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廣西南寧53002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震顫、肌強直、運動徐緩和姿勢異常為特征的慢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其發病率日漸攀升。2005年北京、上海和西安的29454位居民6年隨訪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PD患病率已經達到1.7%[1]。PD在發病的5~8年內可以導致半數病人不能生活自理,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筆者在臨床中運用中醫補腎活血法治療PD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6年2月-2008年6月在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部就診的患者7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5例。治療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 41~70 歲,平均(54.7±11.5)歲;病程1~ 5年,平均(3.7±1.9)年;雙側患病24例,單側患病11例;治療前帕金森病綜合評分(UPDRS評分)(62.26±20.34)分。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0~69歲,平均(53.5±11.9)歲;病程 1.2~6年,平均(3.4±1.8)年;雙側患病22例,單側患病 l3例;治療前UPDRS評分(63.33±18.45)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84年10月全國椎體外系疾病討論會《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及鑒別診斷》[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1992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老年醫學會的《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3]。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補腎活血湯(熟地黃20 g,杜仲15 g,何首烏15 g,白芍12 g,鉤藤 15 g,珍珠母30 g,丹參12 g,石菖蒲10 g,全蝎3 g。水煎600 mL,早晚分服)合美多巴(125 g/次,3次/d)治療,連續3個月。對照組單純用美多巴(125 mg/次,3次/d)治療,連續3個月。另外進行對癥治療,如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的需服用降血糖藥及降壓藥。
1.4 觀察項目及方法 在用藥前及用藥后3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中醫癥候、國際公認的UPDRS評分[4]第Ⅱ部分日常生活活動、第Ⅲ部分運動檢查和改良Hoehn-Yahr分級、開關現象等進行觀察,并觀察治療的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0.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ˉ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
2.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95計劃帕金森病綜合治療方案研究組”修訂的《帕金森病功能評定量表》(改良UPDRS)的改善程度判斷標準,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為5個級別:100%為臨床痊愈;50%~99%為明顯進步;20%~49%進步;1%~19%為稍有進步;0為無效。并按照UPDRS中第Ⅱ、第Ⅲ部分積分,比較治療前后積分和時間變化情況。
2.2 兩組療效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結果比較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UPDRS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UPDRS第Ⅱ、第Ⅲ部分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UPDRS第Ⅱ、第Ⅲ部分積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 例數 日常生活能力積分 運動檢查積分治療組35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516.85±6.31 25.22±8.4511.01±5.73##△ 14.31±7.35##△17.03±6.58 24.36±9.1613.39±6.48# 20.22±7.65#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治療后出現惡心欲嘔3例,流涎3例,低血壓1例,失眠4例,抑郁癥3例。對照組治療后出現惡心欲嘔5例,流涎5例,低血壓6例,失眠12例,抑郁癥5例,開關現象1例。
目前西醫臨床治療PD,除應用左旋多巴等多巴胺(DA)替代療法外,尚有抗膽堿能藥物、DA受體激動劑、神經元保護劑等。各種治療藥物雖能使PD患者的臨床癥狀在一定時間內獲得一定程度的好轉,但均不能阻止本病的自然進展,且各種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外科手術治療因遠期療效差、副作用多等諸多問題,目前已應用不多。因此,尋求效佳、安全、耐受性小、無毒副作用的方法已經成為當今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5]。
中醫典籍中雖無PD之名,但祖國醫學理論,已有與本病相似的癥狀論述及相關病因病機的探討。如《黃帝內經》對震顫、強直、姿勢障礙及其發病機理已有認識。《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靈樞?邪客篇》云:“邪氣惡血,固不得主留,主留則傷筋絡骨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矣”,認為其與風、惡血等邪氣內留有關。明代對本病的發病、治療、用藥均漸臻完善,而以明朝孫一奎的論述尤為突出。其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命名為“顫振”,指出“顫振者,病人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病機“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腎陰不充,下虛上實,實為痰火,虛則腎虧”“法則清上補下”,創摧肝丸,以“鎮火平肝,消痰定顫”。并對該病的發病年齡、預后等均有精辟的論述,謂:“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陰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腎火,極為難治”。孫氏的學術思想對后世影響頗大,如何夢瑤、張璐等醫家對顫振的論述及治療均以此為據。張景岳曰:“此皆肝木本氣之化,故曰屬風,非外來虛風八風之謂。”并提出治法,“凡諸病風而筋為強急者,治宜補陰以制陽,養營以潤燥,故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最善之法”。因此,筆者認為肝腎虧損、血瘀均是本病發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滋腎活血法是帕金森病的基本治療方法,筆者以上述理論為依據,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最終篩選出了治療本病的中藥補腎活血湯(補腎活血湯是我院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董少龍教授的經驗方)。此方由熟地黃、杜仲、何首烏、白芍、鉤藤、珍珠母、丹參、石菖蒲、全蝎組成。方中熟地黃、杜仲、何首烏可補腎益精,滋陰養血,固本培元,杜仲補益肝腎,何首烏補益精血,故為君藥。丹參,“養血活血,生新血,去宿血”(《得配本草》),石菖蒲可化痰除濕,開竅醒神,全蝎集熄風解毒、化痰祛瘀、通絡散結于一體,善“治諸風掉眩,驚癇抽掣,口眼歪斜”(《本草備要》),乃久病之要藥,疏風、通絡、解毒之要藥,與丹參、石菖蒲、全蝎共為臣藥。鉤藤可熄風定驚,化痰舒筋,珍珠母可滋陰潛陽,定驚止顫,養血舒筋,柔肝與熄風兩者兼顧,滋陰與養血同療,乃平肝潛陽之要藥,白芍可養肝血,滋肝陰,柔肝氣,為養血濡筋,緩急止顫之良藥,與鉤藤、珍珠母同用,可助君藥滋陰養血、熄風平肝,共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湊滋腎補肝,祛瘀、熄風之功。筆者在臨床上將該方與左旋多巴類藥物(美多巴)合用治療PD患者,發現具有明顯的增效減毒作用,療效滿意。中藥補腎活血湯治療PD患者的療效明顯優于美多巴對照組。且本法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積分和運動檢查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檢查積分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本研究初步表明,該方對帕金森病有較好的療效。而且與西藥合用可以提高臨床療效,同時可降低化學合成藥物的不良反應。
[1]Zhang ZX,Roman GC,Hong Z,et al,Parkinson’s diseasein China:prevalence in Beijing,Xian,and Shanghai[J].Lancet,2005,365:595.
[2]全國錐體外系疾病討論會.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和鑒別診斷[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6,19(5):256.
[3]隆呈祥.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2,15(4):39.
[4]陳海波,王新德.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999,2,18(1):61.
[5]陳生弟.帕金森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