假設1、2得到支持。
?
從上表可以看出,與收入比率的相關關系中,業務集中度、年度變量、資產負債比率幾個指標顯著相關,均為正相關關系。說明,業務集中度越高,收入也相應較高;2008年的業務收入較高;負債比率越高,企業的收入越高。證實了假設1、2。
?
從上表可以看到,資產規模的自然對數與費用比率負相關,行業集中度越高,費用率越低,證實了假設1、假設2。表6的回歸結果表明,物流行業上市公司業務范圍涉及到的行業越多,成本越高,證實了行業多所帶來的成本較高。
上面的檢驗是把2007年和2008年的數據放在一起進行檢驗的,為了避免來年各個年度的不同回歸特征對總體回歸結果的影響,作者對兩個年度分別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同上述報告結果類似,增強了上述檢驗結果的穩健性。
通過對2007年72家和2008年75家深滬股市物流公司數據進行的統計分析表明,在控制了資產負債結構和年份的情況下:
1.物流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ROE)與資產規模顯著正相關(表3、表4),說明物流上市公司存在規模經濟,資產規模越大,凈資產回報率越高。
2.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最大行業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與主營業務收入正相關,說明行業集中度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收入(表5)。
3.資產規模越大,成本(成本占總資產比例)越低;行業集中度(最大行業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越高,成本(成本占總資產比例)越低。
通過上述檢驗結果可以綜合得出下面的結論:物流行業上市公司存在規模經濟;對物流上市公司來說,行業集中度有助于提高績效,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