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偉
1月7日晚,五彩絢麗的焰火不斷攀躍上南寧市的夜空,眾多中國式的傳統表演祝賀著一個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建成。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必將加快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和市場化程度?!背鱿瘍x式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表示。事實上,自2001年雙方開始落實自由貿易區計劃以來,中國東盟雙邊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關系都得到了深入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2001年以后的中國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學者層面都出現了一股“東盟熱”。例如,2006年我國有9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與東盟的合作。
“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建立自由貿易區,承擔了比東盟成員國更多的國際義務?!睂|盟投資與貿易法律實務專家、云南省律師協會涉外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潘克說,“這也讓外界感覺到中國迫切的心情,似乎比東盟各國還希望自由貿易區早日建成。”
各省區的期待
作為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廣西從未像如今這樣處于多種重大機遇疊加的交匯點上,可以贏得區域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全新優勢。為促進中國一東盟合作,從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國先后批準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并對北海出口加工區賦予保稅物流功能,力圖創造一個邊、海、中心城市相互作用的保稅新格局。
近年來,廣西成功承辦了六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和中國一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促進了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累計實現貿易交易額81.74億美元,簽約國際合作項目841個,總投資額達350.58億美元;簽約國內合作項目1223個,簽約投資金額達2772.6億美元。此外,廣西還成功舉辦了四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大力推動“泛北”合作,讓“泛北”合作成為中國一東盟合作的新亮點。
廣西商務廳廳長劉樹森表示,廣西正在做幾件“最緊迫的事”:一是承辦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論壇;二是在全區黨政機關和企業中全面普及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知識;三是抓緊出臺關于加強廣西與東盟開放合作的相關文件;四是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手續,為促進中國一東盟合作提供高效服務。
云南省作為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省份,一改以往單一邊境貿易格局,推進到中國對外開放最前沿;作為“泛亞鐵路”起點的省會昆明,也希望成為中國繼哈爾濱之后第二個內陸鐵路口岸,云南也將逐步從一直位于全國鐵路網末梢的省份,躍為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大物流中樞,并且已經提出了打造連接東南亞、南亞交通中樞的宏大構想。
目前,昆明至泰國曼谷公路,昆明至越南河內公路,昆明至緬甸曼德勒、密支那公路等云南連接東盟國家的國際大通道云南境內段,已全部實現高等級化,云南通往東盟國家的國際公路大通道初具雛形,云南與東盟國家間的國際道路客貨運輸從無到有,逐步興旺發展,其中云南與泰國企業在2009年啟動了“云南蔬菜換泰國汽油”等易貨貿易,共同探索昆曼公路客貨互通的可行模式。
事實上,不僅僅是廣西和云南,其他如廣東、四川、重慶、山東、湖北等省份也在不同程度地接觸、介入中國與東盟的合作發展機遇,經濟最強省廣東已經占了中國對東盟貿易額的1/4強?,F在,中國從西到東,從云南,到廣西,再到廣東海南,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區域、南寧一新加坡經濟走廊、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已經聯組成片,成為與東盟海陸銜接的自貿區實驗場。
企業應是主體
“東盟熱”在此間驟然升溫,各種宣傳攻勢更是愈演愈烈,無論是政府界、企業界還是學術界,都時時有積極的話語傳出,激發著國人的興趣。但不管政府部門和民眾如何關注和熱議東盟,具體的經濟往來總是需要企業來承擔的。
但據記者了解,目前的東盟熱恰恰出現了企業“缺席”的現象,政府部門“熱談東盟”,但對進軍東盟企業的服務意識差,而很多企業“東盟意識弱”,搶占先機意識滯后。
中國一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向中國企業提出了一些建議:應迅速制定新的市場開發策略,針對東盟國家不同的情況,設計不同的方案,不能簡單照搬國內市場開發模式;應盡快了解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市場開放時間表;要充分利用好東盟國家的商會和中國使領館商務處的橋梁作用;要經營好新市場,要有長遠眼光;要注意當地風俗、法律。
由于東盟10國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宗教信仰,中國企業到東盟國家尋求合作與發展首先需要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其次要盡量地惠及當地百姓,這樣才能使中國和東盟的睦鄰友好關系在經濟、社會和政治合作中,不斷上升到新的階段。許寧寧強調中國企業家應有全局意識,不要認為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就是廉價產品的銷售市場,不要把質量不好的產品銷往東盟國家,也不要把一些有污染的產業轉移到東盟國家,企業家要珍惜這個新的市場機遇,不要因短期行為擾亂了市場,最終影響了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聲譽。
要想在東盟大市場獲得更大的收益,中國企業還需要加強自身的磨練,學會應對第三國的沖擊。中國出口越南、印尼的摩托車曾在當地占有一席之地,卻被日本出口到當地的摩托車打敗,日本通過與中國合作了解了中國的競爭套路,并在質量、價格等方面推出相當優惠的政策,還與越南政府合作,結果導致中國出口的摩托車基本從原有市場消失。
另外,中國的企業和商人在外投資時幾乎沒有組織,也不喜歡服從于某個商業協會,即不能從全局出發,協調與當地企業、商協會關系。早在半個世紀前,歐美的跨國企業就認定向海外投資必須與當地民情和文化相融合的策略,一些大企業還主動聘請當地的學者和市場行銷專家為顧問,以確保產品和企業的形象不冒犯當地的民俗和文化。不少歐美企業還定期撥款,贊助當地的公益和文化事業。
顯然,要讓東盟國家的企業與中國企業在經濟發展方面實現雙贏,中國企業必須學會貿易平衡,而不能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盲目擴張,對當地企業造成嚴重沖擊也渾然不知,西班牙曾經發生的“火燒中國鞋”事件就是一個教訓。
潘克表示,希望中國企業充分運用法律工具規范實施在東道國的投資與貿易行為,及時掌握、學習和運用東道國有關投資與貿易的法律法規,通過與專業法律人士合作充分挖掘東道國法律法規所蘊含的法律價值和法律空間。
“國際間政治關系根本上還是取決于國家利益,其中包括國家經濟利益。中國企業要贏得東道國的尊重,唯依法辦事之一途?!彼f,“盡管在東盟某些成員國進行投資與貿易存在著不少廣為人知的‘潛規則,但是中國企業至少在投資與貿易的審批程序上需要完全符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比如向中國使領館和法律專業人士了解東道國相關法律法規,在啟動投資與貿易之前,認真與東道國的合作伙伴商談并簽訂條款齊備責任明確的合同,規范雙方的權利義務?!?/p>
可能的糾紛
出于一些歷史原因和現實利益交織,東盟國家一方面繼續懷疑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和政治野心,另一方面卻又希望利用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中的出口潛力發展自己。目前,東盟各國由于市場不同和工業水平等方面都不同,所以對自貿區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并非想象和描述的那么整齊劃一。以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為代表的“老東盟”國家中一些人對中國產品的大量進入比較防備,而印尼甚至要求與其他10國就協定的一些條款進行重新談判,因為其一些產業競爭力還很弱,有可能會發生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和游行抗議等情況。而在中國一東盟自貿區《框架協議》中有一條協議是:當給對方的產業造成極大的影響,可以向對方提出協商暫緩零關稅,但不得恢復到原來的高關稅。
“中國政府和企業對于這些情況都必須清楚,也應該積極思考應對措施。”潘克表示,如果需要延期實施有關貿易協議,同樣需要啟動相關法律程序,展開中國與東盟協商對話,對所有法律文件進行修改,“同時,提議修改方應當承擔相應的國家責任和履行相關國際義務”。
另外,在一些西方的經濟學者看來。中國與東盟10國簽署的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協議,因為協議規定每個國家都可以將各種電子設備、機動車和汽車零件以及化學品、爆米花和衛生紙等數百種敏感商品列入非免稅目錄,繼續征收關稅,其中很多商品甚至會持續到2020年。這會否在以后的實際運作中發生糾紛,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