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山西鋁廠職工醫院,山西 河津 043300)
藥品質量是醫療質量的綜合反映指標之一,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危。我國對藥品的生產、經營都有嚴格的管理規定,但醫院內藥品的使用環節也是保證藥品質量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住院藥房實行單劑量配發藥品”,國內基層醫院多數住院藥房口服制劑的擺藥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難以保證藥品的質量,現對基層醫院住院藥房口服制劑在擺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一討論。
片劑擺藥是醫院藥學操作中流程比較復雜且危險性較大、極易出差錯的環節,基層醫院在現有條件下,擺藥多數時候只能依靠多名藥師的手工操作完成,影響操作質量的因素較多,操作環節復雜、零散,如何保證片劑擺藥的正確率,防止差錯的發生,建立優良的操作規范是保證片劑擺藥操作質量、避免差錯的必要條件。
目前,基層醫院多將住院患者口服用藥的醫囑以一日或兩日形式出現,由藥房藥師根據醫囑或醫生處方擺藥,將患者每日所用藥品按早、中、晚分別放置在三色杯中,再由護士核對后拿回藥房,按每日規定的時間發放到患者手中。這樣,藥品打開原包裝后要經由好幾道工序才到患者手中,且藥品暴露在病房污染的環境中,使藥品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醫院為了節省擺藥時間還將藥品打開其原包裝,統一放置在一個普通或磨口的玻璃瓶中,這樣又會增加一次污染機會。
藥品在脫離原包裝后,貯藏條件受到了很大變化,瓶蓋頻繁開啟,藥片不斷暴露在空氣中,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易潮解變質,如復方甘草片,會出現顏色變深,黏連在一起;有的藥品受到光照影響加快分解提前失效,如維生素C片,極易氧化變色;有的藥品會受到風化裂片,如拜糖蘋等。同時,由于幾種藥同放在一個擺藥杯中,理化性質不同的藥品會產生相互作用,引起串味或交叉污染,一些需要避光、冷藏藥品因達不到儲藏條件要求而造成其內在質量發生變化。尤其是將藥片脫離原包裝統一放在一個磨口瓶中更會出現這些問題。
為了得到一些藥品的最低有效劑量,減少毒副反應,臨床上常根據患者病情或個體差異,將一些口服藥品分劈片使用。實際工作中,一些醫生給出的藥品劑量很難準確實現分劈操作,如糖衣片、控釋片、緩釋片、膠囊劑、滴丸等,有人將8種口服藥品各5片分劈后用分析天平穩重,結果表明:8種藥品的分劈片中,有56.25%不符合《中國藥典》的規定[2]。
擺藥前為了增加擺藥速度,將整包裝的藥品拆開,統一放在磨口瓶中,使瓶中未用完的藥品中又增加新的藥片,一些藥片長期放置在瓶中而過期失效,尤其是不同批號,不同廠家的藥品放在一起,無法確認廠家、批號。按《藥品管理法》規定,無批號或不注明批號的藥品按劣藥論處,如患者服了這些藥品而引發醫療糾紛,在無法確定原因時,醫生、患者都以為是這些無批號藥過期或變質導致,一旦追究藥品來源,藥房無法舉證藥品的批號、廠家及是否失效,易陷入糾紛[3]。
藥房藥師每日要擺出全院住院病人的口服藥品,工作量大,出現差錯的幾率也較大,護士在給患者發藥前要根據醫囑核對藥片,由于擺藥后藥片脫離了原包裝和說明書,某些片劑、膠囊劑上無任何標識和說明,對其中外觀、顏色、形狀相似的藥品,護士只能憑經驗核對藥品的總顆數,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核對其品名、規格和數量,致使差錯率增加。
片劑擺藥后由護士發給患者,患者的服藥時間不易控制:①餐前餐后服用的無法區分;②間隔服用的藥物無法區分;③有的藥物有嚴格的服藥時間,否則無法達到規定的血藥濃度而導致治療失敗。大部分藥物由于不按間隔時間給藥,導致一天中白天血藥濃度較高,不良反應嚴重,而晚上血藥濃度較低,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有關資料顯示,在藥物的聯合治療過程中,合用5種以下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合用6~10種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合用11~15種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合用16~20種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如不同藥品放在一個杯中頓服,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
護士將口服藥杯發給患者后,患者只能看到藥品放在開放式藥杯里,并不知道要服用的是什么藥品,無法保證藥品服用的正確性和安全性,也無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2006年美國FDA發布信息,提醒藥師在配藥或接觸羥基脲的藥瓶時應當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觸后要立即洗手,因為發現羥基脲具有血管毒性,可以造成血管潰瘍和血管壞死。因此,長期從事擺藥工作的藥師,如不注意職業防護,容易受到一些具有毒性的藥物的傷害。

對擺藥的操作流程進行嚴格控制,不斷改進、完善操作流程中的缺陷,降低藥師出差錯的幾率。對擺藥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發現問題立即匯總分析,針對問題及時修改操作流程,避免差錯再次發生。同時要加強業務培訓,強化管理意識和質量意識,提高整體素質,確保臨床用藥安全。
條件成熟時,對于最小包裝大于常規使用量的藥品實行單劑量包裝。藥品脫離包裝后,經緩沖間進入10萬級凈化車間,由自動包裝機進行單劑量包裝,每個單劑量包裝上均標識有藥品名稱、規格、數量、分裝批號及有效期等信息,每批次的單劑量包裝均填寫生產記錄,內容包括包裝日期、藥品名稱、產地、規格、數量、原生產批號、有效期和分裝批號、分裝有效期、清場記錄、操作及核對人員簽名等,并將每批次分裝好的單劑量包裝藥品裝入帶有干燥劑的密封箱,以供調配使用。沒有條件時,應采用原包裝瓶盛藥,盡量采用凈化擺藥室擺藥,對擺藥室定時消毒,擺藥前用75%的酒精浸泡藥瓶,取出后用無菌紗布擦拭,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藥品,嚴格執行核對制度。
應將患者口服藥品的服藥信息打印成標簽,經責任藥師核對后交與護士,護士核對后再與藥品同時交與患者,并向患者交待服用方法,這樣患者就可根據單劑量包裝上的名稱及服藥信息標簽核對,保證藥品使用的正確性和安全性,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對于拆零的藥品,應專柜存放,一律使用藥品的原包裝存儲,用完后及時更換,保證藥品的批號、有效期清楚完整,做到發出的藥品能夠隨時查出廠家及生產批號,即使發生醫療糾紛也有據可循,同時也可給臨床用藥和收集藥品的使用信息提供依據。對于鋁箔包裝的藥品應剪開擺藥同時向病人交待清楚,一些緩控釋制劑如醫囑需要劈開時應跟醫生溝通,向醫生講解緩控釋制劑劈開會破壞其骨架結構而影響療效,建議避免劈開使用。如因劑量大確需劈開建議改用其他同種藥品。對于一些滴丸制劑,如復方丹參滴丸等,建議整包裝發藥,避免擺藥污染和差錯,同時也減少藥師的工作量。對于一些毒性較大或個體差異大的藥品,建議藥品生產企業縮小藥品包裝規格,減小擺藥工作中手工分劈引起的誤差,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特殊保存的藥品,如冷藏藥品應放在冰箱里保存,確保藥品質量。同時,加強藥品效期管理,專人負責,崗位相對固定,做到先進先發,對有質量問題及過期藥品及時撤下柜臺,保證藥房發出的藥品安全有效。
隨著藥學事業的飛速發展,醫院藥學人員的工作模式已由傳統的保障供應型轉向臨床服務型,藥師應向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治療有關的服務,以達到改善病人的生命質量。應和患者面對面接觸,指導患者何時服藥、如何服藥以及服藥時的注意事項,服藥后可能發生的現象。如蓋胃平應嚼碎后咽下,以充分和胃黏膜接觸中和胃酸,抗酸藥應飯前服用,避免與硫糖鋁及酸性中藥合用,膠體鉍劑服用后大便呈黑色等,從而保證患者服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是醫院藥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單劑量擺藥的操作流程,加強操作過程中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可以提高擺藥調劑的準確性。同時還應利用先進的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轉變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住院藥房的工作質量,向患者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的藥品及藥學服務,推進藥學事業的不斷發展。
[1]章萍,閻靜,賈爽,等.住院藥房片劑單劑量擺藥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及對策[J].天津藥學,2007,19(1):71-72,74.
[2]朱婉貞,周伊燕.不能忽視病區藥房擺藥對口服藥品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事,2007,16(5):42-43.
[3]林光勇,朱莉芬.住院藥房實行單劑量配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26(7):893.
[4]賈公孚,謝惠民.藥物聯用禁忌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