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偉

烈日下的雅加達,偶爾會有一陣陣暴雨降臨,讓行進在路途中的人措手不及,這樣的天氣變化似乎和這個人口接近2億、“東南亞最大的民主國家”有著某種默契。2009年末,正在各方積極宣揚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的各種機遇與利好之際,距離中國大陸最遠的東盟成員國印度尼西亞國內卻突然出現了另類的舉動,也使位于雅加達市中心的東盟總部的反應備受關注。
“在中爪哇日惹市等一些地方已經有企業和工人上街游行了,他們抗議即將大規模到來的中國產品,而印尼政府也表示在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例下,頒布了10項保護本國企業利益的措施?!毖偶舆_的華商兼學者余歌滄說。
近5年來,印尼對中國的出口一直保持35%以上的高速增長,2008年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315億美元,其石油天然氣、礦產、能源、棕櫚油、橡膠和農林產品在中國都占有較大市場份額。隨著自由貿易區成立日期的來臨,卻不斷有部分印尼商人、官員公開表示,印尼有些行業現在還沒有做好迎接自由貿易的準備,尤其是中小企業目前度日艱難,難以為繼,印尼其后甚至正式向位于雅加達的東盟理事會提出對200余種產品推遲關稅減免,并表示要與中國在自由貿易區框架內重新談判有關條款。
不僅如此,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也都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他們擔心當地諸如紡織、制鞋和鋼鐵等行業容易受到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的沖擊。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事實上許多中國人并不了解東南亞的情況,更不了解東南亞人怎么看待中國人和中國產品。”長期關注東南亞經濟的華裔學者陳子豪說,“10多年以來,中國商品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攻入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國際市場并獲得巨大成功,已經是一種公認的事實,這樣的成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全球的貿易,并對不少國家的產業體系造成明顯的沖擊?!?/p>
顯然,要想長期維持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必須要讓雙方都獲利,中國必須正視東盟國家的憂慮。
會有新一輪的排華嗎?
2010年1月初,印尼合作社與中小企業部長哈山在視察了雅加達中心區,目前東南亞最大的紡織品與成衣市場——丹那旺紡織品商場后表示,中國制造的紡織品和成衣已經占據了半個市場;當地商家也向其反映中國紡織產品占有率高達47%,印尼本地產品在質量和價格上都競爭不過中國產品,如果零關稅后更多中國產品涌進來,后果將非常嚴重。
印尼知名經濟學家阿迪寧西隨后表示,2008年印尼與中國貿易赤字已經達到40億美元,自貿區實施后這個赤字將繼續高升,若有700種國內產品滯銷導致工廠停產,全國失業率將增至9,5%。
在印尼的商界,已經有許多有關自貿區的質疑產生,來自紡織行業的聲音尤其大,當地媒體這樣報道印尼紡織協會的意見:“協議的關鍵是產品的競爭力,如果不能解決好我們內部自己的問題,那么就應該拒絕這個自由貿易協定。”
“眾所周知中國的產品生產成本很低,目前最大的競爭力就是價格,即使運到遙遠的印尼也很便宜,所以印尼的許多行業都擔心對紡織、服裝等產品免關稅后,中國進口產品將把本土企業擠到邊角夾縫,直至滅亡?!毖偶舆_的華人學者黃均福說,“如果中國企業能夠把工廠建到印尼生產產品則情況不一樣,不但解決了當地的就業也能夠為當地培養專業人才,例如‘長虹印尼公司的情況就很好,遺憾的是這樣的公司在印尼很少。”
一個重要的情況是,目前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主要集中在資源性開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真正投資建廠制造產品的并不多見。而且中國的產品都是在國內制造出來而后銷往世界市場,很少有在別國生產產品后再回銷中國的例子。
“自2009年以來,印尼的出口加工業因全球經濟危機受到很大沖擊。如果更多的中國產品進來,而且是零關稅進來,那么肯定會加劇對印尼本地產品的沖擊,結果是大批工廠會垮臺?!毖偶舆_的華人學者黃均福說,“如果隨即工人大批失業,可能會加劇1997年以來一直令政府頭疼的社會動蕩?!?/p>
他表示,從1998年的“印尼排華”事件來看,當地的華人經常莫名其妙成為印尼社會矛盾斗爭的犧牲品,很多事情本來和當地華人沒有多大關系,但是一有沖突發生,向來逆來順受的華人總是會首先遭殃。
“尤其這次矛盾的目標是中國產品、是中國人,假如印尼國內發生什么矛盾,肯定會把矛頭對準當地的華人?!彼f,“許多中國人并不清楚,盡管華人在印尼生活了很多代,一直努力與當地人融合,但是雙方的矛盾總是有著爆發的可能。在許多印尼土著看來,印尼的華人和中國人完全是一回事情,即中國人的行為華人必須承擔責任。”
印尼中小企業無法獲益
“事實上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不愿意說透,沒有零關稅之前,其實中國各種各樣的產品已經進到了印尼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它們大部分也沒有繳稅,而是通過走私、賄賂等特殊的方法進來了。”印尼雅加達STANDARD公司董事長熊敬雪說,“也就是說,中國產品早就在印尼‘零關稅了,同時因為印尼本身市場有限,購買力有限,很難有更多的中國產品再進來,未來的競爭并不會很激烈?!?/p>
雅加達的華商葉維漢表示,印尼政府之所以愿意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動力其實來自于政府的利益而不是普通百姓的利益,“印尼賣給中國的主要是石油、煤炭、棕櫚油等資源性商品,而不是普通產品;而中國的產品卻能夠全面進入印尼市場,這樣的情況使印尼中小企業獲利很少,所以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對印尼中小企業積極意義不大,這也是印尼有人要抗議中國產品的重要原因”。
他說:“這些資源產品都被控制在國家或者大財團手中,所以他們都積極支持零關稅的事情,而我們普通中小企業卻很少能夠通過與中國的交流獲得利益,相反只是得到了更多的競爭壓力。如果將來更多中國產品進來,倒霉的是我們,而大企業卻會越來越好,政府獲得中國的幫助也會越來越多。”
有競爭是好事
“印尼的一些官員和企業家表示現在還沒有做好迎接自由貿易的準備,尤其是中小企業目前度日維艱,難以為繼。這樣的情況似乎像小孩子做事情,總是鬧笑話?!毙芫囱┱f,“對于自貿區的工作準備,所有國家都已經進行了至少8年,這么長的時間里,他們不認真研究、準備應對的方法,調整產業結構,而是在事情終于來臨的時候才叫苦連天,甚至公開抗議給政府施加壓力,讓同樣是生意人的我不欣賞?!?/p>
陳子豪表示,與印尼國內一些官員和企業想象的不一樣,由于中國對于這個自貿區的期望很高,并為此承擔了許多責任,作出了許多犧牲,不可能單獨對印尼的要求作出讓步,否則一旦類似的問題接二連三出現在別的國家身上,中國就會很被動,作為自貿區的重要一方,它不能輕易作出讓步,“因為如果容忍在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之際印尼的發難行動,那么將給自貿區的整體發展帶來影響,不僅僅是中國,其他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擔這樣的責任”。
陳子豪介紹,在馬來西亞,類似的憂慮也是存在的,只是比印尼國內的反應溫和。其隆雪中華工商總會工業組主任黃宏蔭建議政府逐步開放市場,對中國產品實行限制入口,不要馬上全面開放市場,并建議政府與中國負責東盟商務的單位商談如何避免此事對本地中小型業者造成影響,盡可能減輕沖擊。
不過,馬來西亞貿工部長慕斯達法則對此表示樂觀,他認為馬來西亞與中國及其東盟國家展開競爭,各行各業可獲得正面效應,可以同步提升,“有競爭才是好事,這樣的競爭不會破壞市場;馬來西亞一些中小企業要生存,必須進行產業升級,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產品品質;對于整個馬來西亞來說,亦是調整產業結構的大好時機”。
在泰國,一向被視為“靈魂商品”的農業、紡織和鞋子等傳統輕工業也擔心遭到中國產品激烈競爭而失去市場,沖擊國內經濟。曼谷媒體形容東盟一中國自貿區行動的結果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泰國總理阿披實則表示,開放自由貿易利多于弊,但承認部分企業會受沖擊,并已制定應對措施,授命農業、商業各部拿出基金來補助受影響的企業,免得本國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泰國商務部則希望能夠借助中國的投資力量,解決東盟諸國的糧食價格危機,同時呼吁泰國企業要提高競爭力,要在轉型期加強培訓或重組,降低沖擊。
顯然,并非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國家出現的都是憂慮。首先,即使中國產品對印尼等國存在沖擊,這樣的沖擊也不會是全局性的,更不會對所有東盟國家都形成沖擊;其次,中國產品與東盟產品形成全面競爭,也是一個相互促進與提高的機遇。
“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文萊6個‘老東盟國家率先實施零關稅協議,但是開場就笑話百出,其中只有新加坡和文萊的表現比較正常?!标愖雍勒f,“而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4個‘新東盟雖然暫時躲過門戶大開的沖擊,但也只剩5年時間調整腳步,挑戰已經臨近。”