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江
(作者為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講師,2009年美國休斯敦大學訪問學者)

圖/新華社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活動明顯放緩,世界貿易增速下降。在如此艱難而又復雜的國際經濟背景下,美國正進一步加強部署和調整其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其主要原因有:(1)知識產權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美國經濟對知識產權產業有很大的依賴性。據統計,僅美國核心版權這一個產業的產值,就超過食品、紡織品、飛機、煙草、石油、煤炭等產業產值之和。(2)利益集團要求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比如美國商業軟件聯盟(其會員包括微軟、戴爾、惠普、思科、蘋果電腦等著名的信息產業公司)、美國商會、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包括出版者協會、美國電影營銷協會、美國音樂出版者協會等7個協會)等利益集團要求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立法和政策制訂的影響,保持其市場利益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利潤最大化的實現。當前美國知識產權保護有以下新趨勢:
——不斷加強版權保護力度,尤其是互聯網版權法的保護。2009年5月,美國貿易辦公室把加拿大列入知識產權保護不充分的12個“優先觀察名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美國的知識產權權利人、商人和工人在國際盜版、假冒和其他偷竊知識產權的行為中承受了不小的損失,即使是最近的貿易盟友和鄰居加拿大也要在以規則為導向的貿易體制下,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實施。2008年,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知識產權聯盟(IIPA)就批評加拿大和俄羅斯、中國為違反美國版權法最糟糕的國家。在2009年專門的301報告中,美國對中國互聯網盜版問題十分關注,把百度列為網上盜版的代表,認為中國50%到75%的非法音樂下載與百度網站有關。同時譴責阿里巴巴和淘寶等中國電子商務網站,向客戶提供侵權產品。301報告認為,中國未來應該對互聯網盜版和假冒活動加強執法及提起刑事訴訟。
——美國商業方法專利領域專利適格標的的判定標準發生變化—可專利性趨于嚴格。美國判例在商業方法案件的處理中,曾歸納了“轉換測試法”、“除外事項測試法”、“StateStreet”測試法。2008年10月,美國聯邦上訴巡回法院在Bilski案中駁回Bilski商業方法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針對方法發明是否為專利適格標的,確立了“機器測試法”或“轉換測試法”的適用。此案宣告“StateStreet”測試法走入歷史。同時,美國生物技術專利領域——專利顯而易見性標準上判斷原則緊縮和趨于嚴格化。美國這兩個專利領域的發展,表明美國已意識到對商業方法專利過濫授予問題的嚴重性。在國際金融危機下,美國傾向于對商業方法專利采取嚴格的標準審查制度,加強專利的創新含量,保持美國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把財力、物力花費在對沒有多少創新含量的產品和技術的專利保護上。
——十分強調政府介入知識產權標準化的制定,推動美國市場規則和標準在國際層面上的實施。美國認為,政府在簽訂國際協調的標準協定方面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因為知識產權保護中需要標準,將專利制度與技術標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標準較容易利用其技術優勢,從而在知識產權中處于有力地位。美國一些高新技術公司通常先把規則性的東西制定成為國際標準,然后把這種標準性的路徑全部設定成專利進行注冊,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對我國而言,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對網絡版權保護更應符合我國國情。特別是在當前各國網絡版權保護參差不齊、缺乏嚴格保護體系的情況下,不宜過于追求網絡版權保護的國際化,跟隨發達國家的網絡版權規則,陷入發達國家利益集團對網絡領域的高標準版權保護泥潭。在專利保護上,無論是在專利還是其他知識產權制度內容的借鑒和吸收上應有所選擇,保護高質量的專利而不應在美國的壓力下盲從。而基于標準和專利的緊密聯系,應在提高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標準化規范建設,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轉變成為國家標準,提高科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