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六科,吉林長春130021)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中毒性肝損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硬化(ALC)。酒精性肝病在中醫古文獻中無確切病名記載,在各文獻中以“酒疸”“脅痛”“傷酒”“酒癖”“酒脹”“酒臌”等病名稱之。酒精性肝病的西醫治療主要包括:減輕酒精性肝病的嚴重度;阻止或逆轉肝纖維化;改善已存在的繼發性營養不良;治療酒精性肝硬化[2]。其中包括:戒酒、糖皮質激素、秋水仙堿、己酮可可堿、丙基硫氧嘧啶、抗氧化劑等治療[3-9]。目前中醫藥對酒精性肝病在治療方法上,通常以化濕 、健脾 、疏肝、和胃、清熱 、化瘀為主 ,并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診于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及病房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均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18~65歲。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24例,對照組24例。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治療前癥狀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①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約合酒精量≥40 g/d,女性略低;或2周內有暴飲史;②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顯下降,4周內基本恢復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如禁酒前ALT和AST<2.5 ULN者則禁酒后應降至1.25 ULN以下;③下列2項中至少1項陽性:禁酒后腫大的肝臟1周內明顯縮小,4周內基本恢復正常,禁酒后GGT活性明顯下降,4周后降至1.5 ULN以下,或小于禁酒前40%;④除外病毒感染、代謝異常和藥物等引起的肝損傷。由于我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較為常見,因此,在診斷上應考慮區分單純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合并HBV、HCV等病毒感染。(2)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濕熱蘊脾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主癥:脘腹脹悶,口渴少飲,食少納呆,大便溏而不爽,舌質紅,舌苔黃膩。次癥:肢體沉重,身熱不揚或汗出不解,腹脹滿,惡心欲吐,身目發黃色鮮明,脈濡數。濕熱蘊脾證主癥3項(舌象必備);或主癥2項(舌象必備),加次癥2項,即可診斷。(3)B超病情分級標準為輕度、中度、中度。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分析,療效比較應用 Ridit分析。
2.1 治療組 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清開靈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鹽水中,每日1次靜點;同時口服清熱祛痰化瘀湯。方藥:枳子15 g,垂盆草 15 g,丹參 15 g,葛花 15 g,川芎 15 g,柴胡 15 g,茯苓 30 g,生山楂50 g,茵陳15 g,五味子10 g。上藥加水400 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取汁100 mL,早晚空腹溫服 ,日 1 劑 。
2.2 對照組 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清開靈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鹽水中,每日1次靜點。均4周為1個療程。
3.1 兩組療效結果比較 見表1。
3.2 兩組中醫癥候總積分比較 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例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總積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總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
組 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4 32.68±3.15 22.34±2.16##對照組 24 33.48±3.02 24.56±2.48##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長期大量飲酒者不斷增加,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也呈逐漸增多的趨勢,目前己經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因此ALD已逐漸成為慢性肝病中越來越值得重視的課題,故對其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認識和深入探討。目前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并未完全意識到酒精性肝損害的危害,因此,也就決定了本病的治療研究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目前的研究表明,無論中藥復方還是單味中藥及其有效成分,對肝臟均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本方中枳子、葛花為君。枳子甘酸,平 ,能解酒毒,葛花甘、涼,解酒醒脾。二藥合用,酸甘解酒,清解酒毒;柴胡、茵陳蒿、郁金、決明子、五味子疏肝利膽為臣,茵陳蒿苦辛,涼,入肝、脾、膀胱經,茵陳蒿是治療肝膽疾病的要藥,現代研究表明,茵陳蒿有明顯的利膽作用,柴胡,苦,涼,現代藥理研究,柴胡對肝臟的影響體現在保護及改善肝功能,對酒精引起的肝功能障礙亦有效,同時有明確的利膽作用,郁金,辛苦,涼。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決明子,苦甘,涼,清利肝膽,解酒毒,五味子,溫、酸,清熱解酒,疏肝利膽;山楂、川芎活血化瘀為佐藥。本方組合,共起清解酒毒,化瘀散結之功效。通過臨床觀察,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充分證明了中醫藥對酒精性肝病治療的優勢,同時亦為中醫藥治療酒精性肝病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據。
[1]莊輝.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M]//江正輝,王泰齡.酒精性肝病.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663.
[2]萬遠太.酒精性肝炎的藥物治療現狀[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193-196.
[3]Maker JJ.Alcoholic liver disease.In;Feldman M,Schatschmidt BF,Sleisenger MH >eds.Sleisenger and Fordtraxt’s Gasim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Philadelphia;W.B.Sounders Company,1998:1199-1214.
[4]Alpcrs DH,Sabesin SM,White HM.Fatty liver;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In:ScJriff FR,Sorrell MF,Madylrey WC.Fads.Schiff’,Deseaseb of the Liver.8th ed.Philadelphia:1apphcon-Raven.1999:82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